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动迁找律师费用,伊宁市动迁找律师费用多少

时间:2023-01-13 01:27:02来源:法律常识

因为那个澄亮眼神 青岛律师​李晶鑫举家援疆一年

李晶鑫一家在赛里木湖边的合影。

因为那个澄亮眼神 青岛律师​李晶鑫举家援疆一年

李晶鑫一家三口合著的《西行1+1》。

因为那个澄亮眼神 青岛律师​李晶鑫举家援疆一年

文/半岛记者 刘雪莲

图/受访者提供

一年时间,一位青岛律师,一家四口,举家搬迁到新疆,只为圆律师的援疆梦。已做到岛城知名律所高级合伙人的律师,割舍下青岛一年的事业;刚刚考上青岛九中的大儿子,办理一年休学,从事教育行业的妻子携两岁半的稚子随行……

近日,青岛律师李晶鑫一家合力著成的《西行1+1》正式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记录了他携带妻儿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点滴。记者采访李晶鑫,听他讲述他和他的家人,在遥远的西部边陲城市伊宁工作和生活的一年。

■年轻律师的澄亮眼神

埋下西行志愿者的火花

李晶鑫,2017~2018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志愿者律师,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李晶鑫一家四口在新疆伊宁度过。《西行1+1》就是一家人为这一年写的书。

援疆前的李晶鑫,自己是众成清泰律师集团高级合伙人、副主任。从事教育行业的妻子,是他最得力的贤内助。15岁的大儿子刚参加完中考,被青岛九中基金班录取。2岁半的小儿子活泼可爱。

做出举家搬迁、援疆一年的决定,李晶鑫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最早的冲动始于2015年。

2015年11月,作为青岛律师协会的代表,李晶鑫与其他几位律师同行前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看望在那里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青岛律师潘延鹏。当时,潘延鹏在青海做“1+1”律师已经4年了。

“他的眼神真的很亮,是那种在西部待久了才会有的眼神。”从潘延鹏的眼睛里,李晶鑫感觉到了一种澄澈与明净。两个人彻夜长谈,李晶鑫了解到援助律师的孤独,了解到环境的恶劣,没有高压锅,连饭都很难煮熟。但是,当潘律师说起那些传奇般故事的案例,脸上却洋溢起一种幸福与自豪的笑容。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李晶鑫有了当志愿者律师的冲动,“年轻律师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不过,连李晶鑫自己也没有想到,仅仅隔了一年,这个想法竟然实现了。当2017年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时,李晶鑫第一个报了名,并最终通过审核,如愿成为志愿者。

离开青岛一年,业务损失、客户流失、收入锐减之类的障碍,李晶鑫自己早已考虑很久,“公益和挣钱不能兼得。”

全家同往法律援助地新疆,原以为要做很艰苦的思想工作,没想到也非常容易地完成了。

最大难点在于李晶鑫的大儿子李闲驰。他那时刚参加完中考,被青岛九中基金班录取。李闲驰一同前往,就意味着要休学一年,而高中三年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好多亲朋好友提出质疑:耽误功课怎么办?玩野了怎么办?

而全家人的共识是:千金散尽还复来,比起丰富的阅历、深刻的体验、助人的快乐,这又算得了什么?

李晶鑫的同行兼好友、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殷启峰在谈到好友的援疆行动时说,律师是一种将时间卖给客户的职业,客户常常高价竞争优秀律师的有限时间,律师客户给予的信赖也倍加珍惜。一旦长期远离,有的客户难免怅然若失。对于步入收获季的律师,拿出一年时间去做公益,是一个很难割舍的决定。离开大客户,贴近老百姓,放下效益,追求道义,其实是在体验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也是对律师职业本源的反思。

殷启峰认为,“西行1+1”本是律师个人的执业安排,但是把全家都调动起来,就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了。

■一年当两年用

创办伊宁援助律师调解室

2017年7月13日上午,2017年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启动大会上,全国120人的志愿者团队中,山东人21位,其中青岛人5位。

李晶鑫从北京回来,稍作调整,就准备出发了。出发前两天,他给亲朋好友发了封电子版的辞行信。

在这封辞行信里,他列了此行的主要任务:一是用心办好项目要求的至少25件法律援助案件,争取为西部边陲的老百姓留些许公平正义;二是参与当地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尽一点绵薄之力;三是工作之余在新疆丝绸之路上募捐几个希望书屋,为身处贫困的孩子留下一片朗朗书声;四是以一个普通家庭为单位凭心苦旅,重走丝绸之路,体味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兴衰荣誉与中国梦想。

李晶鑫是2017年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中唯一一个携全家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一定是把这一年当做两年来用的:登记咨询870人次、代书130余件、代理案件51件、成功调解纠纷17起、化解各类矛盾11件涉200余人、举办各类讲座26场、录制讲座课件八讲……

援疆一年,最让李晶鑫感到欣慰的,就是创办“伊宁‘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调解室”。

李晶鑫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法院的审判工作压力较大,不少案件难以得到及时的审理。这就使得弱势群体的维权变得更加艰难和漫长。面对着受援当事人焦灼的眼神,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大调解。

李晶鑫《关于设立“伊宁‘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调解室”的报告》,很快得到了伊宁市司法局的批准和支持,调解室在2018年元旦之前挂牌成立。

来法律援助中心咨询的,三类案件最多,一是农民工欠薪和工伤,二是房屋(含商品房)买卖和消费侵权,三是婚姻家庭和继承。通常房屋买卖和消费侵权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只提供法律咨询。婚姻家庭案件分布时间基本均匀,农民工案子则集中在年底爆发。

进入2017年11月,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已经落了几场雪了。不少建筑工地陆续停工。法律援助中心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到了2018年元月达到高峰。有时候20平方米的办公室挤着好几拨人。能调则调,渐渐地,调解成了李晶鑫办理援助案件的主题思路。

调解农民工案件,李晶鑫抓住牛鼻子,那就是包工头上面的建筑公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劳务费的替代清偿责任和人身伤害的连带赔偿责任,都会促使建筑商责成包工头解决问题。比如四川阆中农民工樊某人身损害赔偿,就是通过向其包工头的发包人即建筑公司加压实现维权的。比如调解包工头拖欠当地妇女种树费用的问题,就是“威胁”包工头要以法援中心的名义给市政局发函,让他以后不容易在伊犁再揽工程。于是,包工头服软,两个小时内达成和解。

农民工的维权问题那么多,在李晶鑫即将结束援助工作时,他编写了《农民工维权69问》,印刷了5000册,捐赠给当地的农民工。

■给当事人垫鉴定费

把自己定的戒律给破了

在去新疆当志愿者之前,李晶鑫给自己定了几条戒律,包括不接受当事人好处、也不为当事人垫钱。李晶鑫有着律师从业多年的理性。但是,他不为当事人垫钱的戒律,还是打破了。

2018年元月6日,哈来日晗的舅舅给李晶鑫打电话说,“李律师我们在这儿实在待不下去了,能不能占用一下您的休息时间,我们见一下您,就回阿坝了。”

哈来日晗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彝族汉子,家在四川边远地区的一个偏僻山村,从2017年开始,跟着亲戚来到伊宁市打工,不成想,2018年5月25日,跟着包工头王某在一处三层民宅施工时,被塔吊击中颈背部,脸部着地摔了下来,导致六颗门牙脱落。哈来日晗汉语讲得很差,也不会写,加上门牙缺失,沟通起来很是困难。2017年9月27日案件第一次开庭,法庭组织调解,哈来日晗说,“我已经花了好几万了,我的妈妈现在病了,给我赔四万就行了,少了不行。”对方对基本事实不认可,说出于人道主义,可以给一万。调解破产了。案件要申请伤残司法鉴定,可他又拿不出鉴定费用。李晶鑫想为他申请减免鉴定费用,可哈来日晗认准了本地的鉴定机构会偏袒被告,不同意本地的鉴定机构鉴定,异地的又不好申请。

10月底的一个下午,哈来日晗来找李晶鑫。他的脸上有一大块瘀青。原来哈来日晗的钱花完了,就去找包工头要拼命,双方严重冲突。

见到了李晶鑫,哈来日晗的舅舅说,“李律师,我们实在是没有钱了,哈来日晗在这儿,几天就啃了几个干馒头。我跟哈来日晗说好了,那我们只能撤诉,求助相关部门了。”哈来日晗也执意要撤诉。李晶鑫说,“如果仅仅因为钱的问题,鉴定费我给你们交了。你们再考虑一下,可以吗?”一番激烈的彝族语争论后,哈来日晗的舅舅说话了,“李律师,我们知道你是真心对我们好!就按您说的办吧,等我们拿上钱就把鉴定费用还给你。我们会一辈子记得你的好!”

■为小春鹃募捐

15岁的儿子挑起大梁

2016年2月,年仅八岁的王春鹃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2017年3月,父亲骑两轮电动车送姐妹俩上学时发生车祸,一家三口受伤,王春鹃有骨盆骨折等多处伤情。而肇事的青年,仅投保了交强险,其在重症监护室扔下2000元后再也没有见面。更为不幸的是,春鹃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后辗转于伊犁、乌鲁木齐治疗,为此已负债20多万元。

春鹃由于疾病,身体十分虚弱,稍微有一点小伤口就会血流不止。春鹃的父亲说,她在短短的上学路上就要休息好几次。李晶鑫一家到她家里看望,春鹃总喜欢蹲着,蹲的时间久了腿又会发麻,所以也常躺着。春鹃的脸色十分苍白,就连嘴唇也没什么血色。她在学校上课时眼睛看黑板会重影,后来,被老师建议休学,一直没去上课。父亲为了照顾她只能干一些时间自由的活,靠收废品养活她及十一岁的姐姐。卖废品的行情不是很好,而王春鹃一个月光药钱就要2000元左右。而他们在村里租房子也不过每年1500元。而春鹃的家里一本像样的课外书都没有。

李晶鑫援疆期限将尽,小春鹃的案件迟迟不能结案。保险公司整天处理这类案子,大概已经见惯了吧,以“拦腰砍”的勇气,使劲压着春鹃的父亲调解。春鹃的父亲老实、木讷,完全没有主意,只是说,“我的孩子都成什么样子了,你们也太狠心了。”

小春娟家庭的情况,让李晶鑫一家形成了一个决议:由大儿子李闲驰作为主募捐人,全家为小春鹃募捐一个书屋。募捐期间儿子李闲驰非常投入,每天把着手机,到很晚才睡。同学们十块、二十块地捐钱,也有捐书的,他都一项一项地记下。眼看时间过半,捐的人不少,但离设定的不少于2万元钱、200本书的目标还差得远。看看儿子愁眉不展的样子,李晶鑫提醒道,“想想看,周围的人,谁能给你多一点的钱?”儿子马上领悟了——于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阿姨,很快募捐款项突破2万了!接着,他青岛的同学又以两个团支部的名义寄来了八九十本书,书的质量相当好,很多书籍,要么在扉页写有鼓励春鹃的赠言,要么附上了精美的卡片。捐书的任务也超额完成。儿子拿出了自己2000多元的积蓄,给春鹃姐妹买了非常漂亮的组合书桌、书柜。妻子买了布娃娃和漂亮的床围子。

■援疆一年

大儿子成为最好的镜子

在李晶鑫全家一年的援疆行动中,大儿子李闲驰休学一年的决定做得最艰难。

一年之后,李闲驰身上的改变也最大。李晶鑫告诉记者,因为儿子在青岛九中办理的是休学一年,所以,在新疆,只借读了一个学期,另一个学期用来旅行、阅读、搞调查、做公益等。因为课可以回青岛再上,但是这些经历的机会,却是不等人的。

李闲驰借读的伊犁三中,每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很多。以李闲驰的成绩,如果留在学校高考,去北大、清华的概率很高,而李晶鑫援疆又有这方面的政策支持。

“其实在来新疆之前,甚至在期中考试之后,我们还真有让儿子到新疆参加高考的想法。”李晶鑫说,但是后来自己和妻子认真研究了一下,并征求了儿子的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彻底放弃这个想法,回山东参加高考。

全家人做出这个决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闲驰接受了青岛的先进教育,却来和新疆的孩子竞争,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可能会助长孩子的机会主义思想。

而在李晶鑫和妻子看来,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固然很重要,但是教育背景永远只是人生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山东的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儿子很可能考不上北大、清华,但是只要孩子积极努力,考个重点大学也应该问题不大。比起清华、北大,人生的格局更重要。

回到青岛后的李闲驰,近一年的时间,成绩优异,在青岛九中名列前茅。除成绩外,李晶鑫看到了儿子身上的热情和责任感,班里同学不太想浪费精力搞的活动,儿子总是热心去做,不会多计较什么。

或许,从在新疆帮助小春鹃时,李闲驰就已经开始了改变。从前,李晶鑫经常会责备儿子办事不专注、执行力不强,但在帮助小春鹃时,他看到了儿子的投入、执着。而这股劲儿,也被儿子带回了青岛。

当然,新疆也满足了李闲驰作为一个吃货的愿望,他的小调查和吃有关,他对新疆的美食念念不忘:四块钱一公斤的鲜牛奶,到处都有卖的。两块钱一个甜筒,十块钱一公斤用奶和鸡蛋做出来的冰淇淋,丝毫不逊色于哈根达斯。

■合著《西行1+1》

写下心灵的启迪与感动

2018年3月26日晚上,李晶鑫写完《种树女不肯分阴凉,李律师护短辩三分》的办案札记,躺在床上,黑夜里忽感灵光一现,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集合起来出本书呢?主要内容就写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这一年的“放逐”生活,写受援当事人的悲苦和人性,写丝绸之路上的流连和复兴,写大美西域的风光与人情,写一年来心灵的启迪与感动……

于是,李晶鑫一发不可收拾,洋洋十几万字的《西行1+1》新鲜出炉:一年来的志愿者生活,引发了作者对近二十年的律师生涯的回顾和自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民为中心,它们的核心价值和温度到底在哪里?——不在北上广,也不在高富帅,而在平民百姓。社会底层的人是晴雨表、是一杆秤。这一年,通过大密度地接待、倾听、咨询、讲课、调解、取证、开庭、募捐,李晶鑫对这“晴雨表”和“一杆秤”,似乎有了更深的认识。

李晶鑫写道,“一年来三万多公里的丝路行程,是足迹也是心迹。凭心苦旅,我理解了一部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中国丝绸之路的起源、兴盛、衰落和复兴就是中华民族的兴盛、式微和复兴历程的缩影。我们一家四口西出阳关,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沿着丝绸之路的南、北线,做着认真又微不足道的追寻。

“一年来相对于安宁的生活,我更加体会到幸福从来都是一种向内追求的过程。幸福了吗?这是白岩松之问,也是世纪之问。毕竟能成惊天伟业者寥若星辰。我想通过这本册子与读者分享的是,对我们普通人而言,生命的平实与朴素是幸福的基石,当平实与朴素占据了心灵,本我才会回归,步履才会淡定,岁月才会从容,生命才会更多彩。学会以心灵为中轴进行必要的置换,我们的时间、物质、精神,才会更加和谐地守恒。”

这本一家三口共同编写的援疆随笔《西行1+1》,2019年6月由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出版。

■链接

“1+1”法律援助 志愿者行动

10年前,我国还有400多个县没有律师或律师资源严重缺乏;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大部分县(区),律师实际上是“零存在”。如今,青海省消除了无律师县,西藏则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全覆盖。

这一切,都源于“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所谓“1+1”,就是1名执业律师加1名大学生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结成对子,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1+1”行动是2009年开始,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与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法律援助工作司、法律援助中心,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型法律服务公益行动,后来被简称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10年来已有1100多名法律志愿者参加,李晶鑫是其中的一员。

2017年7月13日上午,2017年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山东,有着“仁义山东”的美誉。在启动大会上,全国120人的志愿者团队中,山东人21位,其中青岛人5位。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土地 房屋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打官司 离婚协议书 债权人 公司 找律师可靠吗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刑事案件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补助费 工资 债权 律师办理建设工程法律业务操作指引二 北京十大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北京房产纠纷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自己打官司是不是不用找律师 拆迁人 北京房产纠纷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名 期限 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