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01:17:53来源:法律常识
常年法律顾问虽然看起来都是在购买法律服务,但从本质上来看,可以分为“共同成长型法律顾问”和“快餐型”法律顾问。在行业性比较突出的领域里,共同成长型会多一些,在大众领域中,如劳动、合同、股权等法律业务中,双方的粘合度则要低一些,但二者均是市场化的结果,无可厚非。
而至于费用定价怎样才算合理,的确不好评判,例如在不同线别的城市,起步价可能在3万至5万之间;同样,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因工作量和繁杂程度不同,起步价也各有区别。需要说的是,外聘常年法律顾问可能对于中小企业以及初创企业而言 ,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假如公司要组建自己的法务部,即使只有一个员工,二三线城市的人力成本也在10万左右一年,一线或北上广城市则成本会达到12-16万左右;而这个成本的话,也只能招到刚毕业没有实战经验的法学生的水平。这种情况下,就远不如用一半的价格,外聘具有高度专业化的律师作为常法顾问,来处理核心法律问题。
需要说的是,即使招聘了内部法务,通常情况下,公司非重要的事务性工作则会占据法务50%--70%的工作精力,真正用于纯法律事务处理的时间十分之少。
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内部事务的合法合规性越来越重要,内部法务部门组建则具备了必要性,对于中低端争议解决部分,可以消化掉。而对于疑难且风险度很高的问题,则仍离不开外聘律所的专业支持,这时候,可能公司会采取律所入库的方式,提前选取几家较为合适的律所备用,在出现争议解决问题时,不至于一时间找不到该问题对应的专业律所,也不必再花时间去进行考察。
以我而言,我更希望能够与自己的顾问单位共同成长,而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服务模式。很多时候,法律工作“知其所以然”要比“知其然”更加重要,在开始“望闻问切”之前,充分了解顾问单位所在的行业属性以及背景,尤为重要。例如:
1、每周拿出固定的时间与企业负责人或联络人沟通一下公司经营的近况,就会无意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针对近期研究的内容,可以向有该类需求的顾问单位进行线上分享,或者直接以线下讲课的方式;
3、复盘过去一定时间内的全部工作,比如修改过的合同,处理过的事务,形成管理建议或意见,发给顾问单位加以参考决策。
上述工作虽然看起来并不核心,但却是包裹核心法律服务的血肉,有了这些互动,彼此的沟通会更加饱满,维度也会丰富,法律服务的性价比就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