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01:35:54来源:法律常识
本报讯 吕酉盼报道: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24%(月息2分),未超过36%(月息3分)时,当事人依据合同起诉要求保护这个区间的利息,法院不予法律保护,而年利率超过36%,超过部分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法院予支持。该司法解释将从9月1日起施行。
如何区分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
8月12日,记者联系了上饶市全灵律师事务所律师姚长胜。“非法集资涉及刑事责任,而民间借贷纠纷是民事责任。”姚律师向记者介绍。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一直以来纠缠不清,难以划分明确的界限。王红志称:“在民间借贷纠纷中,经常出现非法集资的情况,这种现象目前比较普遍。”民间借贷只存在于正常的双方主体之间,用于经营生产或者其他用途,意图比较明确,同时对象比较特殊,一般在普通朋友、同事、亲戚之间发生。而非法集资体现了一种吸收和存储的功能,会破坏金融秩序。比如有一方吸收了公众的存款,按照高额利息存储后再对外进行借贷,赚取一定的利差,破坏了金融机构的秩序。”不论是遇到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尽快向法律部门寻求帮助。
银行专家提醒:投资者该学会自我保护
中国工商银行上饶分行法律顾问认为,《规定》的出台,对资金链断裂跑路现象,会有一定的遏制效果。
“民间借贷对贷款人而言门槛低、手续简单、资金流动快,其高利息也对放贷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此类投资形式一直非常活跃,与此同时,借贷纠纷频频发生。”他指出,目前很多理财产品,包括有限合伙人、契约基金等,投资之后资金可能会不知去向,甚至有些项目都是虚构的。投资前要做一些尽职调查。此外,不管是购买理财产品还是亲友之间帮忙借贷,都要留好借据、欠条或其他证据。要特别提醒投资人的是,一定不要贪图高利。“你贪图的是人家的高利息,人家贪图的是你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