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01:20:06来源:法律常识
来源:法制日报
“法律援助为我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主持公道,让我感到特别温暖。”4月23日,云南省大理市上关镇大把关村委会村民段某来到当地法律援助工作站寻求帮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让他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自去年5月开始,段某在下关镇某酒店当保安,受疫情影响,今年酒店一直未营业。4月的一天,酒店突然通知他以后不用来上班了,段某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于是来到上关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法律援助窗口咨询求助。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认为段某属于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司法部及云南省司法厅关于法律援助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文件要求,可以免予审查经济困难条件,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于是,工作人员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对段某的法律援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指派。
这是法律援助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通过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困难群众送去法律援助,出实招助力精准扶贫,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法律援助力量。
扩大援助范围
“没想到还有法律援助扶贫,不然我们哪有钱去打官司。”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某镇布仁(化名)姐妹三人感叹道。
原来,三姐妹的弟弟2013年去世,她们也早已远嫁。2014年,村内杨某、道某二人未经同意,私自将布仁一家的草场卖给他人使用,这让三姐妹既气愤又无奈。
2019年10月,三姐妹终于盼来了“救星”。通过都兰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两次开庭主张权利,三姐妹成功要回了草场,并追回了草场经营损失两万余元,这让她们感动不已。
“草山纠纷成因复杂,在草原牧区较为突出,是草原牧区法治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陈发虎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据陈发虎介绍,在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青海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基础上,青海省逐步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土地流转、征地拆迁、草山纠纷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法律援助申请条件进一步降低。
“我们还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正在接受社会救助的对象和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以及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的农民工,免予经济状况审查,使得法律援助门槛更低,获得法律援助人员更多,更好地为脱贫攻坚提供法治助力。”陈发虎补充道。
为更好地贴近困难群众,陕西省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将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法律援助服务。
河南省司法厅高级法律专务梁增杰介绍说,河南省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持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逐步把更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资产品质量等诸多问题,全方位助力脱贫攻坚。
“困难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尤其在土地流转、工伤赔偿等方面,对于他们而言格外重要,非常需要专业的法律服务,而法律援助及时伸出援手,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急迫问题的同时,也防止了其因案致贫、因案返贫。”中国政法大学城镇化法律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泰和泰(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淑焕对记者说。
优化服务方式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看到法律援助手续这么快办好了,帅某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原来,帅某一家是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宋埠镇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熊某还是聋哑四级残疾人,在奉新县高新园区某公司从事清洁工作。今年1月20日,熊某在仓库打扫卫生时不慎被倒塌的货物砸伤,导致左腿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经鉴定为九级伤残。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无果后,工业园区调解委员会建议熊某申请法律援助。
3月25日,帅某在村帮扶第一书记陪同下来到奉新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并指派律师办理此案,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不到10分钟。
近年来,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不断优化服务措施,增强服务能力,为困难群众享受法律援助服务带来更多便利,也为切实服务脱贫攻坚注入更多动力。
据江西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处长邓京平介绍,江西建立“惠民卡”制度,由设区市司法局统一印制“惠民卡”,发放给所有精准法律援助重点对象,对持卡人申请法律援助免予经济困难审查,积极推行“点援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
此外,江西还通过设立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在偏远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和困难群众集中地区巡回服务,组织开展法律援助下基层、进乡村活动,打造法律援助“就近办理”升级版。
云南省大理州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干部李红告诉记者,大理州加强贫困村法律援助联络点建设,县市法律援助部门需确定一名联络员,健全完善村级法律援助联络员制度,并通过发放法律援助爱心卡、实行上门服务等形式,让扶贫对象能够及时获得法律援助。
河南、湖南、江西等地还进一步强化网络服务能力,在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的基础上,积极打造网络平台和“掌上服务”平台,打通了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让困难群众‘触手可及’,成为脱贫攻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王淑焕对记者说。
精准法援获赞
今年1月13日,陈某等几十名农民工因工资被拖欠无法回家过年,来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向法律援助窗口的工作人员申请法律援助。了解情况后,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开启农民工欠薪维权绿色通道,当天受理审批,当天指派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吴智尧进行办理。
考虑到年关将至,务工人员众多,吴律师建议先行调解,争取尽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其间,吴律师召集工地项目部、施工单位、劳务公司、农民工代表及部分家属,共同协商解决方案,深入工地调查核实收集证据,还不断联系项目部,商量解决办法,协调督促其及时筹措资金。1月17日,劳资双方的矛盾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得到及时化解,被拖欠的646万余元工资全部发放到每一名农民工手上,解了农民工兄弟返乡过年的燃眉之急。
办好法律援助案件,全力护航脱贫攻坚。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2019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以“脱贫攻坚·法律援助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向中西部地区13个省(区)派出115名律师志愿者以及104名大学生志愿者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截至今年5月,“1+1”行动志愿律师已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536件,接待法律咨询52491人次,开展法治宣传讲座1485场次,化解矛盾纠纷950起,直接受益人数达4020人。
2017年以来,江西省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6万余件,受援人达13万余人次,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约18亿元,以扎扎实实的办案和优质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对“精准法援”的赞誉。
陈发虎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青海省海西州通过微信群受理、指派涉及土地流转法律援助案件10件、草场纠纷两件,现已全部结案,帮助受援村民挽回经济损失62万元,使法治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河南持续加大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将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重点援助对象。2019年,全省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4万件,受援群众1.8万人,挽回经济损失2.4亿元。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向贫困户、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效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助其早日摆脱贫困,是助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王淑焕说。(记者 蔡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