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1 23:32:43来源:法律常识
宁波公安于2019年9月成立由18个警种组成的全省首家警企服务中心,配套出台服务企业“十大举措”及86个具体事项清单。经过2年从“0”到“1”再到“N”的裂变式发展,全市目前已建成市级中心1家、县级分中心10家、派出所警企服务站80个及延伸的驻企警务联络室(点)797个,在5906家企业建立健全警企联席警官制,配设兼职警务专员576人。
2年来,扎根全市各地的警企服务中心、站、室(点),开创了警方对企协同服务新模式,不断淬炼涉企犯罪防范、打击新战力,在做强“打击护企”,做优“防范保企”,做细“执法安企”等方面,持续建网络、优布局、强措施、助发展,打造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者安心、企业员工称心的优质营商环境,切实发挥公安服务保障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依托三级警企服务体系,全市公安机关已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共破获涉企案件3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38名、挽回经济损失3.28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成功破获的“音王”“博威”2起具有较大影响的特大侵犯“甬商”商业秘密案,涉案价值达2.47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及时制止侵权产品流入市场,确保核心技术“零外泄”、受害企业“零损失”,大幅提升技术创新型企业信心和对营商环境满意度。
十大涉企经典案例
↓↓↓
案例一
宁波史上涉案金额最高的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宁波某上市企业甲主营有色合金材料等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加工、销售。该企业自主研发了共计11项铜合金技术,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上述技术详细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通过保密协议、企业管理规章制度等方式采取了保密措施。
浙江某材料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为减少研发成本投入、快速投产高产能的铜合金项目,自2019年4月起,通过高薪利诱的方式,先后招募上市企业甲的核心管理人员六人入职其公司,以上市企业甲的技术秘密为基础,在新公司启动了类似的项目论证工作,涉及的商业秘密虚拟许可价值高达1.69亿余元。今年9月3日,鄞州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对该案作出一审宣判,这也是宁波史上涉案金额最高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案例二
全省首例规模性系列性
溯源侵犯种子知识产权案
杂交水稻种子“甬优系列”由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团队耗时数十年自主研发培育,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品种。在调研走访中,公安民警和农业专家发现,出自鄞州邱隘的杂交水稻种子“甬优系列”品牌被不法分子冒用,种子优劣掺杂,严重影响粮食产量以及食品安全。
今年6月,鄞州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对这起案件进行立案侦查,成功破获一起横跨浙江、江苏两省,涉及宁波、台州、金华、嘉兴等多地的系列性非法经营、侵犯国家知名杂交水稻种子“甬优系列”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这也是全省首例规模性系列性溯源侵犯种子知识产权案。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依法取缔涉案网店5家,查获假冒水稻种子24吨,涉案金额达157余万元。
案例三
宁波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被合同诈骗
2021年1月,余姚警方接企业报案:2020年11月份,宁波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曾某代表的内蒙古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2份一次性医用手套购销合同,总金额350万元。后宁波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按约定支付了30%预付款302.2万元至内蒙古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公账户,之后其发现该公司无生产该批手套的能力,收购合同及验厂视频均为伪造,经多次联系,均以各种理由拖延发货,至使其受损。
余姚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调查,并将犯罪嫌疑人卢某、曾某抓获归案。经查证,2020年10月至12月期间,犯罪嫌疑人曾某伙同卢某在没有实际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利用伪造的手套生产厂家收购合同、转账记录等材料获取他人信任,多次以其内蒙古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公司签订一次性PVC手套购销合同,后采用高价进低价出、只部分发货的手段,骗取多家公司共计人民币517.5万元。
案例四
特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
2020年12月,江北公安分局民警在辖区走访时得知,一家在宁波销售酒品的公司,“名酒”卖出去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得到线索后,江北警方高度重视,立即开展核查工作。经查,该团伙通过电话、微信、短信信息群发等方式向全国各地推广假冒知名注册商标的商品白酒,获得订单后就安排宁波、金华两地的仓库发货,销往地区涉及北京、山东、新疆等10多个省市。
这起案件假冒的名酒商标涉及国内多个知名白酒品牌,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侵害了品牌方的知识产权权益。江北公安抽调多部门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经过近两个月时间抽丝剥茧、循线调查,成功抓获海某、杨某、孙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捣毁2个存放假冒名酒的仓库,现场查扣假冒名酒2100多箱,涉案金额达9000余万元。
案例五
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2020年4月初,宁波市公安局接宁波市税务局稽查局移送案件线索,经研判分析,于4月24日正式立案,并查明犯罪嫌疑人留某、傅某等人为首的虚开团伙通过宁波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利用疫情期间“非接触式”办税便利条件和优惠条件,从山东大量采购沥青、化工原料,配上少量煤炭,然后全部以煤炭货物变票虚开发票。
5月27日,在公安部经侦局、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统一部署下,宁波警方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共抓获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嫌疑人20名,采取刑事拘留5名,取保候审6名,打掉犯罪团伙3个,成功捣毁犯罪窝点8个。通过深挖研判,共发现涉及全国16个省(市)的变票、洗票企业234家,涉案金额达76余亿元。
案例六
假冒知名品牌玩具案
2020年9月,北仑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罪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捣毁售假窝点2个,查获假冒玩具价值40万元,玩具总类10余种,总涉案销售额达120万元。2020年4月,北仑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接到一知名企业反映在某电商平台有三家店铺以低价销售自己品牌产品,严重损害了公司的经济利益和品牌信用。
了解情况后,北仑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发现这几家卖家的仓库以及生产制造厂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经实地调查,店铺实际运行人刘某和官某均从生产制造厂商颜某处进货售卖,售卖仿品玩具长达一年半。民警在刘某的店铺当场查获并查封价值几十万元的玩具库存,一举捣毁其售假窝点,成功抓获了刘某、颜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
案例七
假冒宁波知名品牌电缆案
2019年7月,宁波某建业集团有限公司向江北某五金交电有限公司采购宁波某知名品牌的电缆。江北某五金交电有限公司犯罪嫌疑人应某元通过中间人介绍,向河北某线缆有限公司采购一批无商标、厂名等标识的电缆。2019年8月,犯罪嫌疑人应某元收到上述电缆后,在宁波市江北某五金交电有限公司仓库里,使用喷码机在电缆、电缆盘卷上印上“宁波某知名电缆”品牌字样,又使用印有该品牌字样及商标的包装布对电缆进行包装,并于2019年8月12日将假冒的电缆发货至宁波某小区工地,销售金额38.7万元。
2019年8月14日,北仑警方接到线索后经侦查破获此案,犯罪嫌疑人应某元迫于压力投案自首。2020年6月29日,北仑区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应某元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八万元。
案例八
余姚特大假冒品牌塑料粒子案
2019年,余姚市公安局民警在深入走访企业时发现,中国塑料城部分业主销售假冒塑料原料问题突出,严重危害用料企业利益,便成立“4•22”专案组立案侦查。
余姚警方侦查发现,一伙人员长期在这一带从事塑料粒子贸易,还在余姚城郊设立多个制假窝点。他们通过更换包装,将低等级的廉价塑料粒子冒充高等级的知名品牌塑料粒子,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对外销售,严重冲击市场交易秩序。2019年9月19日凌晨,余姚公安机关集结270余名警力,分多路对这个犯罪团伙实施集中抓捕。警方共抓获李某平、陈某强、谭某华等人为首的3个团伙共63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分布在余姚城郊的制假、分装、印刷、仓储窝点6处,当场查获获各类假冒注册商标塑料粒子57吨,查获假冒多个国内外知名塑料粒子注册商标的包装袋12万余只,累计涉案价值6.17亿元。
案例九
特大跨国生产、销售
假冒注册商标汽车案
2017年3月,北奔4S一级经销商青州某公司销售经理王某以公司名义与宁波某公司签订汽车买卖合同,向其销售10辆自卸车用于国外的黄金开采。得知北奔公司无库存车销售后,王某向非北奔经销商济南某公司采购10辆假冒北奔注册商标的自卸车,并收取10万元“好处费”,将假冒自卸车销售给宁波该公司。后该10辆自卸车出口至国外,在国外使用期间频繁维修并多次发生事故。案发后,宁波警方至国外侦查实验取证,详细列举补证提纲,对取证方向、内容进行引导。
经公安勘验鉴定,涉案的10辆标有“北奔”标志的自卸车均系拼装车,系假冒北奔注册商标的车辆。最终,济南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相关涉事人员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不等的刑期,并处六万元至六十万元不等的罚金。
案例十
企业员工侵犯商业秘密案
2016年底,音王公司原研发部负责人郑某、邱某等四人为非法牟利,共谋利用音王公司核心商业秘密生产、销售音王同款公司同款产品,并出资进行生产。期间,邱某在郑某的指示下窃取了音王公司某产品源代码。2018年,郑某、邱某二人相继辞职,郑某带走了载有技术资料的U盘。
2019年3月,郑某某在广东成立公司,共利用音王产品技术密点和U盘生产、销售数字调音台1205台,给音王公司造成实际损失91.43万元。此外,郑某在离职前3个月,以代为保管为由骗取音王公司某商业秘密资料,并计划用该商业秘密生产新产品,给音王公司造成损失182万元。2020年6月12日,宁波警方成功抓获郑某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