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22:46:33来源:法律常识
网上“律所”
在北部战区海军的微信公众号“北海舰队”上线法律服务平台9个月后,军队律师陈利的微信好友数量增加到几百人。这些“好友”陈利大多并不认识,也没见过面,只知道他们是部队官兵或军属。每个月,她都会收到其中一些人发来的维权问询。而陈利的工作,就是通过网络为战友们提供远程法律咨询与援助。
去年9月,北部战区海军依托新媒体平台办起一所“网上律师事务所”。60多名和陈利一样来自基层单位的法律骨干组成在线律师团队,为官兵提供网上法律服务。运行半年多来,“网上律所”在线咨询量已超2万人次,日最大咨询量120余人次,代理解决涉法难题50余起。
从“线下”走向“掌上”
将法律服务搬上网络平台,是该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筹划已久的“大事”。保障室主任牛洪波介绍,过去,基层官兵遇到涉法问题需要自行整理好证据资料,到机关找律师“面对面”咨询。驻守高山海岛的官兵可以先打电话问询,但由于机关单位律师较少,又多是兼职,平时忙于战备训练和业务工作,一个电话打来,无人接听是常事。
“不能总让官兵们千里迢迢赶来,又扑了个空。”2019年年初,经过反复研究商讨后,他们决定将散落在各基层单位的法律骨干进行资源整合,开通网上法律服务平台。
组建网上律师团队的通知很快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律师夏血友看到了这条“召集令”,想都没想,立刻报了名。
“第一眼看到的感觉是惊喜。”夏血友说,兼职从事法务工作10余年,他数不清多少次因为训练错过了前来找他咨询的战友。“现在是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我们能帮助到更多人。”
陈利作出了和夏血友一样的选择。她有着近20年的律师工作经验,这是第一次把工作搬到线上,“感觉接触到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在“签约”了60多名法律骨干进入在线团队后,2019年9月,“北海舰队”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全新上线“法律咨询”与“普法宣法”两个栏目,每月安排2-3名军队律师24小时值班处理解决官兵涉法问题,官兵可以随时点击登录,进行法律咨询。陈利作为第一批轮值律师,将手机号和微信号在平台上公布出去,电话第一天就被“打爆了”。
“十几个电话接连打进来,微信好友不停地增加。”那天,陈利接了数十人的问询,有现役官兵,也有退役老兵。一名80多岁的老兵专程打来电话,称赞这一做法带来的便捷。
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官兵们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向律师咨询,这让律师们的工作量明显增加。今年4月1日,夏血友第一天轮值就收到了十几条咨询信息。结束训练后,他利用休息时间一一回复,一直忙到深夜一点。
“这就是线上服务的特点,便捷、高效、覆盖面广。”夏血友笑着说,除了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网上律所”还接受当事人委托,代理案件的诉讼、调解、仲裁活动,以及合同审查、起草、修改等多项业务,“我们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有求必应,时刻在线
“网上律所”线上模式的开启,让某部干部小郭产生一种“与过去不一样的信赖感”。
去年9月,小郭遭遇感情问题,想要离婚。他和妻子都是军人,有些不好意思当面跟律师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线上平台,他找到了陈利的微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这位“战友律师”发了好友申请。
“没想到很快就通过了,还立刻让我把材料发过去。”在陈利的开场白中,一句“请放心,会尽快回复”让小郭安心了不少。趁着训练之余的休息空当,小郭将自己的情况简单编成文字发给了陈利。
简单的流程是陈利花了“好几天时间”摸索出的线上工作“小方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值班实践后,她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先用开场白模板打招呼,请对方将手头资料全部发来,然后利用休息时间详细了解情况,最后整理总结出最佳建议,进行有针对性回复。
陈利感到,时间自由是线上服务最大的优势。“对方可以随时发消息,我看到就回复,不用再互相等来等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两周时间,小郭通过微信和电话向陈利请教了不少关于离婚流程、财产分配的问题,他还草拟了一份离婚协议书,陈利帮他反复修改了好几遍。
小郭记得,他向陈利发去自己撰写的协议书时,陈利正在出差。“一开始没人回,还怕是自己问题太多,对方烦了。”等了半天,他又试探着发去一条消息,问陈利能否帮忙修改,并声称“可以付咨询费”。
当天晚上10点多,小郭收到了陈利的消息。回复中,陈利特别解释了自己正在出差,会利用休息间隙答复,并告知“不用付费,我们是义务的”。
“就像遇到一个大姐姐一样,可以完全放心地依赖。”小郭至今记得那一刻的感动。
有问必答、时刻在线的工作方式,也让“网上律所”成为军属们的“远程依靠”。今年3月,一名怀孕的军嫂所在的公司受疫情影响计划裁员。面对失业的风险,该军属通过微信向在线团队询问维权方式,几名法律骨干一起帮她准备了情况说明和诉讼文书,并通过电话与公司进行交涉。最终,公司同意在孕期继续留用这名军嫂。
在律师王广利看来,便捷的沟通不仅能更顺畅地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战友知法、懂法。“网上交流是年轻官兵喜欢的方式,在这里他们更能敞开自己,我们也能更顺畅地进行普法宣讲。”
3月值班期间,王广利加了一位基层战士小刘为好友,得知对方的母亲遇到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上要求双方各负50%的责任,互相赔偿对方一半的费用。
“人被撞了,凭什么还要我们去赔偿别人?”微信上,小刘打字的语气显得愤愤不平。了解情况后,王广利判断责任认定书没错。为了让小刘理解相关规定,他找来不少同类案例发给他,还通过语音耐心给他讲解。慢慢地,小刘的心情平复下来,并主动去查找此类法规进行学习,不时向王广利请教。
如今,在线律师团队的网上办公经验越来越丰富,一些律师笑称自己也成了“网迷”,手机不离身,“微信用得越来越溜了”。
“战友们信任、放心,我们才开心”
尽管处理过数不清的涉法难题,但夏血友有时还是会感到“经验不足”。
“面对的受众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单位,情况繁杂多样,有的案例此前见都没见过。”夏血友说,好在如今有一个团队在背后“撑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为了加强律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为棘手案例提供更全面妥帖的建议,在线团队内部也建起一个微信群。在这里,律师们共享值班时处理的涉法问题,各抒己见,有时给当事人的一条回复里,就汇集了律师团队几人甚至十几人的意见。
一次值班时,夏血友曾遇到一对小两口,两人在热恋期间共同买了房,却在婚前因争吵感情破裂,想要取消婚约。
“两人没有婚姻关系,却有共同财产,房子怎么分是个问题。”夏血友有些头疼,这是他此前从未遇到过的情况。担心自己考虑不周,他将案例发到了团队群里。
擅长财务纠纷的律师很快给出建议,熟悉房产类法律法规的也建言献策,一时间群里讨论气氛热烈。商量了半天后,夏血友整理总结出三条处理办法,全部发给了当事人。
“不仅对当事人有帮助,对我们而言,每个案例也都有学习和研究价值。”在夏血友看来,这是属于律师的“实战”,需要“团结的力量”。
如今,在线律师团队会定期指导基层开展“面对涉法问题怎么办”大讨论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系列活动,通过模拟法庭、现场答疑、案例解读、代拟文书等形式,为基层法律骨干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强化。
夏血友将接触过的案例都记了下来,准备用在将来的培训教学中。王广利则每周都会通过网上学习平台自学网络课程,遇到疑问就向其他法律骨干请教。
陈利给不少年轻律师传授了自己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她很喜欢这种“互相作用,并肩作战”。“官兵有了更好的法律保障,法律意识得到不断提升,律师们也有了自我充电的动力。不少战友被我们带动,产生了学法的兴趣。”
王广利正是陈利口中“被带动”的人之一。2010年,王广利自学通过了司法考试,但由于训练任务繁忙,他只能偶尔帮助身边战友处理些“小问题”。
去年,得知线上平台开通,可以随时随地办公后,王广利申请成为一名兼职律师,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更多人实际解决涉法难题。
“很自豪,真正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谈起不久前结束的在线值班,牺牲了休息时间也有些疲惫,但王广利很有成就感,“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他说。
最近,团队群里正围绕两会展开讨论,大家最关注民法典的相关信息。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王广利准备再一次给自己“充电”。
“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为战友和军属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位兼职律师满怀信心地说,“战友们信任、放心,我们才开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王庆厚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