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01:27:02来源:法律常识
李晶鑫一家在赛里木湖边的合影。
李晶鑫一家三口合著的《西行1+1》。
文/半岛记者 刘雪莲
图/受访者提供
一年时间,一位青岛律师,一家四口,举家搬迁到新疆,只为圆律师的援疆梦。已做到岛城知名律所高级合伙人的律师,割舍下青岛一年的事业;刚刚考上青岛九中的大儿子,办理一年休学,从事教育行业的妻子携两岁半的稚子随行……
近日,青岛律师李晶鑫一家合力著成的《西行1+1》正式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记录了他携带妻儿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点滴。记者采访李晶鑫,听他讲述他和他的家人,在遥远的西部边陲城市伊宁工作和生活的一年。
■年轻律师的澄亮眼神
埋下西行志愿者的火花
李晶鑫,2017~2018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志愿者律师,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李晶鑫一家四口在新疆伊宁度过。《西行1+1》就是一家人为这一年写的书。
援疆前的李晶鑫,自己是众成清泰律师集团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从事教育行业的妻子,是他最得力的贤内助。15岁的大儿子刚参加完中考,被青岛九中基金班录取。2岁半的小儿子活泼可爱。
做出举家搬迁、援疆一年的决定,李晶鑫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最早的冲动始于2015年。
2015年11月,作为青岛律师协会的代表,李晶鑫与其他几位律师同行前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看望在那里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青岛律师潘延鹏。当时,潘延鹏在青海做“1+1”律师已经4年了。
“他的眼神真的很亮,是那种在西部待久了才会有的眼神。”从潘延鹏的眼睛里,李晶鑫感觉到了一种澄澈与明净。两个人彻夜长谈,李晶鑫了解到援助律师的孤独,了解到环境的恶劣,没有高压锅,连饭都很难煮熟。但是,当潘律师说起那些传奇般故事的案例,脸上却洋溢起一种幸福与自豪的笑容。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李晶鑫有了当志愿者律师的冲动,“年轻律师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不过,连李晶鑫自己也没有想到,仅仅隔了一年,这个想法竟然实现了。当2017年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时,李晶鑫第一个报了名,并最终通过审核,如愿成为志愿者。
离开青岛一年,业务损失、客户流失、收入锐减之类的障碍,李晶鑫自己早已考虑很久,“公益和挣钱不能兼得。”
全家同往法律援助地新疆,原以为要做很艰苦的思想工作,没想到也非常容易地完成了。
最大难点在于李晶鑫的大儿子李闲驰。他那时刚参加完中考,被青岛九中基金班录取。李闲驰一同前往,就意味着要休学一年,而高中三年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好多亲朋好友提出质疑:耽误功课怎么办?玩野了怎么办?
而全家人的共识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比起丰富的阅历、深刻的体验、助人的快乐,这又算得了什么?
李晶鑫的同行兼好友、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殷启峰在谈到好友的援疆行动时说,律师是一种将时间卖给客户的职业,客户常常高价竞争优秀律师的有限时间,律师客户给予的信赖也倍加珍惜。一旦长期远离,有的客户难免怅然若失。对于步入收获季的律师,拿出一年时间去做公益,是一个很难割舍的决定。离开大客户,贴近老百姓,放下效益,追求道义,其实是在体验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也是对律师职业本源的反思。
殷启峰认为,“西行1+1”本是律师个人的执业安排,但是把全家都调动起来,就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了。
■一年当两年用
创办伊宁援助律师调解室
2017年7月13日上午,2017年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启动大会上,全国120人的志愿者团队中,山东人21位,其中青岛人5位。
李晶鑫从北京回来,稍作调整,就准备出发了。出发前两天,他给亲朋好友发了封电子版的辞行信。
在这封辞行信里,他列了此行的主要任务:一是用心办好项目要求的至少25件法律援助案件,争取为西部边陲的老百姓留些许公平正义;二是参与当地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尽一点绵薄之力;三是工作之余在新疆丝绸之路上募捐几个希望书屋,为身处贫困的孩子留下一片朗朗书声;四是以一个普通家庭为单位凭心苦旅,重走丝绸之路,体味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兴衰荣誉与中国梦想。
李晶鑫是2017年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中唯一一个携全家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一定是把这一年当做两年来用的:登记咨询870人次、代书130余件、代理案件51件、成功调解纠纷17起、化解各类矛盾11件涉200余人、举办各类讲座26场、录制讲座课件八讲……
援疆一年,最让李晶鑫感到欣慰的,就是创办“伊宁‘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调解室”。
李晶鑫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法院的审判工作压力较大,不少案件难以得到及时的审理。这就使得弱势群体的维权变得更加艰难和漫长。面对着受援当事人焦灼的眼神,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大调解。
李晶鑫《关于设立“伊宁‘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调解室”的报告》,很快得到了伊宁市司法局的批准和支持,调解室在2018年元旦之前挂牌成立。
来法律援助中心咨询的,三类案件最多,一是农民工欠薪和工伤,二是房屋(含商品房)买卖和消费侵权,三是婚姻家庭和继承。通常房屋买卖和消费侵权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只提供法律咨询。婚姻家庭案件分布时间基本均匀,农民工案子则集中在年底爆发。
进入2017年11月,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已经落了几场雪了。不少建筑工地陆续停工。法律援助中心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到了2018年元月达到高峰。有时候20平方米的办公室挤着好几拨人。能调则调,渐渐地,调解成了李晶鑫办理援助案件的主题思路。
调解农民工案件,李晶鑫抓住牛鼻子,那就是包工头上面的建筑公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劳务费的替代清偿责任和人身伤害的连带赔偿责任,都会促使建筑商责成包工头解决问题。比如四川阆中农民工樊某人身损害赔偿,就是通过向其包工头的发包人即建筑公司加压实现维权的。比如调解包工头拖欠当地妇女种树费用的问题,就是“威胁”包工头要以法援中心的名义给市政局发函,让他以后不容易在伊犁再揽工程。于是,包工头服软,两个小时内达成和解。
农民工的维权问题那么多,在李晶鑫即将结束援助工作时,他编写了《农民工维权69问》,印刷了5000册,捐赠给当地的农民工。
■给当事人垫鉴定费
把自己定的戒律给破了
在去新疆当志愿者之前,李晶鑫给自己定了几条戒律,包括不接受当事人好处、也不为当事人垫钱。李晶鑫有着律师从业多年的理性。但是,他不为当事人垫钱的戒律,还是打破了。
2018年元月6日,哈来日晗的舅舅给李晶鑫打电话说,“李律师我们在这儿实在待不下去了,能不能占用一下您的休息时间,我们见一下您,就回阿坝了。”
哈来日晗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彝族汉子,家在四川边远地区的一个偏僻山村,从2017年开始,跟着亲戚来到伊宁市打工,不成想,2018年5月25日,跟着包工头王某在一处三层民宅施工时,被塔吊击中颈背部,脸部着地摔了下来,导致六颗门牙脱落。哈来日晗汉语讲得很差,也不会写,加上门牙缺失,沟通起来很是困难。2017年9月27日案件第一次开庭,法庭组织调解,哈来日晗说,“我已经花了好几万了,我的妈妈现在病了,给我赔四万就行了,少了不行。”对方对基本事实不认可,说出于人道主义,可以给一万。调解破产了。案件要申请伤残司法鉴定,可他又拿不出鉴定费用。李晶鑫想为他申请减免鉴定费用,可哈来日晗认准了本地的鉴定机构会偏袒被告,不同意本地的鉴定机构鉴定,异地的又不好申请。
10月底的一个下午,哈来日晗来找李晶鑫。他的脸上有一大块瘀青。原来哈来日晗的钱花完了,就去找包工头要拼命,双方严重冲突。
见到了李晶鑫,哈来日晗的舅舅说,“李律师,我们实在是没有钱了,哈来日晗在这儿,几天就啃了几个干馒头。我跟哈来日晗说好了,那我们只能撤诉,求助相关部门了。”哈来日晗也执意要撤诉。李晶鑫说,“如果仅仅因为钱的问题,鉴定费我给你们交了。你们再考虑一下,可以吗?”一番激烈的彝族语争论后,哈来日晗的舅舅说话了,“李律师,我们知道你是真心对我们好!就按您说的办吧,等我们拿上钱就把鉴定费用还给你。我们会一辈子记得你的好!”
■为小春鹃募捐
15岁的儿子挑起大梁
2016年2月,年仅八岁的王春鹃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2017年3月,父亲骑两轮电动车送姐妹俩上学时发生车祸,一家三口受伤,王春鹃有骨盆骨折等多处伤情。而肇事的青年,仅投保了交强险,其在重症监护室扔下2000元后再也没有见面。更为不幸的是,春鹃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后辗转于伊犁、乌鲁木齐治疗,为此已负债20多万元。
春鹃由于疾病,身体十分虚弱,稍微有一点小伤口就会血流不止。春鹃的父亲说,她在短短的上学路上就要休息好几次。李晶鑫一家到她家里看望,春鹃总喜欢蹲着,蹲的时间久了腿又会发麻,所以也常躺着。春鹃的脸色十分苍白,就连嘴唇也没什么血色。她在学校上课时眼睛看黑板会重影,后来,被老师建议休学,一直没去上课。父亲为了照顾她只能干一些时间自由的活,靠收废品养活她及十一岁的姐姐。卖废品的行情不是很好,而王春鹃一个月光药钱就要2000元左右。而他们在村里租房子也不过每年1500元。而春鹃的家里一本像样的课外书都没有。
李晶鑫援疆期限将尽,小春鹃的案件迟迟不能结案。保险公司整天处理这类案子,大概已经见惯了吧,以“拦腰砍”的勇气,使劲压着春鹃的父亲调解。春鹃的父亲老实、木讷,完全没有主意,只是说,“我的孩子都成什么样子了,你们也太狠心了。”
小春娟家庭的情况,让李晶鑫一家形成了一个决议:由大儿子李闲驰作为主募捐人,全家为小春鹃募捐一个书屋。募捐期间儿子李闲驰非常投入,每天把着手机,到很晚才睡。同学们十块、二十块地捐钱,也有捐书的,他都一项一项地记下。眼看时间过半,捐的人不少,但离设定的不少于2万元钱、200本书的目标还差得远。看看儿子愁眉不展的样子,李晶鑫提醒道,“想想看,周围的人,谁能给你多一点的钱?”儿子马上领悟了——于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阿姨,很快募捐款项突破2万了!接着,他青岛的同学又以两个团支部的名义寄来了八九十本书,书的质量相当好,很多书籍,要么在扉页写有鼓励春鹃的赠言,要么附上了精美的卡片。捐书的任务也超额完成。儿子拿出了自己2000多元的积蓄,给春鹃姐妹买了非常漂亮的组合书桌、书柜。妻子买了布娃娃和漂亮的床围子。
■援疆一年
大儿子成为最好的镜子
在李晶鑫全家一年的援疆行动中,大儿子李闲驰休学一年的决定做得最艰难。
一年之后,李闲驰身上的改变也最大。李晶鑫告诉记者,因为儿子在青岛九中办理的是休学一年,所以,在新疆,只借读了一个学期,另一个学期用来旅行、阅读、搞调查、做公益等。因为课可以回青岛再上,但是这些经历的机会,却是不等人的。
李闲驰借读的伊犁三中,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多。以李闲驰的成绩,如果留在学校高考,去北大、清华的概率很高,而李晶鑫援疆又有这方面的政策支持。
“其实在来新疆之前,甚至在期中考试之后,我们还真有让儿子到新疆参加高考的想法。”李晶鑫说,但是后来自己和妻子认真研究了一下,并征求了儿子的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彻底放弃这个想法,回山东参加高考。
全家人做出这个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闲驰接受了青岛的先进教育,却来和新疆的孩子竞争,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可能会助长孩子的机会主义思想。
而在李晶鑫和妻子看来,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固然很重要,但是教育背景永远只是人生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山东的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儿子很可能考不上北大、清华,但是只要孩子积极努力,考个重点大学也应该问题不大。比起清华、北大,人生的格局更重要。
回到青岛后的李闲驰,近一年的时间,成绩优异,在青岛九中名列前茅。除成绩外,李晶鑫看到了儿子身上的热情和责任感,班里同学不太想浪费精力搞的活动,儿子总是热心去做,不会多计较什么。
或许,从在新疆帮助小春鹃时,李闲驰就已经开始了改变。从前,李晶鑫经常会责备儿子办事不专注、执行力不强,但在帮助小春鹃时,他看到了儿子的投入、执着。而这股劲儿,也被儿子带回了青岛。
当然,新疆也满足了李闲驰作为一个吃货的愿望,他的小调查和吃有关,他对新疆的美食念念不忘:四块钱一公斤的鲜牛奶,到处都有卖的。两块钱一个甜筒,十块钱一公斤用奶和鸡蛋做出来的冰淇淋,丝毫不逊色于哈根达斯。
■合著《西行1+1》
写下心灵的启迪与感动
2018年3月26日晚上,李晶鑫写完《种树女不肯分阴凉,李律师护短辩三分》的办案札记,躺在床上,黑夜里忽感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集合起来出本书呢?主要内容就写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这一年的“放逐”生活,写受援当事人的悲苦和人性,写丝绸之路上的流连和复兴,写大美西域的风光与人情,写一年来心灵的启迪与感动……
于是,李晶鑫一发不可收拾,洋洋十几万字的《西行1+1》新鲜出炉:一年来的志愿者生活,引发了作者对近二十年的律师生涯的回顾和自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民为中心,它们的核心价值和温度到底在哪里?——不在北上广,也不在高富帅,而在平民百姓。社会底层的人是晴雨表、是一杆秤。这一年,通过大密度地接待、倾听、咨询、讲课、调解、取证、开庭、募捐,李晶鑫对这“晴雨表”和“一杆秤”,似乎有了更深的认识。
李晶鑫写道,“一年来三万多公里的丝路行程,是足迹也是心迹。凭心苦旅,我理解了一部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中国丝绸之路的起源、兴盛、衰落和复兴就是中华民族的兴盛、式微和复兴历程的缩影。我们一家四口西出阳关,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沿着丝绸之路的南、北线,做着认真又微不足道的追寻。
“一年来相对于安宁的生活,我更加体会到幸福从来都是一种向内追求的过程。幸福了吗?这是白岩松之问,也是世纪之问。毕竟能成惊天伟业者寥若星辰。我想通过这本册子与读者分享的是,对我们普通人而言,生命的平实与朴素是幸福的基石,当平实与朴素占据了心灵,本我才会回归,步履才会淡定,岁月才会从容,生命才会更多彩。学会以心灵为中轴进行必要的置换,我们的时间、物质、精神,才会更加和谐地守恒。”
这本一家三口共同编写的援疆随笔《西行1+1》,2019年6月由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出版。
■链接
“1+1”法律援助 志愿者行动
10年前,我国还有400多个县没有律师或律师资源严重缺乏;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大部分县(区),律师实际上是“零存在”。如今,青海省消除了无律师县,西藏则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覆盖。
这一切,都源于“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所谓“1+1”,就是1名执业律师加1名大学生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结成对子,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1+1”行动是2009年开始,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与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法律援助工作司、法律援助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型法律服务公益行动,后来被简称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10年来已有1100多名法律志愿者参加,李晶鑫是其中的一员。
2017年7月13日上午,2017年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山东,有着“仁义山东”的美誉。在启动大会上,全国120人的志愿者团队中,山东人21位,其中青岛人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