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找律师,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

时间:2022-11-28 00:23:38来源:法律常识

连日来,河西区司法局以开展司法行政系统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牵头在全区149个社区全面推开“社区法律工作室”建设工作并投入运行,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立足职能优势 实现法律服务触角向基层的有效延伸

助力在全市率先实现149个“社区法律工作室”全覆盖,努力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

坚持细处着眼,做实谋篇布局。河西区司法局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召开“社区法律工作室”工作推动会,加强与河西区检察院、河西区法院和辖区各街道、各社区协调配合,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密切协同、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注重小处着手,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全区“社区法律工作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拟定全区“社区法律工作室”建设方案。同时,在律师、公证员队伍中进行法律服务人员遴选和专项培训;各司法所做好人民调解和公证业务咨询工作。

倡导实处着力,落实“六项”职能。积极整合全区法律人才资源,形成一支由近100名员额法官、近40名员额检察官、300余名骨干律师和公证员组成的精英法律服务队伍,每周三上午9:00-11:30轮流到全区149个“社区法律工作室”开展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问需于民 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通过开展“社区法律工作室”建设工作,切实提升河西区149个社区居委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能力。

“一盘棋”统筹推进。为基层组织和居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畅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米”。

“一张网”联动覆盖。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突出“社区法律工作室”的社会性、群众性、普惠性,以实际行动坚持解决好群众眼前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条龙”服务基层。坚持把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下沉社区、倾听民意,为群众纾困答疑的实际行动,转化为上门接访、入户服务,替群众解忧破难的生动实践。

突出效果导向 切实让“社区法律工作室”深入人心

河西区司法局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以“摆摊设点”的形式,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坐诊”“个诊”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共接待来访群众1253人次,解答法律咨询1010件,发放《民法典》等法律宣传资料1635份,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法律意见66条,开展法治讲座4次。

“坐诊”把脉,法律服务零距离。工作室设有法律服务人员“坐诊”把脉,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友谊路街寿园里韩女士到“社区法律工作室”咨询租房纠纷问题,经过律师的耐心解答,韩女士对租房中的法律法规有了深入了解。

“个诊”贴心,法律服务送上门。相关公证处开辟绿色通道,为社区年老体弱、患有残疾的当事人提供上门办理公证事项的服务。桃园街庆荣里“社区法律工作室”值班律师深入居民家中为87岁高龄、行动不便的陈奶奶提供上门法律服务,对老人关心的问题进行法律解答。

“问诊”群众,法律服务亮身份。党员律师在深入“社区法律工作室”服务时通过佩戴党徽、摆放“党员律师”桌牌等形式亮明党员身份,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在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