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23:17:18来源:法律常识
一个欠债近20亿,而资产估值不到4亿,帐面资金仅10多万,却拖欠职工工资、社保达1850余万的企业,在2017年4月进入破产程序后,在许多人以为它必“死”无疑的预料之下,却通过破产管理人——广西众维律师事务所运用“托管”模式实现了重生,在不到六个月就支付之前的欠薪、社保约650万元。这种通过“托管”实现企业“边破产边生产”的模式引起了破产业务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8月23日下午,破产业务学术界权威专家王欣新、汤维建、徐阳光带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硕士等十余人的调研组,深入广西众维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的广西鹿寨金利水泥有限公司的厂区,调研该所在破产重整案中实施“托管”模式的运作情况。
调研会上,首先该破产项目负责人孙全律师简要介绍了在破产重整中引用“托管”模式的思路、操作程序及优势。他说,管理人在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通过公开招募选拔,引入有充足资金且擅长水泥生产管理的专业团队进入破产企业进行管理经营,可以解决启动资金短缺、管理人专业能力不足及债权人对债务人管理团队不信任的问题,能有效恢复生产,实现对债务人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提高债务人的清偿能力。
接着,托管方负责人李景文向调研组汇报了托管运营情况:他们与破产管理人紧密协作,针对该公司破产前的存在的问题,通过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加强技能安全培训、组织设备检修改造、强化工艺管理等措施,在短期内就实现了企业正常运转。据他介绍,今年该公司有望实现销售水泥120万吨,产值4亿元,纳税2500万元,利润近亿元的业绩。
最后,从1993年建厂就进厂,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员工谢志德感触颇深地讲述了破产重整前后的感受。他动情地讲到“破产前企业长期拖欠职工工资,有的员工都没钱供子女上学,有时还要自己带米上班”的困境;他谈到众维所承办该所破产案后,他们职工从开始站在管理团队的对立面,然后开始观望,到后来参与并形成相互信任合作的过程,正是因为众维所积极履行管理人职责,已经将企业拖欠的工资全部结清,而且还解决了他们三年多无法用医保看病就医的问题。
调研组一行还就“托管”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认真询问,并听取了该所下步工作的思路和想法。
一同参与调研活动的还有广西高级人民法院蒋太仁庭长、周家开副庭长、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孙翔副庭长及柳州市司法局周建军副局长等领导,领导们均对管理人务实、高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