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00:44:10来源:法律常识
山东日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一个名人辈出的灵秀之地。日照为人所熟知的历史名人,有姜子牙和刘勰。前者是足智多谋、大器晚成、辅佐武王创建周朝的开国栋梁,后者则是其名不以官显、而以文彰的文学理论家,凭一部《文心雕龙》开中国系统性文学理论著作的先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盈科上海刑事部副主任辛本华律师的身上,也时常闪现着这些同乡先贤的智慧和才思。
接触过辛本华的人,会发现这是一位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刑事律师。虽然身为盈科上海刑事部副主任、“刑动派”团队负责人之一,但他身上没什么架子,总是显得平易近人;虽然看似平实质朴,但他又常常言辞犀利、语出惊人,而事后你仔细想想,却又会发现他说的其实也不无道理;虽然能和很多人打成一片,但他却总说自己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不喜欢曲意奉承别人;虽然待人温和,但是每当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时,他又总能尽心尽责、勇于斗争,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高超的智慧,为当事人赢得辩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从日照不知名律所的普通律师,到盈科上海刑事部副主任,这一路走来,这位独具个性的律师,经历过哪些艰辛的历程,又有哪些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呢?
没有拼搏 何谈成功
70后的辛本华,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8岁左右才跟着父母回到老家山东日照。东北的严寒气候,造就了辛本华吃苦耐劳的性格;山东的地域文化,又让他的性格中闪现着朴实实在的特质。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做律师,辛本华很坦率地说,是因为看不惯社会上很多不公平的现象,而做律师,不仅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命运,也可以尽一己之力,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争取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
“上世纪90年代的山东,还是很讲究关系和人脉的。当时我参加过几次公务员考试,其中有一次,笔试、面试成绩都是第一。但是即便这样,我也没有被录取。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世道太不公平了。”辛本华回忆道,由于自己一直都很喜欢看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读了德国著名法学家冯‧耶林写的《为权利而斗争》,发现法律很容易理解,加上自己经历、目睹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就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藉由成为一名律师,帮助社会上像自己一样无权无势无关系无人脉的老百姓,争取权利、维护公平和正义。
辛本华很喜欢贝多芬的那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名言,这背后不甘屈服、勇于掌握自我命运的顽强拼搏精神,贯穿在辛本华律师职业生涯的始终。通过司法考试后,辛本华先后在山东贤合律师事务所、天蓝律师事务所执业。因为地域条件的限制,他觉得在当地很难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法律理想和抱负。尤其是当地法律市场的各方参与主体,在专业化方面的意识都比较淡薄。而上海得益于经济发展水平,法律行业的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比较完善,无论是律所还是律师,都有主动进行专业化建设的意识,客户对律师专业化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因此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南下上海谋求发展、追寻自己的法律理想。
改弦易辙,重新开始,并非易事。刚到上海,经过辗转求职后,辛本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加入了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彼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资金、没资源、没人脉、没有个人品牌。所幸的是,此前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期间,邂逅了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后来和他一起创建盈科上海刑事部的康烨律师。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如果能遇到一位三观相合、理念一致、能力相当的合伙人,那么能让事业发展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盈科上海刑事部建立之初,三位合伙人共用一个律师助理,条件之窘迫、发展之困难可想而知。”现在回忆起那段堪比创业的部门创办经历,辛本华仍然不胜唏嘘。但是在他看来,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任何人其实都没得选择,只有竭尽所能、拼尽全力,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所谓拼搏,既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需要在与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中共同前进。合伙合的并不仅仅是资金,还包括理念、格局和人品。”辛本华觉得,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在团队管理、具体利益分配等问题上,合伙人之间互相包容一点、求同存异、各自退让一步,事业才能得以推进。
努力和拼搏所带来的收获,是盈科上海刑事部从最初几位合伙人共用一个律助的小部门,逐渐发展成拥有30多名成员(其中教授2人,博士3人,硕士14人,司法工作、高校背景等5人),且在行业内具备了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刑事辩护团队。
没有斗争 何谈希望
这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不仅融入到辛本华个人的人生、事业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在他为当事人代理的每一个案件中。在辛本华看来,刑事律师的使命和天职,就是为维护当事人的生命、自由、人权和合法财产而斗争。当事人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律师,那么律师就有责任和义务依托专业知识,运用法律工具,在正确的理念、策略以及斗争精神的指引下,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
有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法援案件,至今都让辛本华印象深刻。该案的当事人是一名15岁左右的少年,父亲智力有问题,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所以他从小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引导,所以这个当事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的一群不良少年。有一次,那群不良少年中有个成年人在饭店吃饭时跟别人产生了矛盾,就打电话让自己那帮小兄弟去站场子,这个当事人也去了,并和大家一起动手打了被害人几拳。然后其中有个成年人,拿刀捅了被害人一下,那个被害人当场就死亡了。按照一人既遂、全案既遂的共同犯罪理论,那个未成年当事人也被认定为是共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当时指派我去做法援律师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去跟法官做了沟通。法官当时的想法是,考虑到他是未成年人,所以打算在刑期上给他减去一档,从十年以上减到十年以下。”但是辛本华觉得,那个当事人只是误入歧途,这样的量刑,对他未来的人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所以我还是希望为他做缓刑辩护,让他有一个改正的机会,以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按照当时的量刑标准,三年以上是不适用缓刑的。”辛本华表示,这个时候,不仅很考验律师的专业能力,也很考验律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当时他的做法是,先后找到当事人的堂姐夫和两个堂哥,经过反复沟通,他们愿意各出5000元作为对被害人的赔偿金。随后,在开庭的过程中,辛本华又提出了自己对案情的异议。他认为,该案中有一个实行过限的问题,当事人对被害人的重伤负责没有问题,但是对被害人的死亡负责,这其中是存在异议的。庭后,辛本华又先后找法官沟通了五次,并找当事人开饭馆的姐夫做监督人,才说服了法官,最终给那个未成年当事人的刑期连减了两档,并判了缓刑。
“事后过了一年多,我在一次出差途中经过那个当事人姐夫开的小饭馆时,特意去看望了一下,看到当事人在饭店里老老实实地打工,回归了正常的社会轨道,我感到很欣慰。”辛本华觉得,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件,当事人并非罪大恶极、十恶不赦,对案件的事实认定也有一些偏差,这时就需要懂法律、懂证据、懂程序的专业律师,去为当事人做努力做斗争,为当事人的人生带去希望。
没有专业 何谈品牌
专业和品牌,对律师来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品牌、没有专业,那是一个伪命题,即便靠砸钱推广获得了一些品牌知名度,所谓的“品牌”也只是徒有其表的空壳;而只有专业,没有品牌,诚如某法律自媒体上的一篇文章所言,这样的律所和律师最终会被市场淘汰。专业是品牌的根基,那么对于辛本华来说,又是如何打造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度的呢?
在盈科上海刑事部,很多刚入行的年轻律助都亲切地称辛本华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问起他某个法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在哪本书、哪一章、哪一条、哪一款。
律师是一个在既定的法律规则框架内解读、理解、运用规则的职业,所以熟悉法规法条,对律师来说既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专业性的体现。但是法律法条浩若烟海,仅《刑法》就有452条,涉及的罪名多达469个,要能对这些法规条文乃至罪名滚瓜烂熟、熟稔于心,绝非易事。
辛本华的秘诀或许就在于,对阅读的爱好以及良好的知识管理习惯。无论是外出办案、参加活动,还是部门团建,辛本华都会随身带一本书,这本书可能是红皮封面的《民法典》,也可能是一本《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反正总是逃不出法律类书籍。即便有时随身没带书,你也会发现他总是时不时地在手机上刷法律类的公众号或者网站。而如果你有机会去一窥他的电脑,你会发现,在他的电脑文件夹里,有一个分门别类、建构得非常完善的法律知识管理库。一有最新的政策法规,辛本华都会第一时间亲自制作成word文档或者PDF文件,并对重要的内容进行标注。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对法规条文的理解和记忆。
有输入,也有输出,才能构建知识的闭环,才能打造专业的品牌形象。对于高质量输出的重要性,辛本华内心是很明了的。事实上,在整个盈科所,乃至全国刑辩圈,很多人对辛本华的印象,除了为人幽默有个性、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外,就是他突出的写作能力了。
如果你仔细看一下盈科上海刑事部运营的“刑动派”公众号,就会发现,辛本华不仅是部门里原创文章最高产的一位律师,也总是收获阅读量最高的一位律师。而如果你再往下深究,你又会发现,他的文章,以涉税、走私类的居多。
“做刑事辩护,只是初步专业化,要想形成核心竞争力,就要进行二度专业化,聚焦一个鲜少有人研究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里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选择涉税和走私,一方面是和我的阅历、背景以及知识基础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看好涉税和走私这片‘蓝海’。”
除此之外,辛本华还觉得,培养终身学习意识、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是律师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自执业以来,辛本华多次赴北大刑辩班、人大律师学院进修。“北大和人大良好的学术氛围,教授学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律师同仁们的相互切磋交流,对我专业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感谢北大刑辩班、人大律师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辛本华看来,虽然近几年律师队伍不断扩大,但实际上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很多律师的水平都仅维持在及格线上下,因此要想独占鳌头、抢得先机、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只有依靠持续的学习精进以及过硬的专业实力。
没有人才 何谈发展
任何市场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对于盈科上海刑事部而言,自然也不例外。
将近六年的发展历程中,盈科上海刑事部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和坎坷。但是在辛本华看来,部门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太稀缺。
“很多时候,留下来的未必是人才,是人才却又未必留得下来。很少有人能把大局和长远利益看清楚,大多数人都比较功利,看到的只是短期的现实利益。”辛本华觉得,个人眼光长远与否,既决定了这个人未来能走多远,也影响到团队乃至整个部门未来的发展高度。
对于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人才,辛本华心中有一幅清晰的画像。诚如他不久前在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上所说的,优秀的律师,都是从实习律师成长起来的。而实习律师在从业之初,接触最多的就是包括阅卷笔录、质证意见等在内的法律文书的撰写工作,所以良好的文字功底以及优秀的法律文书写作能力,是法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发问、质证、辩论等方面的表达能力,与当事人、公检法的沟通能力,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正直的品格和远大的格局,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杰出的律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期间既需要有外部环境的熏陶、资深律师的引导,更需要个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辛本华举例道,比如像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在刑辩领域做出一番成就的律师来说,都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国内,中外的法律都得深入学习。包括像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司法理念,也都得时刻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自身的全局观,提升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并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希望未来盈科上海刑事部能够尽快成长起一批专业素质高、有理想、有信念、有拼劲、有毅力的杰出刑事律师,大家一起为提升盈科上海刑事部的影响力,为推动社会法治进步、为维护民众的生命、自由、人权、财产贡献力量。”
本期人物:辛本华律师
辛本华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刑事诉讼法律事务部副主任、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多次被北京总部评为“盈科优秀刑事律师”。还兼任中律联企业合规研究院研究员、公司辩护联盟理事、中国法学会日照刑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辛本华律师承办的多起涉税犯罪及走私犯罪案件均取得了较好的辩护结果,其中部分案例被“新华网”、“中国法院网”等媒体报道。
辛本华律师热心公益事业,2019年被东南大学法学院聘为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主要业务领域:涉税/走私犯罪的辩护与危机处理、个人刑事法律顾问。
部分成功案例:
1.胡某走私普通货物案,免予刑事处罚(上海)
2.赵某走私普通货物案,缓刑(上海)
3.付某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案,减轻处罚、缓刑(上海)
4.唐某走私普通货物案,减轻处罚(宁夏银川)
5.秦某走私珍贵动物案,终止侦查(上海)
6.靳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缓刑(上海)
7.朱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减轻处罚、缓刑(上海)
8.武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缓刑(上海)
9.王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缓刑(甘肃定西)
10.盛某合同诈骗案,撤销案件(上海)
11.陈某非法经营案,减轻处罚、缓刑(上海)
12.余某职务侵占案,二审改判(上海)
13.邵某诈骗案,撤销案件(上海)
14.阮某诈骗案,终止侦查(上海)
关于“刑动派”律师团队
盈科上海刑事部是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核心部门之一。部门业务领域遍及全国,主要针对经济犯罪(金融犯罪、走私犯罪、涉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职务犯罪、涉外犯罪、公司反舞弊调查与诉讼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部门在康烨主任、辛本华副主任、洪凌副主任带领下,秉承专业化、精细化辩护理念,不断发展壮大。部门现成立4大研究中心,现有成员30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3人,硕士14人,司法工作、高校背景等5人,建成了一批知识层次高、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刑辩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精英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