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3 10:52:49来源:法律常识
会场上,镇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全神贯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健笔如飞;讲台上,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和工作思路渐次呈现,深入浅出、声情并茂。
2021年9月11日,河南洛阳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这是近年来洛阳市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党员干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立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发展定位,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洛阳该怎么写?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现代化强市建设就难以实现。如果农业农村不能同步现代化,洛阳现代化就会大打折扣。”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意义,洛阳市委始终具有清醒认识,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下更大功夫努力补齐乡村这块短板。
2021年以来,洛阳市总结借鉴市内外发展经验,按照坚守防止返贫底线,突出“三清两建”、乡贤返乡创业、乡村运营、集镇建设、“三变”改革五大抓手,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的“151”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开启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
如今,一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行动,已经在河洛大地渐次铺展。
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是根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重视的课题。
曾经,部分村集体土地被侵占,但谁也不愿贸然去捅这个“马蜂窝”;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走马上任,想干一番事业,然而囿于集体资产“不受掌控”,也难免遭遇“无米可炊”的窘境……
现如今,上千亩的中药材瓜蒌基地蔚为壮观,金黄的瓜蒌果挂满藤条,平房上、大院里,晾晒着成片的瓜蒌籽。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铺柏油、搞绿化、改立面,人居环境一天一个样子……
很难想象,这样截然不同的境况,发生在同一个村庄。近年来,在洛阳市伊川县张奇庄村,一场以“清资产、清‘村霸’、清矛盾,建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强村民自治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两建”专项行动,彻底改变了“张奇庄没有方,闹矛盾气死人”的落后局面,一跃成了十里八乡的“明星村”。
举目已是千山绿,嬗变的岂止是张奇庄村。新安县城关镇塔地社区,坚持上下“一盘棋”,紧抓重点难点,创新方式方法,把舒心事办到了居民的心坎儿里;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通过开展“三清两建”,收回集体资产,盘清集体家底,更让老百姓过上苹果更红、日子更甜的好生活……
着眼乡村振兴大局,洛阳在全域所有行政村推行“三清两建”专项行动,目前已清收固定资产近5.66亿元,收回集体资产2.29亿元,收回集体土地、荒坡林地62.2万亩,刑事拘留260人,治安拘留331人,化解矛盾18319起,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盘清了多年盘不清的账、治理了多年治不了的乱、解开了多年解不开的结,洛阳不仅蹚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也为乡村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了基础。
在偃师区缑氏镇崔河村,68岁的脱贫户姬保安和一群村民忙着为浙江来村里投资的西瓜种植商建设蔬菜大棚。
“年纪大了,种地力不从心,现在全部‘给’了村里,每年净落4000元。”姬保安说,“如今在家门口打零工,收入也不少,一天能有120元。”
不光是姬保安,在整个崔河村,村民如上足了劲儿的发条,或到附近工厂上班,或到村里大棚基地务工,不但身份发生了变化,而且收益有了保障。
这种变化缘于偃师“三变”改革。
村里在原有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村民的1500亩土地,整理后土地多出了100余亩。
村里流转的土地通过公开招标,主要由2家种植大户承租,一家1300亩用于小麦育种,一家300亩种植精品西瓜。
只要经营观念新,黄土也能变成金!对于一个纯农业村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发挥土地潜能,崔河村党支部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户+农户”模式,“对外”让承包大户有利润、有干头;“对内”为群众谋出路、争利益,实现了“量差”和“价差”收益,“一举三得”。
村党支部书记崔学军算了一笔账:群众每亩收益由自行流转的700元增加到1000元。在价差上,村民的租金是1000元,合作社招商价是1110元,每亩实现价差110元,村集体增收14.3万元;在量差上,新增的100余亩地,村集体收入11万元;两项合计收入25万多元。
2021年,许多村党支部书记和崔学军有同样的感受:之所以能迅速打开局面、干出名堂,得益于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部署的落地见效,让千头万绪的工作有了抓手。
目前,洛阳所有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占84%。
乡村振兴能不能抓好,关键是农村群众有没有内在的动力、能不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如果只是党委、政府在唱独角戏,乡村振兴很难推动下去。
如果说“三清两建”专项治理厘清了集体资产、凝聚了民心,“三变”改革则为村集体发展装上“助推器”“催化剂”,点燃了大家伙儿干事创业的热情。
洛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军表示,2021年是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洛阳市坚持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坚持系统思维,树牢问题导向,深入细致研究,找准具体抓手,聚焦“三清两建”专项行动和“三变”改革等“小切口”工作精准发力,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及时总结、梯次推进,致力解决乡村振兴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打造洛阳三农工作的亮点、优点、特点。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核心,人才兴旺是支撑。
近日,位于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的富隆特运动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2000多名工人在车间里有序忙碌着。一副副泳镜、一顶顶泳帽,从这里“游”向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负责人李建国曾在深圳打拼多年后,选择回到家乡宜阳创业。他说:“返乡创业,更有家的感觉。”
目前,汝阳县在返乡创业人才的带领下,全县共成立80多家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及2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以“龙乡故事”“牛粪上的甜瓜”“高老庄布鞋”“杜仲羊”“甪里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乡土特色品牌。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贤回归,源于乡愁的牵绊。如今,回乡创业已经成为洛阳新潮流。嵩县发出《致在外乡贤的一封信》,洛宁县举办乡贤返乡创业旅游专场推介会,栾川县出台“黄金政策15条”……深情呼唤、深度对接、真金白银、招数迭出。
草莓基地、“手绘小镇”“甜瓜小镇”……洛阳用心用情吸引乡贤人才返乡创业,一个个创业项目破土而出、拔节生长。以乡贤人才返乡创业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积极引导乡贤返乡创业,既通过融资、用地、税收等政策礼包,让返乡创业人员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又要加快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洛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仝宇鹏介绍,目前,洛阳各县区已基本梳理并建立了乡贤数据库,共收录乡贤近2.65万名,谋划项目1187个、计划投资317亿元,落地项目558个、完成投资56亿元。
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是关键,乡村运营是抓手。
乡贤返乡创业,实现了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如何留住乡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沟门村位于洛宁县兴华镇,隐匿于大山深处,竹林遍地,竹香扑鼻。去年,沟门村以丰富的竹林资源为中心,以豆腐制作工艺展示体验、微缩盆景创作和竹林康养等产业为支撑,打造“竹梦小镇”,发展竹文化旅游,引领村民以竹致富。
“现在会用竹子做东西的村民不多了,总担心以后村里没人会这门手艺。”村党支部书记白光武表示,沟门村深化文旅融合,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不忘挖掘传统工艺,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不仅村民的“钱袋子”鼓了,传统工艺也留住了。
除了竹林观赏和竹编工艺开发,兴华镇还在“竹梦小镇”打造“兴华豆腐宴”品牌,展示豆腐制作工艺、宣传当地美食,目前豆腐坊正在施工中。
沟门村逐梦竹林,正源于洛阳人文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基于此,洛阳市委提出,要以乡村运营为抓手,以竞争性创建为手段,分类、分级、分批推进乡村建设。
方向明确了,路该怎么走?一方面,洛阳认真借鉴浙江等发达地区成功探索,摒弃单纯依靠集中资源政策的投入模式,顺应文旅消费发展趋势,探索乡村运营手段,盘活资源禀赋;另一方面,依托运营商,引入投资商,真正用市场理念、市场思维、市场机制来建设乡村。
乡贤动员起来,乡村沸腾起来,河洛乡村的希望田野开出灿烂的产业之花。
“以前盖个章,得跑回村里,往返一趟要走60公里山路。如今,只用走5分钟就能在镇区办好,真方便。”近日,在洛宁县长水镇新落成的五福党群服务中心,岭西村村民王玉成乐得合不拢嘴。
按照洛阳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部署要求,长水镇转变基层治理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把5个边远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移植集成”在镇区所在地,开展集中办公,让众多在此务工、生活的山区群众就近享受各种服务,得到“群众下山,服务上门”的良好效益。
这仅是长水镇开展基层工作的一个侧面。作为创新乡村治理的试点,该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壮大集镇特色产业,着力提高中心镇综合承载力,真正把集镇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节点和区域中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只盯着乡村看,要把集镇摆在主要支点位置进行统筹安排,强化城乡融合、土地经营的理念,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加快推进中心集镇扩容提质,引导农民向集镇集聚。”王军认为,如果集镇是破败的,农民不愿意转到集镇里来,就无法形成中心集镇的引领集聚效应,城乡融合就无从谈起,乡村就难以振兴。
位于黄河岸边的孟津区会盟镇,以建设孟津副中心为目标,着力在农旅、文旅融合上下功夫。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之下,千年古城魅力重现,形成了春看花、夏赏荷、秋品梨、冬观鸟的河洛江南新景象,围绕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突出中心镇集聚效应,走出了一条美丽集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据悉,目前洛阳市已确定34个有产业支撑、有就业空间、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镇作为首批试点集镇;建立了311个、总投资332.5亿元的集镇建设动态项目库。
城和乡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激发发展动力、共享发展成果,洛阳的城乡融合,真正把城和乡放在一个开放、公平的环境当中,把城和乡推动打造为一个整体。
广袤的河洛乡野上,乡镇如同一个个结点,通过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和商品流通把十里八乡的村庄有机地连在一起。推动资源要素向乡镇汇聚,更好地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形成带动乡村振兴的龙头,进而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统筹衔接。
乡村振兴,念兹在兹。当下的洛阳,乡村振兴方向明、抓手实、氛围浓、动力足、人心齐,正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向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光明未来奋力前行。
“‘151’工作部署,是新时代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洛阳实践。”仝宇鹏表示,洛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和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 王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