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寻衅滋事罪不追究怎么办,寻衅滋事罪应该被取消吗吗

时间:2022-09-25 10:33:07来源:法律常识

百度百科·法律百科

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实施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了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损害结果,从而构成的犯罪。


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律师表示,在实践中,该罪名逐渐沦为类似于流氓罪的新的“口袋罪”。其原因在于该罪名存在明显缺陷,许多与该罪名有关的概念过于模糊,不仅对司法实践构成困扰,也极易被滥用,造成社会过度刑法化。

1 什么是“口袋罪”?

“口袋”的说法,有点儿类似立法中的“兜底条款”,是什么都能往里面装的意思。

我可以没有实质性的定义,但是先给你定下这么个模棱两可的罪名,最终解释权归执法机关拥有。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里面留白空间相当之大,基本上算是说它行它就行不行也行,说它不行它就不行行也不行。


传统犯罪中的典型口袋罪:寻衅滋事罪。

经济犯罪中的典型口袋罪:非法经营罪。

职务犯罪中的典型口袋罪:滥用职权罪。


据说有法律系老师授课时讲过,如果执法机关想抓一个人,但是又不知道此人的问题所在,那么实际操作时就可以将其行为定性为涉嫌寻衅滋事。

所以,寻衅滋事罪是标标准准的口袋罪。

2 “口袋罪”有原罪吗?

立法上寻衅滋事罪是流氓罪的延续,是从1979刑法的流氓罪分化来的,本身就是流氓罪的主要成分之一。

而“流氓罪”作为1979年刑法中名声最大的口袋罪之一,其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这就意味着判断者的主观色彩严重影响其结果,我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虽然“流氓罪”这一罪名现在不存在了,但主体部分却都保留了下来,只是分成了几个不同的罪名而已。


各国立法机关在立法时,基本上都会设立相应的口袋法。

原因也很简单,立法时无法列举每一项具体的违法形式(如层出不穷的新鲜违法形式),而执法时又必须有对应的法条对嫌疑人具体行为是否违法进行锚定。

如果没有一个“口袋罪”,某些情况下执法机关会相当的尴尬被动。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

法律必须解决现实案例的完备性问题,在立法时就必须用若干兜底条款来进行规定。


所以,“口袋罪”的存在无可厚非。

3 “口袋罪”的问题在哪里?

既然“口袋罪”的存在顺理成章,那么寻衅滋事罪名作为兜底条款也就无可指责。

那么,“口袋罪”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有一百种方法去刑事你”,山东平度王书记之威风,栩栩如生。

微信聊天惹祸端,被告人寻衅滋事获刑八个月,也是实际案例。


贵州毕节“草包支书案”,一女子在微信群里骂了社区支书一句“草包”,就被行政拘留。

按照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即便是给她定一个寻衅滋事的罪名,也是如丝般顺滑。


凡此种种,由于该罪标准的不明确性,使其装人入罪的“口袋”功能超级强大,从而沦为了公权力肆意妄为的工具。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这是两千年前老祖宗们的“智慧”。

罗翔老师也说过寻衅滋事罪是刑法的耻辱。


犯罪一定违法,但违法不一定犯罪,寻衅滋事最终与否会入罪,还要看入罪门槛。

因为寻衅滋事的入罪门槛并不明确,才导致寻衅滋事罪成为了口袋罪的说法。

4 寻衅滋事罪应该被取消吗?

因为上面问题的存在,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建议适时取消寻衅滋事罪,从刑法层面陈述了很多理由:该罪构成要件缺乏明确性、与很多罪名竞合、体系上存在逻辑缺陷、废除后不会有立法空白等。


作为一名IT从业人员,从我的职业角度出发,没有什么软硬件系统是一开始就可以将所有可能的问题考虑完备的。这就给后期的系统升级与改造留足了余地。

任何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而系统测试及系统运维的一个目的就是把所有的未知问题揪出来:反馈给项目管理人员,反馈给系统开发人员。

如果开发人员定位问题是自己的代码bug,没什么好说的,自己修复就好。

但是某些情况下,这个问题不是开发人员自己能够管控的,它有可能是一个系统级的bug,是需要模块设计人员乃至系统架构设计人员介入的。


我认为,“口袋罪”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慢慢进化为了这样的一个系统级bug。

不同的是,执行人员发现了这个“口袋罪”太好用了,实际操作时甚至有降维打击的功效,简直是一个“超级大杀器”。


因为职能不同,因为懒政惰政,因为执法趁手,因为缺乏思考,因为反馈无门,凡此种种,该独门武器使用起来愈来愈顺手。


但是这个流氓罪变种的存在,是法治社会的污点耻辱,是无数普通家庭眼泪与苦难的来源。

1997年刑法,已经运转了20多年,已经暴露出了足够的弊病,是时候取消寻衅滋事罪了!

5 寻衅滋事罪该怎么取消?

法律标准不明确时,人人自危。

法律标准越具体,公民越自由。

任何环境里,规矩明确责权明晰都是公平公正文明的体现。

口袋罪需要取消了,需要更为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款取而代之。


从法律专业角度来说,我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法盲”。

所以,具体如何拆分或取消这个罪名,应该由具体的法律界相关人士参与,我无法僭越。

6 还会出现新的“寻衅滋事罪”吗?

会的,一定会的,未知的问题一定还存在,“兜底条款”必须得有。

但是,“兜底条款”是最后的底裤,出现该情况说明我们的法律存在漏洞,难以自洽的漏洞。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寻衅滋事罪”做最小化处理,非必要不使用,而不是大面积使用。


那么,如何规避套娃逻辑呢?

7 有没有终极方案?

仍旧从我做技术的角度来谈一下吧,一个软件系统要想健康稳定发展运营,必须得有双向管理机制。

不怕遇到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也怕问题被掩饰,更怕问题被滥用。

我们从不同途径收集问题,测试反馈的,开发反馈的,产品经理反馈的,真实用户反馈的,系统监控反馈的,这些都要收集到,然后集中汇总到项目经理手里。

项目经理会召集大家一起来过会,讨论问题严重性难易度优先级等进行下一版本修复。

这是一个良性的过程,软件工程里面已经论证过切实可行的流程。


我觉得并非没有办法,但实际操作取决于法律界的共识。


对于“口袋罪”,如果没有“非必要不使用”的共识,我觉得一切都是白扯胡嘞嘞。

如果有了“非必要不使用”的共识,那就简单多了。


我们举个例子:死刑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这个死刑核准就是我认为的“非必要不使用”的例子。


如果我们针对“口袋罪”,也有了上级核准的机制,那么谁还会随意滥用呢?

这里的核准并非是为了维护上级的权威性,而是本着“发现一个解决一类”的原则,对法律权威的维护。

上级部门并非是为了核准,而是要看这里面是否存在法律的漏洞,我们的法律“系统”是否需要升级了。

8 结束语

希望该委员的提案,不会被定义为涉嫌寻衅滋事!

希望我的这篇小文,不会被定义为涉嫌寻衅滋事!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