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11:07:09来源:法律常识
金磊
2021年4月20日,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及艺术史学科的重要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人梁思成先生(1901-1972)诞辰120周年。澎湃新闻获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将举办一系列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暨清华建筑7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其中包括梁思成诞辰120周年纪念展览《栋梁》、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与梁、林设计作品研讨会等 。
梁思成不仅是一位用建筑承载中国使命的巨匠,更乃一代20世纪建筑先贤。对先贤的纪念与再研究并非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要与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纪念主题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相一致。梁思成的城市与建筑遗产观,不仅因其才华而精辟,更因为置自己于风口浪尖才出现了困惑,这或许是今人恰应以道义与良知向他致敬之处,因为这里有建筑遗产瑰宝,更是重要的智慧。
梁思成(1901.4.20—1972.1.9)
对于梁思成的影响力,其学生郑孝夑(1906-2017)在梁思成诞辰百年赋辞道:“无字史书寄国魂,春风化雨百年深。体形环境有机论,凝固乐章中而新。”
2001年4月版《梁思成全集》(九卷本),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前言”中从五个方面定位了梁公的学术贡献,其中有三个方面专门谈及遗产保护:梁思成是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他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他是中国历史文物保护的开创者。
从梁公留下的遗产思想看,其多方位的宏大成就不仅跟着朱启钤的中国营造学社亦步亦趋,更有丰富的敏思和创意。如他很早就将语言学与建筑学相结合,视《清工部工程作法》和《营造法式》为中国古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在1953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大会上,他就将中国建筑构图元素与西方文艺复兴的语汇作比较,使他和林徽因于1932年《平郊建筑杂录》中揭示的“建筑意”概念得到发扬。
梁思成不仅是一位用建筑承载中国使命的巨匠,更乃一代20世纪建筑先贤。对先贤的纪念与再研究并非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而要与当下的城市文化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纪念主题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相一致,从此种意义上讲,先贤的纪念必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正如吴良镛院士回忆所说,梁思成以一种少见的赤诚热爱党和人民、具有热爱专业的情怀,不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发表己见,这不仅是他的困惑也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问题。面对建筑科技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研究传统不可丢,这包括研究并学习先贤之遗产贡献。
梁思成的城市与建筑遗产观,不仅因其才华而精辟,更因为置自己于风口浪尖才出现了困惑,这或许是今人恰应以道义与良知向他致敬之处,因为这里有建筑遗产瑰宝,更是重要的智慧。
1933年梁思成测绘善化寺普贤阁
梁思成的城市遗产保护观
梁思成先生对我国历史名城的高度认知由来已久,有持久的文化传承与历史积淀。
目前在城市更新中用到的“最少干预”原则及微改造的做法,文化大家早有著述。如胡适(1891-1962)百年前即倡导要“整理国故、再造文明”,73年前的1948年梁思成就在《北平文物必须整理和保存》一文中说,要为城市文化复兴而传承国粹经典,因为只有保护才是创造发展的前提。
文章中赞美“北平市之整个建筑部署,无论由都市计划、历史或艺术的观点上看,都是世界上罕见的瑰宝,这早经一般人承认。至少北平全城的体形秩序的概念与创造——所谓形制气魄——实在都是艺术的大手笔,也灿烂而具体的放在我们面前。”1950年前后,梁思成曾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他称北京乃庞大的历史艺术陈列馆,1951年他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更系统地阐述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他说“北京建筑的整个体系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梁先生笔下,北平在当时建立帝都的条件下,是非常完美的体形秩序,他还用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家Henry S·Churchill的著作《都市就是人民》,用现代理念赞美了北平建设。他举例“清华大学有一个工程委员会,凡是校内建筑与工程方面的大事小事,自一座大楼以至一片玻璃,都由该会负责……文物整理委员会之于北平市,犹如工程委员会于清华大学,是同样负责修缮切实审查工程不可少的机构……我们承袭了祖先留下的这一笔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遗产,对于维护它的责任,是我们这代人决不能推诿的。”
70年前的1951年2月19日-20日,梁公在《人民日报》载文《我们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他在赞美中国建筑乃世界上最古老、最长寿、最有新生力的建筑体系的同时,特别分析说,中国自古就有“有计划的城”,他自豪地表示,有计划地营造城市,我们乃历史上最先进的民族。梁公说,隋唐的长安、洛阳的许多古都城市已不复存在,可人民中国之首都北京却是经元、明、清三代,总结了都市计划的经验,成为卓越而典型的中国都市。他充满激情赞美道:“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有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穿进城,一线引直,通过整个紫禁城到它背面的钟楼鼓楼,在景山巅上看得最清楚。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更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以巍峨尊贵的纯色黄琉璃瓦顶,朱漆描金的木构建筑物,毫不含糊的连属组合起来的宫殿与宫廷……环绕着它的北京的街形区域的分配也是有条不紊的城市奇异的孤例”。他还认为,北京城是必须现代化的,同时北京城原有的整体文物性特征和多数个别的文物建筑又是必须保存的,尤要“古今兼顾,新旧两利”。
为建设“中国的博物馆”的北京城,他还解读了苏联建筑史家N·窝罗宁教授在《苏联沦陷区解放后之重建》书中的话:“计划一个城市的建筑师必须顾及他所设计的地区生活的历史传统和建筑的传统。在他的设计中,必须保留合理的、有历史价值的一切和在房屋类型和都市计划中,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特征的一切”。
历史地看,从梁思成、陈占祥合写于1950年2月的“梁陈方案”即“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取位置的建议”到同年7月发表在《新建设》杂志的“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文章,都体现了他广博的城市遗产保护思维。在他的笔下,北京城有太多的理由要确定新与旧的关系,北京的形体之美不允许伤毁,不允许掺杂不调和的形体予以破坏;他尤其评价环绕北京城墙乃精神壮丽之杰作,“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北京城墙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我们岂可随便将它毁掉!”
梁思成之所以有城市遗产观的执着,也来自他对毛泽东于1940年1月为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著《新民主主义论》的应用。毛主席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中国现时的新文化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这就是,中国现时的新建筑必来自古建筑,建筑师与文博专家只有认识并掌握旧建筑之规律,才可实施有根基之创作。
梁公说:“今后所有城市改建中,都会面临旧与新的矛盾,清理、剔除、吸收的工作必须慎重。”他列举李四光先生(1889-1971)的话“难道我们要以建造艾菲尔铁塔的方式来研究万里长城吗”,表达出不可用现代尺度去衡量传统建筑价值的观念。
梁思成的建筑风格论与遗产保护观
载于1953年3期《文物参考资料》的“古建序论”一文,由梁思成主讲,林徽因整理,是一篇融建筑遗产保护与建筑风格论为一体的佳作。文章不仅有梁公对中国建筑按历史发展的六大阶段分类说,即商殷周到春秋战国、秦汉到三国、晋魏六朝、隋唐到五代、辽宋到金元、明清两朝,还从六个方面给出了中国建筑的定义属性,其涵义为:一、建筑是人类克服自然斗争的记录;二、建筑是艺术创造;三、建筑反映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制度;四、建筑体现不同民族性格与特征;五、建筑是人类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六、建筑在文化上也有最高度的代表性。
1954年梁思成在全国科协做了“祖国的建筑”讲演,他不仅阐述了新中国建筑师的任务,是必须要随时随地深入遗产进行学习与调查,为创造未来奠定基础,还结合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之理解,倡导它应成为建筑风格与遗产保护的准则。这就是说,建筑师要具有历史文博观,要知晓建筑的“方言”,特别要从建筑的“文法”中汲取养分,如山、水、云、霞、卷草、花朵等纹饰中传承与利用。梁公指出,在研究并应用建筑遗产时,要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如“彩画的斗拱和雕花的白石栏杆,用在大戏院门口可增壮丽,若在一般建筑物上就显繁琐且铺张,即使是美丽的斗拱和白玉栏杆也被连累成‘糟粕’了。”
梁先生在1953年访苏回来后,写有“今天学习祖国建筑遗产的意义”一文,由当时的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颁发,文中体现了重要的建筑遗产观。
70年前,梁思成还在《建筑学报》上载文“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他从遗产观强调并论证了新的建筑风格,他认为,新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可形成,也非某位建筑“大师”一时的灵感而创造,它是经济基础之反映,是社会的产物、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这实际上是在讲,无论遗产保护与欣赏,也无论建筑新创作本身,都离不开对建筑美的认知。建筑美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都要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形成一定体系的反应,它不仅脱离不了对自然的认识,也脱离不了所受社会思想意识的影响。同时,建筑之美更涉及形式与内容,涉及当时的“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对此,梁公辩证地分析:建筑美即美观问题,不在用高价的材料,而在设计上是否取得优美的形状,“住宅建筑或次要的公用建筑是尽可以吸收过去民间建筑的许多简朴优秀的手法而得到艺术效果的,美观完全是意匠的问题。”就此,他举例赞扬了莫伯治的广州北园酒店、张镈的人民大会堂与民族文化宫设计等作品。
重温梁思成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建筑遗产,可以看到他对建筑遗产保护问题的批评态度,如1964年7期的《文物》杂志刊有《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一文,他通过与茅以升(1896-1989)等重返阔别30年的赵州桥与正定,坦言道,我们不能对自己的工作视为十全十美,更不可狂妄自大,共有六方面建言,虽然这是57年前的观点,今日读来仍然有效力,梁公说:一、不可将古建筑修得焕然一新,要整旧如旧;二、文物建筑修缮中要“一切经过试验”;三、古为今用的原则要恰当的利用;四、针对1961年国务院的第一批国保单位公布,梁公认为应将国家修缮经费的“钢”用在刀刃上,要输血打针,不涂脂抹粉;五、不少遗产建筑虽有绿化但没有发挥红花与绿叶的效果;六、对古建修缮最恰当的表现是“有若无,实若虚,大智若愚”等。
附:纪念丨梁思成年谱
(林洙、楼庆西、王军)
1901年
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祖籍广东省新会县。
1906—1912年
在日本横滨大同学校幼稚园和神户同文学校初小读书。
梁启超与思顺(右一)、思成(左一)、思永(右二)三儿
小学时代的梁思成
1912年
随父梁启超、母李蕙仙回国。
1912—1915年
在北京汇文学校和崇德学校高小读书。
1915—1923年
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在校期间任校军乐队队长、校刊美术编辑,并在学校运动会上获跳高第一名。
“五四”运动中为清华学校“爱国十人团”成员之一。
梁思成初入清华时
梁思成(左一)在清华学习时任军乐队队长
1920年
在父亲梁启超指导下与徐宗叙,弟梁思永合作翻译英国威尔逊著《世界史纲》,经梁启超修改后于1927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2年
6月抵菲律宾马尼拉,探望于是年3月至此养病的母亲李蕙仙及随丈夫在此常驻的大姐梁思顺,是时姐夫周希哲任马尼拉总领事。
1923年
5月7日与梁思永同赴天安门参加“国耻日”纪念活动,途中被军阀金永炎的汽车撞伤,急送协和医院治疗,诊断为左腿股骨复合性骨折,三次手术后始康复,从此左腿比右腿短了约一厘米。休学一年。休学期间,在父亲教导下研读《论语》《左传》《孟子》《战国策》《荀子》等。
1924年
4月参加接待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讲学活动,与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张欣海、丁西林等结识。
6月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学习,选修建筑系课程。梁思成选修了佛来德·古米尔为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建筑史课,上了几堂课后他找到古米尔教授表示他非常喜欢建筑史,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有意思的学问。当古米尔问及他中国建筑史的情况时,他回答说,据他所知,中国还没有建筑史专著。
9月13日母亲李蕙仙患癌症病逝。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的合影
1925年
在美国收到梁启超寄来的国内重新出版的[宋]李诫著《营造法式》。梁启超在该书扉页上写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朱桂莘校印甫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音俾永宝之。”当时,梁思成虽看不懂书中宋代建筑术语和内容,但产生了要研究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强烈愿望。
梁启超寄给梁思成、林徽因的北宋《营造法式》(陶本)
1927年
2月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6月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曾任建筑学助教,并获彭省大学建筑设计金质奖章、南北美洲市政建筑设计联合展览会特等奖章。任英美市政建筑荣誉学会会员,任美国费城市政设计技术委员。
6月—8月任保罗·克瑞特(Paul Cret)事务所副设计师。
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艺术史(原文作“城市设计”——《建筑史学刊》编辑部注)专业读研究生。
1928年
2月在哈佛大学准备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宫室史》,导师为兰登·华尔纳(L.Warner)。在哈佛大学阅读完当时所有能找到的有关中国建筑的资料后,发现靠这些资料不可能完成博士论文,与导师商定回国作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两年后提交博士论文。
3月31日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3—9月与林徽因同赴英国、瑞典、挪威、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参观考察建筑,然后横穿西伯利亚回国。
9月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任系主任。林徽因是当时唯一可以找到的另一位建筑学教师。
是年,邀请陈植、童寯、蔡方荫等赴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成立梁陈童蔡营造事务所。
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
梁思成旅欧水彩画(绘于罗马)
1929年
1月19日父梁启超因医疗事故逝世。
8月,女梁再冰出生。
11月,梁思成设计并监修的梁启超墓在香山卧佛寺东建成。
是年设计王国维纪念馆
1929年东北大学建筑系教师们的合影:右二为梁思成,中央为陈植
1930年
林徽因结核病复发,到北京香山养病。
完成《中国雕塑史》讲课提纲,并在东北大学初次讲授。
与陈植、童寯、蔡方荫合作设计吉林省立大学校舍并与林徽因共同设计辽宁锦州交通大学分校(毁于战争)。
1931年
6月离开东北大学到北京,在北京北总布胡同三号安家。
9月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
该年徐志摩向梁家引见了金岳霖,从此金与梁氏夫妇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直至逝世。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1931年左右梁思成在中山公园中国营造学社前
1932年
梁思成在杨文起、祖鹤州两位老匠人的帮助下,读懂了清工部《工程做法》,又深入研究整理了学社收集的大量民间做法抄本,于1932年完成《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并于1934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著作。
调查河北蓟县独乐寺,并发表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和《蓟县观音寺白塔记》。论证独乐寺建于辽代,这是当时所知道最古的一座木构殿堂,也是我国第一次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调查测绘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在国际学术界引起重视。
6月调查河北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并发表调查报告。这是继蓟县独乐寺之后发现的又一座辽代建筑。
应聘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通讯研究员并兼任研究员。
结识后来成为著名汉学家的费正清夫妇,与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直至1949年中美断交后失去联系。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后,收到费正清夫人费慰梅来信,请梁思成协助他们申请访华,不幸在费氏夫妇到达北京前几个月,梁思成去世、最终未能见面。
与蔡方荫、刘敦桢合写《故宫文渊阁楼面修理计划》。
与林徽因合写《平郊建筑杂录》。
1932年梁思成考察蓟县独乐寺
梁思成夫妇与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及金岳霖在北总部胡同3号梁家客厅
1932—1933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建筑史。
1933年
3月调查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及正定古建筑。
9月调查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等。发表《正定调查纪略》《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云冈石窟中表现的北魏建筑》等论文。对以上二处的古建筑做了详尽的分析鉴定。
9月调查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浑源县悬空寺。鉴定应县佛宫寺木塔为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
11月调查河北赵县隋代赵州桥(安济桥)并发表《赵县大石桥即安济桥》。鉴定赵州桥为隋朝李春所造,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桥。
1933年梁思成测绘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
梁思成、莫宗江绘制的应县木塔正立面渲染图
1933年梁思成、莫宗江考察测绘赵州桥
1933—1934年
兼任清华大学教授,讲授建筑学。
1934年
任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
与林徽因共同设计北京大学地质馆。
8月调查山西晋中地区13个县古建筑。与林徽因合作发表《晋汾古建预查纪略》,对晋汾地区13个县的古建筑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10月调查浙江省6个县古建筑。此行先赴杭州对六和塔进行调查,又对灵隐寺双石塔及闸口白塔进行调查,鉴定此三塔建于宋代。刘致平亦赴杭州并对三塔做了测绘。杭州工作完毕后又赴宣平县调查延福寺,确定延福寺建于元泰定三年,同时又在金华天宁寺发现了一座元代大殿。回程中路过江苏吴县、南京顺便调查了甪直保圣寺,南京栖霞寺石塔及梁萧璟墓等。调查后写成《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1935年发表)和《浙江杭县闸口白塔及灵隐寺双石塔》。
是年,中国营造学社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托,开始详细测绘北平故宫,并接受其为此支付的5000元工作费。这项工作由梁思成负责,至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其间共测绘故宫建筑60余处,还测绘了安定门、阜成门、东直门、宣武门、崇文门、新华门、天宁寺、恭王府等处北平古建筑。
是年,应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之邀,拟定蓟县独乐寺、应县佛宫寺木塔修茸计划。
是年,与刘敦桢合作拟定景山五亭修葺计划大纲,该工程于1935年12月竣工。
1935年
2月考察曲阜孔庙建筑,并做修葺计划。发表《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一文,对孔庙40座建筑进行了调查,部分做了详细测绘。在修葺计划中较全面地阐述了对古建筑维修的观点。
设计北京大学女生宿舍。
是年,受中央研究院及教育部委托,主持中央博物馆及中央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竞赛。
是年,参加故都文物整理委员会,担任顾问。
1935年梁思成、林徽因在天坛祈年殿屋顶
1935—1936年
发表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纂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10集,前5集简说由梁思成执笔,后五集简说由刘致平执笔。
1936年
与莫宗江、麦俨增同赴晋中对《晋汾古建预查纪略》中所述古建作了详细的测绘调查。
调查河南龙门石窟等及山东中部19个县古建筑。调查的重要古建筑有河南开封宋代繁塔、佑国寺铁塔及龙亭,山东历城神通寺隋代的四门塔、泰安岱庙及济宁北宋建的铁塔寺铁塔等。
4月在北平接待美国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学家克拉伦斯·斯坦因及夫人,通过与斯坦因的交往促使梁思成开始注意和思考城市规划问题。
10月由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人士发起的《平津文化界对时局的宣言》发表,向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提出抗日救亡八项要求。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宣言》上签名。
是年冬调查山西和陕西19个县古建筑,主要调查测绘西安市的大雁塔、小雁塔、香积寺塔、咸阳周文王陵、武王陵、唐代顺陵,及兴平县汉武帝陵及霍去病墓等。
1936年梁思成(中)与莫宗江(左)等考察陕西咸阳顺陵
1937年
6月调查陕西西安和耀县古建筑。
梁思成、林徽因应顾祝同之邀赴西安做小雁塔的维修计划,顺便为西安碑林工程做了设计。
对上次遗漏的西安化觉巷及大学习巷清真寺做了详细测绘。对玄奘塔、秦始皇陵等又都补作调查,并赴耀县调查药王庙。
6月赴山西调查,发现唐代建筑佛光寺及宋代永寿寺雨花宫。
梁思成从陕西西安返平后即与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一起奔赴山西五台山。在五台山豆村找到了佛光寺,通过详尽的测绘调查,论证佛光寺建于唐大中十一年。梁思成一向所抱着的国内必有唐代殿宇的信念在此得到证实。
在赴太原途经榆次时发现了永寿寺雨花宫,经调查证实雨花宫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为唐宋两代木结构过渡形式的重要实例。
7月佛光寺工作完毕后,他们又到台怀、繁峙、代县调查了十几处建筑,工作两天之后才听说卢沟桥战争爆发已经五天了,立即赶回北平。
抗日战争爆发,北平营造学社停止工作。与朱启钤、刘敦桢协商将学社的重要资料全部存入天津英资麦加利银行保险库中。北平营造学社暂时解散。
9月,梁思成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和林徽因的母亲离开北平,经湖南、贵州等地,历时4个月,于1938年1月到达云南昆明。途中林徽因患肺炎,从此,林徽因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一直没有恢复。
1937年梁思成测绘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937年林徽因于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938年
刘敦桢、刘致平、莫宗江、陈明达等先后来到昆明,中国营造学社在昆明恢复工作。学社社址最初设在昆明巡津街(原文作“循津街”——《建筑史学刊》编辑部注)“止园”。因敌机对昆明的轰炸日益加剧,又因研究工作必须依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书籍资料,因此随历史所迁往昆明郊区龙头村,租用了一处尼姑庵(兴国庵)作工作室。
美国建筑杂志《Pencil Point》1938年1月号3月号,分两期刊出梁思成学术论文《Open Spandrel Bridges of Ancient China I. The An-chi Chiao at Chao-chou, Hopei Ⅱ.The Yung-t'ung Ch'iao Chao-chou, Hopei»。
1938年梁思成一家在昆明与西南联大教授们(左一周培源,左三陈岱孙,右二金岳霖,右一吴有训)合影
1939年
梁思成因患脊椎软组织硬化卧床休息近半年。
8月梁思成与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赴四川调研考察古建筑。他们往返于岷江和嘉陵江沿岸、川陕公路沿线,历时半年调查了大半个四川。四川省现存古代木建筑多建于1646年以后,因此他们调查重点是汉阙、崖墓、摩崖石刻。
是年,国立中央博物院聘请梁思成担任中国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
是年,担任四川省古物保存委员会委员。
1939年梁思成测绘雅安高颐阙
1939—1940年,梁思成(中)、陈明达(左)、莫宗江(右)考察南充桥
1940年
在龙头村建成了他们为自己设计的简易住房。
11月,日机对后方的轰炸越来越凶,中央研究院被迫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学社因必须依靠研究院的图书,也不得不随之迁李庄。
在重庆中央大学作“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及特点”系列讲座。
20世纪40年代,梁思成在四川南溪李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室绘图
1941年
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宋]《营造法式》,并陆续完成法式大部分图解工作。
1942年
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
1943年
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约瑟由重庆赴李庄访问中央研究院,同时访问了营造学社。梁思成的研究工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中国科学与文化》一书中,称梁思成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
1943年—1944年
完成《中国建筑史》及英文版中国建筑史图录(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梁思成的《中国艺术史建筑篇》文稿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英文版)插图
1944年
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
为政府及盟军(美军)编制敌占区文物建筑名单,并在军用地图上标明位置。同时建议美军在战争中保护日本历史文化名城京都和奈良。
梁思成致信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建议创立建筑系。(经查原件,梁思成致信梅贻琦实为1945年3月——《建筑史学刊》编辑部注)
梁思成主持编制的《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 文物目录》
1945年3月梁思成致信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建议创办建筑系
1945年
10月在《大公报》发表《市镇的体系秩序》一文,提出“住者有其房”“一人一床”的社会思想;希望今后各大学增设建筑系与市镇计划系;指出“安居乐业”是城市规划的最高目的。
1946年
清华大学建筑系成立,梁思成任系主任直至1972年逝世。
10月赴美国考察战后美国现代建筑教育。
应美国耶鲁大学邀请,以客座教授身份讲授“中国艺术史”,包括建筑与雕塑两部分。梁思成作为第一位中国人将自己民族的优秀建筑文化系统地展示于世界学术界。
中国营造学社停止工作,与清华大学合办中国建筑研究所。
1946年梁思成在美国耶鲁大学讲学
1947年
2月,中国政府派梁思成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建筑师顾问团中国代表。
4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他担任“远东文化与社会”国际研讨会的领导工作。他作了两个学术报告,在这次学术报告中将四川大足的石刻介绍给国际学术界。
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7月,参观Cranbrook,访问建筑大师沙里宁(Saarinen)及其子,讨论建筑教育问题。
参观Taliesen,访问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L.Wright)讨论建筑理论。
7月,由美国回国。
从美国带回了大量有关建筑及城市规划的新书、如《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Can our city survive》及抽象图案的教学挂图《Elements of design》等,将当时国际上建筑的新理论和建筑教育的新观点有选择地引入清华建筑系的教学中、决心要办一个国际第一流的建筑系。
12月,与陈梦家、邓以蜇联名致信梅贻琦校长,题为“设立艺术史研究室计划书”,建议清华大学设立艺术史系及研究室。
是年,著《大美百科全书》“中国建筑与艺术”条目。
1947年梁思成担任纽约联合国大厦总部设计顾问
梁思成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建筑师讨论联合国大厦设计方案,左二为勒 · 柯布西耶,中间为尼迈耶
1948年
3月,当选为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
4月,发表《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由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印发。
7月,在清华、北大、燕京、师院等校教授抗议枪杀东北学生宣言上签名。
是年7月5日,流亡北平的东北学生举行要求读书、反对编入国民党军队当内战炮灰的请愿,结果在东交民巷遭北平“剿总”总部的机枪扫射,当场打死9人,重伤37人,轻伤100多人,造成震惊全国的“七五”惨案。
9月,赴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创建20周年庆典和第一次全体院士会议。
9月,通过清华大学函呈教育部,恳准将建筑系改称营建学系,并将新设之市镇计划学、建筑学两组课程表备案。
12月,应解放军之邀,绘制北平古建筑地图,以备攻城时保护文物之用。
是年,建筑系与社会系、哲学系合办了清华文物馆,任馆长。
1949年
2月至3月,应解放军之邀、组织营建系教师莫宗江、罗哲文、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等编制《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以备南下作战时保护文物之用。6月,《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由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图书文物处印行,册后附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编制的《古建筑保护须知》,发给各路解放军。
5月,正式参加首都规划工作。担任北平市人民政府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怀仁堂建筑师、中直修建处顾问等职,在筹建中直修建处过程中函请多位知名建筑师来京工作,如吴景祥、陈占祥、张镈、戴念慈、严星华、沈奎绪、刘江仲等。这些专家后来都成为各建设部门的骨干,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月,当选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代表。
8月,被聘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顾问。
8月,组织营建系师生设计国徽方案。
9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
9月21日至30日,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9月,根据政协对原国旗方案修改的意见,修订绘制国旗标准图样。
12月,当选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梁思成主持编制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
1950年
1月,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月,与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建议将中心区设在北京古城的西郊,自费刊印,报送有关领导审阅。
4月,就中南海新建宿舍问题,致信朱德。
5月,在《新建设》杂志第二卷第六期发表《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
6月,组织并领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师设计国徽。
6月,著《苏联百科全书》“中国建筑与建筑师”条目。
6月20日,全国政协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
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通过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的国徽图案。
10月,病中致信彭真、聂荣臻、张友渔、吴晗、薛子正,呼吁早日确定中央政府行政区方位,防止建设中的散乱现象,并就都市计划委员会的职能等提出建议。
20世纪5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园
1950年梁思成在病床上与林徽因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1950年6月全国政协会上毛主席举起梁思成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小组设计的国徽方案以示通过
1950年梁思成与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梁陈方案”)
1951年
2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伟大祖国建筑传统与遗产》。
4月,在《新观察》杂志第二卷第七、第八期发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7月,与林徽因为《城市计划大纲》作序。
8月,与林徽因合写《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之《译者的体会》。
8月,就长安街规划问题和建设工作的计划性问题致信周恩来。
8月,就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问题,致信彭真。
10月,倡议成立中国建筑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夏,在梁思成大力提倡下,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办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第一个园林专业。
1951年在《新观察》发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1951年8月梁思成就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问题致信彭真
1952年
是年春设计任弼时墓。
5月,龙门联合书局出版林徽因、梁思成译《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
9月,在《新观察》杂志第十六期发表《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12月,科普出版社出版梁思成著《人民首都的市政建设》。
12月,审议文化部文物局罗哲文等提出的八达岭长城修缮方案,提出:一、修长城要保存古意,不要全部换成新砖新石,不要用洋灰。有些残的地方,只要不危及游人的安全,就不必全修齐,“故垒斜阳”更觉有味儿。二、长城脚下不能种高大乔木,以免影响观看长城的雄姿,树木近了、高了对长城的保护也不利。
是年,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设计主持人。
1953年
年初,与陈占祥提出保留北京团城方案。
2月至5月,随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访问苏联。
3月,根据中共北京市委的指示,按照政府行政中心设在旧城的原则,组织草拟甲、乙两个规划方案。
7月,致信有关领导,反对拆除东四、西四牌楼。
10月,在中国建筑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作《建筑艺术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问题》专题报告。
是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4年
3月,任中国人民慰问志愿军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朝鲜。
6月,直接找周恩来呼吁保护北海团城,周恩来考察北海团城,决定在北海大桥的改建工程中,道路拐弯,保留团城。
6月,创办新中国建筑学科的第一个学术性刊物——《建筑学报》,任主编。在《建筑学报》第1期发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
9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月,应苏联专家之请,扶病作中国古建筑系列报告。
是年,梁思成《祖国的建筑》一书,由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出版。
是年,《中国建筑史》油印本内部发行,署名“梁思成旧稿”。
1954年6月,梁思成创办新中国建筑学科的第一个学术性刊物——《建筑学报》,任主编,并在《建筑学报》第1期发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
1955年
2月,建筑工程部召开全国建筑工作者设计及施工会议,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和“铺张浪费”的设计思想。之后,各地建筑学会分会都进行了建筑思想学习、各报陆续“揭发”近几年来基本建设中的浪费情况和建筑设计中导致浪费的“复古主义”“形式主义”问题。梁思成被指为“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的代表,受到批判。
2月,担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4月1日,妻林徽因病逝。
6月,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是年,担任国家科委建筑组副组长。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梁思成为林徽因设计了墓碑
1956年
2月,就“复古主义”“形式主义”问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检讨,题为《永远一步也不再离开我们的党》。
3月,参加中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工作。
3月,出席第一次全国基本建设会议。
6月至7月,任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波兰。
9月至10月,出席在柏林召开的民主国家建协主席、书记、秘书长会议,并访问苏联莫斯科,参观苏联建筑科学院等机构。
10月,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任研究室主任。1958年研究室并入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任研究室主任。
梁思成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们
梁思成在指导研究生刘先觉(右一)、沈玉芝(右二)
1957年
2月,在中国建筑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副理事长。
与郑振铎、罗哲文同赴明十三陵长陵查看祾恩殿被雷击起火情况,建议为古建筑加设避雷针。此提议经周恩来批准,通报全国执行。
7月,出席上海建筑学会成立大会,应邀作学术报告。
是年,在报刊上发表《整风一个月的体会》。
1958年
3月上旬,出席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建协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报告人会议,承担草拟亚洲各国城市规划情况报告的任务。
6月下旬,参加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在青岛市举行的“城市规划与建筑”会议,作《青岛市生活居住区规划与建筑》学术报告。
7月,担任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副团长,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建协第五次大会,代表亚洲作《关于东亚各国1945年至1957年城市的建设和改建》报告。
8月至9月,担任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捷克斯洛伐克。
1959年
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5月,出席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
5月至6月,参加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在杭州召开的工作会议及建筑工程部与中国建筑学会在上海召开的住宅建筑标准及建筑艺术问题座谈会。
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组织《中国建筑史》编辑委员会,梁思成参加了编委会领导。
梁思成辅导建七学生,左起张锺、鲍朝明、应锦薇、梁思成、朱爱理、 何韶
1960年
4月,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三次学部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科学理论研究规划问题。
8月,当选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961年
7月,在《建筑学报》第7期发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7月,在《人民日报》发表《建筑和建筑的艺术》一文。
7月,在《新清华》报发表《谈“博”而“精”》一文。
7月,随文化部代表团赴内蒙古自治区考察。
10月,赴蓟县考察独乐寺。
12月,参加在广东湛江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学会副理事长。
20世纪60年代重访蓟县独乐寺
1962年
1月,在广西南宁作学术报告,题为《从小处着手》。
1月,调查广西容县真武阁。
2月至3月,参加国家科委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听周恩来、陈毅报告。周恩来、陈毅鼓励梁思成继续进行《营造法式》研究工作。会议期间,梁思成撰写调查报告《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广州会议后,梁思成重新开始进行《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
20世纪60年代梁思成进行《营造法式》注释工作
5月至9月,在《人民日报》上陆续发表《拙匠随笔》系列科普文章。
6月17日,与林洙结婚。
1962年梁思成与林洙合影
1963年
3月,赴河北赵县考察赵州桥修缮工程,在文化部古建所专家座谈会上,呼吁保护赵县陀罗尼经幢,维修正定开元寺钟楼。
6月,考察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建设地址,设计“鉴真纪念堂”。为扬州市政协作古建筑维修报告,提出“整旧如旧”的观点。
7月,担任全国科技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
9月至11月,任中国建筑师代表团副团长,出席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国际建协第七次大会、世界青年建筑师会见大会及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建协第八次代表会议。应巴西建协邀请访问巴西。
1963年视察赵州桥
1963年梁思成主持设计扬州鉴真纪念堂
1964年
4月,与林洙赴蓟县联系重新测绘独乐寺事宜,并考察独乐寺建筑。
6月,在《人民中国》杂志第6期著文回忆幼年在日本东京的生活。
是年12月至1965年1月,参加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1965年
主持审定《中国古代建筑史》最后稿。
7月,担任中国建筑师代表团副团长,出席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建协第八次大会和第九次代表会议。
1966年
春,与莫宗江赴蓟县,与有关部门研讨独乐寺观音阁的保护问题。
3月,在陕西延安举行的中国建筑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副理事长。
3月,完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和《营造法式》大小木作以外部分的文字注释。
4月,接待法国建筑师代表团。
1966年6月—1967年
受到冲击。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等游行示众。
1968年
在康生等编造的《关于三届人大常委委员政治情况的报告》和《关于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政治情况的报告》中,被列入“叛徒”“叛徒嫌疑”“特务”“特嫌”“国特”“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里通外国分子”名单。
被定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11月7日,驻清华大学等“革命师生”召开批判梁思成大会。
11月17日,住入北京医院。
1969年
全年在北京医院治病并写检查。
10月,被安排就相关问题,接受韩素音采访。
1970年
全年在北京医院治病并写检查。
1971年
全年在北京医院治病并写检查。
12月病重期间,鼓励前来医院探望的陈占祥向前看,不能对祖国失去信心。
1971年底,北京医院发出了梁思成病危的通知,妻子林洙和女儿梁再冰陪伴身边日夜护理。
1972年元旦当梁思成听完了《人民日报》的社论后对林洙说:“台湾回归祖国的一天,我是看不见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等到了那一天你别忘了替我欢呼。”
1972年
1月9日,梁思成离开人世。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逝世
1978年梁思成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4年,他生前设计的“扬州鉴真纪念堂”荣获建设部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
1984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他40年代用英文撰写的《图像中国建筑史》(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在学术界得到很高的评价。
198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宋营造法式注释》(卷上)。
1986年在他诞辰85周年时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齐了《梁思成文集》四卷,收录了他生前的主要著作。
1987年,梁思成和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由于在“中国建筑历史理论与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领域中取得突出成就而被授予国家科研的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本文原题为《梁思成诞辰120年:再回首先生的建筑遗产保护观》,原刊《中国文物报》“文博中国”,《纪念丨梁思成年谱》作者为林洙、楼庆西、王军,原刊于《建筑史学刊》“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前辈纪念专刊”2021年第2期。澎湃新闻有编辑)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