离婚后的沟通如何避免法律纠纷,离婚的探望权有什么规定

时间:2022-11-20 21:34:06来源:法律常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离婚后的沟通如何避免法律纠纷,离婚的探望权有什么规定】,以下3个关于【离婚后的沟通如何避免法律纠纷,离婚的探望权有什么规定】的信用卡逾期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信用卡逾期知识。

  • 离婚中探望权一般怎么处理?
  • 离婚协商前,这六个法律手段要清楚
  • 如何写出一份对自己有利的离婚诉讼答辩状
  • 离婚中探望权一般怎么处理?

    离婚中探望权一般有定期探望、定次数探望、随时探望等处理方式。

    一、定期探望

    定期探望是约定每年或者每个月、每周内可供对方探望的时间,比如每周周末、每月最后一个周末、每年寒暑假可供对方探望孩子。实践中,秦嘉泽离婚律师团队为当事人出具离婚协议时会尽可能精确到,探望行使的方式、时间,同时约定双方协商一致孩子可以在对方家中留宿一晚或者暑假居住一个月等等。

    这种方式最为常见,也方便男女双方在离婚后实施,秦嘉泽离婚律师也建议男女双方要就此协商清楚,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二、定次数探望

    定次数探望是约定一个月、一年内对方有多少次探望的次数,不设定具体的时间。

    这种方式常见于双方工作比较不稳定,可能会长期加班或者长时间出差等等,定具体时间很难实现探望的效果,所以就定次数探望,方便灵活实施。

    三、随时探望

    这种探望方式属于秦嘉泽离婚律师团队最不建议的方式之一,在协议离婚中写起来方便,可以减少“离婚”相关的争议,双方不需要仔细协商孩子的事情,先办离婚,但后患无穷。

    一方面,直接抚养孩子一方可能会面临对方非常频繁的、借探望名义实施的骚扰,或者是对孩子的不闻不问;另一方面,不直接抚养孩子一方可能面临对方各种理由的推脱,毕竟没有明确你什么时候可以探望什么时候不能探望。

    四、爷爷奶奶的探望问题

    离婚后爷爷奶奶没有法定的权利见孩子,因为法律规定的探望权主体仅仅局限于父母,所以实践中一般爷爷奶奶都是和孩子父亲一同进行探望

    总的来说,探望涉及到孩子的成长问题,尽可能要以双方在离婚后可以友好沟通为主,共同为孩子提供好的环境。

    婚姻家事案件有特殊的隐私性,所以欢迎大家通过私信、留言的方式进行咨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情感法律咨询热线。

    离婚协商前,这六个法律手段要清楚

    离婚协商前,这六个法律手段要清楚



    1、保持理性,双方理性沟通,才能把事情说清楚,有时候情绪太激动了,很容易谈崩,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让情况更糟。


    2、不要手机沟通,一定要选择见面谈


    3、不要在家里谈判,可以选择在公众场合,这样双方可能顾忌在外面,不容易吵起来。



    4、不要让孩子在场。这一点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让孩子在场,毕竟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更不要把孩子当成谈判的筹码。


    5、明确自己的主张,预期是什么,谈判前,自己得有个预期,想要什么,在哪部分自可以作出让步,底线在哪里。如果有条件可以直接先准备好一份离婚协议去谈,谈的好可以直接签,或者可以根据谈判再进行修改。但是记住不要直接暴露自己的底线。底线之所以是底线,不到迫不得已不必暴露,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从容地与对方沟通,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6、提前搜集好证据

    如果你手里掌握一些对方出轨、家暴等证据,你一定要进行完整的保留,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谈判时的筹码进行好好利用的



    我是婚姻家事律师韦红露,专注于婚姻家庭法律服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办理过上百起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心理咨询师、遗嘱规划师,在头条给大家科普一些婚姻家事的法律知识,如果您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不妨私信或者评论给我,我会为您答疑解惑。


    婚姻律师|律师事务所|婚姻生活|离婚协议|婆媳关系 婚后矛盾 婚姻技巧|婚姻故事|协议模板离婚程序|离婚步骤|离婚须知|两性关系|离婚出轨|协议离婚|诉讼离婚

    如何写出一份对自己有利的离婚诉讼答辩状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作为离婚纠纷的被告,一定要写答辩状。这一篇就教大家如何写离婚纠纷的答辩状。答辩状的格式请自行百度,形式嘛,比较固定,关键是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确,写答辩状的目的,是反驳原告所陈述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同时需提出自己的答辩主张,并附事实与理由予以说明。既要反驳,又要立论。

    怎么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呢?原告的诉讼请求,无外乎以下四类。1. 离婚;2. 孩子抚养;3. 共同财产分割;4. 诉讼费承担。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需要阐明自己的态度。

    01 是否同意离婚

    如果不同意离婚,一定要详细阐述理由。

    不同意离婚时,感情是否破裂是案件的一个争议焦点,要围绕着这个焦点问题展开说明。要说感情如何好,婚前的感情基础如何牢固,婚后形成了稳定的生活和沟通方式,有孩子共同抚养。原告所述的都是一些小矛盾,小纠纷,相信一定会化解和改变。如果说到改变,也要详细说明如何改变。总之,如果不同意离婚,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同意离婚的答辩状写的足够好,双方的感情也没有《民法典》所规定的出轨、家庭暴力、赌博、吸毒等恶习,答辩状可能到此就结束了。不大会涉及到孩子和共同财产处理的问题,即使有,法官也只是会象征性地问问,不会详细审查。

    如果同意离婚,简要说明同意离婚的理由即可,此时感情破裂就不是一个焦点问题。

    但是,很多被告有一个误区,抓不住重点。觉得离婚就是要找个说理的地方,一定要说明为什么离婚,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拉扯一大堆,其实大可不必。紧紧围绕着对方的诉讼请求讲明即可。当然如果原告在诉讼请求中有大量不实的、或污蔑的语言,大可怼回去。其它过多的不建议写在答辩状中。如果同意离婚,重点是以下两个问题:孩子抚养和财产分割。因为在双方都同意离婚的情况下,这两个问题先是协商,协商不成,法官一定要审查清楚这两个核心问题,协商不成就只能判决。判决书要有说理部分的,为什么这样判,为什么那样判,此时提交书面意见或者清晰阐明自己的意见就非常关键。

    02 孩子抚养权

    对孩子抚养问题的答辩,并说明理由。

    如果原告第一次起诉,没有特别情况,一般不会涉及到接下来孩子抚养和财产分割的问题。如果不同意孩子由原告抚养,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说明理由。如果同意孩子由原告抚养,仅是抚养费的问题不同意,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可以提出对探望权一并处理的要求。


    03 财产分割

    对财产清单以及分割的答辩,并说明理由。

    房产、车辆、工资、公积金、银行存款、现金、其他家庭共同财产(家具)等。原告是否已经列明了所有的财产,如果没有列完全,希望将所有财产一并处理的,可以写明哪些财产没有列明,补充完整。同时对于财产分割的比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被告自己的答辩主张,可以在答辩状一并提出,也可以单独列明。为了清楚明了,即使已经在前述的答辩意见中说明了理由,也建议单独列明。此外,务必明确清晰地提出自己的答辩要求。因为离婚纠纷没有反诉。涉及到婚姻中的孩子抚养、财产分割,债务处理一定要阐明意见,明析要求,否则只能另案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这是作为离婚案件被告的被动之处,但是,处理好了也会化被动为主动,但形式上确实是劣势,毕竟原告先发起的诉讼。

    总 结

    离婚案件答辩状与普通案件答辩状的根本区别是,离婚案件答辩状可以明确自己的诉讼主张,而其它纠纷的答辩状只能提出质疑和反驳,或者也可要求减少诉讼金额。而离婚的答辩状,是可以提出新主张的。

    怎样写答辩状,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告提出的具体诉讼请求是否同意、原告是否第一次起诉、是否存在争议较大的事实、对于孩子的抚养是否分歧比较大、财产数额比较大?

    如果讲到这里,你还是不清楚怎么写,直接付费咨询或找一个合适的律师更为稳妥。

    律 师 简 介

    王伟华


    职务: 北京盈科(昆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婚姻家事部门主任

    昆明市官渡区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五一工人维权岗“十佳律师”

    2020年度盈科全国“优秀律师”

    业务范围:除常规婚姻类、继承类案件的诉讼处理外,还包括:高净值人士结婚、再婚全程指导;企业家隔离家庭财产的法律服务;特殊婚恋的非诉处理;协议离婚谈判全程指导;遗嘱继承的法律咨询和规划;家、家族、家族企业财富传承,结合委托人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利用多重法律工具最大程度设计服务方案,并执行落地。

    *本文章仅用于交流,不代表北京盈科(昆明)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任何仅仅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做出的决定及因此造成的后果由行为人自行负责,如果您需要法律意见或其他专家意见,应当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转载请在文章显著位置标明作者及出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儿了,关于本篇【离婚后的沟通如何避免法律纠纷,离婚的探望权有什么规定】,是否是您想找的信用卡逾期呢?想要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敬请关注本网站,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