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18:20:27来源:法律常识
黄佶喆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籍和材料,旁边工作牌上的五个大字格外亮眼:“凭良心办事”。
熟悉黄佶喆的人说:“他属牛,像牛一样勤恳踏实、有干劲!”“他默默扛下了这么多疑难案件,把‘硬骨头’都留给了自己。”
黄佶喆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庭庭长、一级法官。今年4月1日晚,黄佶喆突发重疾,历经长达两个月的ICU治疗才脱离危险期,目前仍在福建省康复医院的病房里,依靠护工帮助艰难地进行着康复性训练。
勇挑重担,只为在阳光下播撒正义
1995年,22岁的黄佶喆进入建阳区法院刑事审判庭担任书记员,后历任审判法官、办公室主任、刑事审判庭庭长。岗位转变的背后,是不变的使命与担当。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之势开启后,建阳区法院接收了第一起涉黑恶案件。看到100多册卷宗垒成墙,两位年轻法官直呼“吓傻了”。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形势,黄佶喆只说了一句:“有我在,不要怕!”便带团队投入浩繁卷帙之中。
没想到的是,庭审第一天,全案18名被告人集体翻供。这给犯罪集团涉黑认定带来巨大困难,庭审进展举步维艰。
黄佶喆很快找到策略,决定将几个口供较为稳定、罪名较轻的被告人进行单独关押,避免其受到黑社会性质组织影响。待稳定口供之后,再通过庭审重点攻坚。
“庭审从上午八点半持续到晚上十点,我们在下面都坐不住了,但黄佶喆坐在法庭上还是精神十足,不时拿出风油精涂点在鼻子下方。”参与庭审的潭明律师事务所姚律师说。
黄佶喆的策略很快奏效。庭审在第4天结束,他来不及停歇,强撑着疲惫撰写裁判文书。每一起事实认定、每一个争议焦点,他都要缜密分析、逐项回应、释法明理。经历了焦灼的一个月时间,280余页字斟句酌的判决书得以完成。
2019年4月30日上午9时,黄佶喆准时对该案进行宣判。法槌落下,正义彰显。
事后,同事们才知道,在开庭期间,黄佶喆为了保证庭审顺利进行,从清晨起床就不敢喝水,咽部损伤严重。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一度失声。宣判当天清晨,他独自前往医院注射了封闭针。
用心用功,只为案件背后的鲜活人生
“刑事法官不能就案办案,不能忽视卷宗背后的鲜活人生。”2016年,刚调入刑庭担任书记员的郑铸彦还不能理解庭长的这句话,直到跟着庭长办理了一起贩卖毒品罪案件。
被告人赖某的母亲因癌症病危,他的妻子在庭审前哭着找到黄佶喆,请求让赖某母子见最后一面。黄佶喆同意了,安排赖某在工作人员看守下前往医院。
在去医院的路上,郑铸彦忍不住问庭长:“他没有悔罪的态度,为什么要同情他?”黄佶喆却反问:“你有没有想过见与不见的区别在哪儿?刑事审判的功能不是只有惩处,还有教育、感化和挽救。等会儿你就能明白了。”
病房里,面色苍白、气息奄奄的母亲看到儿子,脸上似乎突然间有了生气。在母亲临终前的谆谆教诲下,犯错的儿子怀着忏悔之心号啕大哭。“我一下子明白了黄庭长的用意。”郑铸彦说。这场会面点亮了赖某的新生之路。
黄佶喆深知,每一份判决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让被告人真正接受判决、信仰法律,依法量刑只是一步,消除戾气、化解心结至关重要。
“凭良心办事”既书写在黄佶喆的工作牌上,也书写在他26年的法院工作生涯中。
率先垂范,只为让更多人勇毅前行
深夜的建阳区法院大楼里,总有一盏灯照出黄佶喆的影子。在同事们眼中,庭长总是没日没夜地把自己埋在厚厚的案卷里。不到50岁,头发已然花白,他却自侃这发色是时下流行的“奶奶灰”。
身为庭长,他不仅自己带头多办案、办难案,更是在方方面面确保全庭的审判质效。“对于刑庭同志写的每一份裁判文书,他都会把关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甚至会检查其中的错别字。”曾经在刑庭工作了3年的建阳区法院水吉人民法庭负责人黄晖回忆,自己刚开始办理刑事案件时,对裁判文书的逻辑梳理和构罪分析等理解还不到位,在黄佶喆的点拨下,一遍遍修改完善文字。“他经常陪着我修改文书,有时到凌晨两点多才回家。”
在黄佶喆的带领下,刑事审判庭两次获评“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立集体三等功一次。黄佶喆曾先后被授予“全省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16年以来办结各类刑事案件400余件,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市刑事法官前茅。
平凡的基层法官黄佶喆,以“铁牛”一般的精神,激励着更多人在法治道路上无畏前行。
来源: 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