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5 08:44:39来源:法律常识
在诸多网络平台小程序、问卷调查末尾,总有一些抽奖活动能吸引你的眼球。通常是一个大转盘上面有各式各样的奖品,例如最新款的手机、100块钱话费、20块钱微信红包、50万保险额度、800元扫地机器人优惠券等,当然还有“谢谢惠顾”。如果你有很多次类似的抽奖经历,你会发现幸运女神竟然每次都会眷顾你,虽然离新款手机、现金大奖还有距离,但保险额度、大额优惠券等是“逢抽必中”,天上掉的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
微信购物抽大奖 诱骗买家上钩
今年18岁的小张(化名)没事儿就喜欢抱着手机刷抖音。4月下旬,网友小黑(化名)发布的网购抽奖的广告信息吸引了小张的注意,于是他添加了小黑在抖音上备注的微信号。
小黑的朋友圈里经常会发布“点赞送红包”的活动,并声称只要下单购物满299元就可以参与抽奖,且中奖率百分百,奖品都是高档手机、奢侈品牌首饰等。看到如此丰厚的奖品,小张不由得动了心,但对方如此“壕气”也不禁让他产生些许怀疑,“当时也担心过会是个骗局,但看到有不少‘网友’都兑奖成功,我就相信了。”
难以抗拒的诱惑最终使小张打消了疑虑,他立刻购买了一双价值299元的鞋子,并在小黑发来的抽奖链接上幸运抽中了四等奖——一条项链。尝到甜头的小张不满足,但要想再抽奖,则需再买满299元的商品。欲罢不能的小张又买了798元的东西,而这次他成功抽中了一台苹果手机。
此时,小黑告诉小张,称奖品可以折现,但是需要登记小张的个人信息,而且还需要交950元的登记费,但登记费是可以事后返还的。
被飞来横财冲昏了头脑的小张依然觉得自己做着稳赚不赔的买卖,于是立即向对方转账950元登记费。很快,他收到了对方发来的退款截图,对方向其承诺资金将在五天内到账。
然而五天过去了,小张并没有收到苹果手机和退款,且无法联系对方。小张这才惊觉被骗2047元,匆忙到公安机关报案。
接报后,警方立即对近期高发的网购诈骗类案件进行集中研判,成功锁定该两个网络购物诈骗团伙。办案民警介绍,这些诈骗分子主要是利用一些群众贪小便宜、崇尚大牌奢侈品、期望短期内获得高额报酬的心理进行诈骗。经初步侦查,犯罪嫌疑人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广告,吸引受害人添加微信,之后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购物抽奖的虚假信息。目前,王某聪等1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跌入陷阱,消费者有苦难言
一位网友在某微信抽奖小程序的页面上,该消费者进行了抽奖,之后弹出2600元的智能机器人优惠券,心动的消费者随即下单。
但商品寄来后,该消费者发现商品质量有问题,并非正品。通过优惠券购买的扫地机器人,在该品牌的官网上查不找到任何相关信息。随后,消费者拨打商家的售后电话,没有收到任何应答。
近日,家住北京市的黄女士也在抽奖程序中获得一张1800元化妆品的优惠券。付款后收到商品,黄女士才知道上当了。据黄女士称,该产品属于三无产品,没有厂名、厂址和联系方式,联系支付宝官方获得的答复是只能找商家。而在交易信息中,商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及详细信息。
维权不易,最好擦亮眼睛
需要警惕的是,近年来抽奖的套路越来越多:有的商家提前聘请部分“托儿”,现场参与抽奖活动,给消费者营造门庭若市的氛围;有的公众号为吸引消费者参与,假借其他商家的名义,刻意编造中奖产品,给消费者造成参与活动商家众多、中奖商品琳琅满目的假象;有的商家刻意使用第三方软件,将每一次抽奖的奖项、概率随意进行设置,甚至将“一等奖”的中奖概率设置成零……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晓明表示,家电、化妆品、养生用品等一直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一些商家通过网络抽奖这一模式,以中奖、优惠券等诱导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实质上是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以巨大的价格差,诱导消费者为伪劣产品买单。
“如果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存疑,首先可以联系卖家,申请退换货;其次是打质量监督电话和消费者热线寻求正规渠道帮助。如果未果,又觉得自己损失较大的话,可以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维权。”王晓明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表示,目前,网络上各种抽奖平台五花八门,很多商家都以抽奖为名,让消费者获得所谓优惠券,引诱其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消费者没有辨识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而事后的维权周期往往比较长,如果损失金额不大的话,大部分消费者最终会放弃。
“考虑到后期的维权不易,消费者最好擦亮眼睛,一开始就不受诱惑,对这类网络平台小程序的抽奖活动保持谨慎态度。对于网络平台上名目繁多的抽奖活动,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予以规范。”陈忠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