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满70岁取保候审怎么办,怎么凌驾于法律之上

时间:2022-09-30 21:32:08来源:法律常识

对于法律,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最希望实现的一句话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于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上人”,大家信吗?

大家先来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几条规定:

第六十五条第三项规定: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采取取保候审。

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除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两种情形之外,又增加了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这一条件。

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也就是说,凡是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犯罪嫌疑人,只要是以下几种情形,将被合法化的不予收押: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犯罪嫌疑人。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犯罪嫌疑人。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的犯罪嫌疑人。4、精神病人。

我们再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不予收押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二)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三)七十周岁以上的;(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总结起来,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嫌疑人,除了精神病人不处罚以外,还有三种情形的人也是处罚了不予执行的,这还不包括因病不能执行的情况。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不管嫌疑人是否受到了处罚,只要没有送进监所被限制人身自由,统统认为是没有得到惩罚,虽然未被收押的嫌疑人不予收押是合法的,但却不合理!

(一)精神病人犯罪已成为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大绊脚石。

根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13.90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1600万人,发病率超过1%。其实,还有大部分的真实患有精神病但未取得精神残疾证“黑户”精神病人未被统计入内。

精神病人入院治疗需要相当高的费用,且病情很容易反复,给病人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少部分家庭对自己家人的精神疾病的状态放任不管,任由其自生自灭。有很多精神病人是都具有暴力倾向的,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可以看到精神病人持刀行凶或自伤自残新闻报道。

因住院治疗,必须经过家属同意,且精神病人犯罪后的强制医疗审批手续严格、复杂,精神病人犯罪后的管控成为了社会一大难题,对于重大案件还比较容易协调解决,而对于精神病人轻微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基本处于不处罚、没法管的状态,精神病人的不予收押和不予处罚,一方面让受害方甚至广大群众,感觉不公平,另一方面,让很多曾经有精神残疾证,但已经治愈的人,有法律空子可钻。

六哥曾经处理的一起持刀伤害并至受害人轻微伤的案件,违法嫌疑人到案后立即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精神残疾证向民警出示,试图逃避处罚,你说他是有病还是没病?

(二)特殊人群已成为凌驾法律之外的“人上人”。

在当今社会违法犯罪的主流并不是真正的精神病人,而是普通人群,但是根据法律的漏洞,艾滋病人、强传染性病人、不满14岁未成年人、70岁以上老人、怀孕和哺乳妇女等以上群体,已经成为不收敛、无顾忌的疯狂违法犯罪群体。很多犯罪嫌疑人甚至在被抓捕时,都明确叫嚣,自己是艾滋病人,是肺结核病人,不会得到法律的制裁,试图让办案民警知难而退。

而像南方某省的女子盗窃团伙,更是在全国各地频繁作案,他们就是通过反复怀孕、反复流产,利用法律不许收押怀孕妇女的“盗窃黄金期”,疯狂盗窃,毫不忌讳。六哥曾经抓获过这样一个盗窃团伙,基本全是由南方某地的怀孕妇女组成,全国各地走一路偷一路,大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立即音信全无,根本无法保证案件的正常进行。

另外某地深入内地的盗窃团伙,则是由成年人组织望风,由团伙中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盗窃,即便实施盗窃的未成年人被抓获,也年龄原因无法处理,立即释放,再加上未成年均提前受到授意,并不指认有成年人指挥犯罪,犯罪团伙将会在未成年人释放后,继续组织未成年人继续实施犯罪,形成一种撵不走、打不掉的恶性循环。

年满70周岁的老年人实施犯罪的并不是太多,但是也有很多老人知道自己违法后不会送拘留所执行拘留,就干起了小偷小摸、撞车碰瓷、殴打他人的小勾当。六哥曾经处理过一起邻居打架的案件,一名五十多岁的老人和一名七十岁的老人打架,双方处罚后,因七十岁的老人属于法律不允许执行拘留的情形,对方被执行拘留的嫌疑人倍感不公平,特别是七十岁的老人在被处罚后继续挑衅对方,声称对方拘留执行完毕后,还要揍他。他凭什么敢如此嚣张,凭的就是自己“年满七十不投送拘留”的“黄马褂”。

(三)效仿特殊人群的连锁反应。

由于法律给部分特殊人群开了口子,存在不予收押的可能性,再加之前些年疯狂炒作的“躲猫猫”、“睡觉死”等羁押场所嫌疑人非正常死亡事件,羁押场所对收押人员进行严格体检,防止羁押过程中意外死亡的发生,这就使得很多犯罪嫌疑人纷纷效仿特殊人群,从染上肝炎再来作案,到作案前事先吞下钉子,再到被抓后立即自伤自残,这些犯罪嫌疑人都是遵循“只要不收押我,警察就再也找不到我,我还要继续偷”思路,以暂时的皮肉之苦,换取自己长足的犯罪之路。

(四)异军突起的“唯一扶养人”群体。

随着计划生育的政策的实施,70、80后在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同时,他们也成为了这一代特有的独自赡养老人的群体,这一代人的父母的年龄基本均在60-80岁之间,也成为生病的主力军,甚至很多已经瘫痪在床。这些70、80后的中年人,如果再有离婚、丧偶等情况的发生,他们就成为了自己父母和孩子的唯一抚养人,此类群体的违法犯罪后的收押问题,也成为了新的难题。

很多唯一抚养人并不是常年在家照顾老人,而是每天回家一次,或花钱雇人照顾,或将老人送入托老机构,并通过自己在外的违法犯罪收入,抚养老人或孩子。此类群体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一旦被抓获羁押,就会面临老人或孩子无人照顾出现危险,或者中断了嫌疑人资金供给,托老机构或聘请人员终止服务,家中的老人或孩子推向社会,无人照顾的情况。如果按照法律规定给犯罪嫌疑人办理了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会以照顾老人、孩子为由继续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又成为了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群体,给社会治安造成极大隐患。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就要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有如此多的犯罪嫌疑人群体,不能被收押,不能得到人民群众所认可的惩罚,当一纸拘留证得不到执行的时候,人民群众就无从感到公平和正义,法律的尊严也无从谈起。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两个方面:制度和保障。

制度就是要从根本解决问题,以立法的形式,对所有不予收押的情形予以重新规范。保障就是要动用全社会的资源,对重新规范的被收押的嫌疑人的收押工作予以支持。

比如六哥异想天开了以下五点:

1、对于精神病人或者自称精神病人的违法犯罪,应当立即无条件的强制医疗,不允许其再危害社会,直到有证据证明精神疾病已经痊愈。就像1982年美国刺杀里根的约翰辛克力,他虽然靠着强大的律师团队让法庭判决自己无罪,但因危害社会被关押在伊丽莎白精神病院30年,据说他真的疯了。

2、建立完善配套设备和医护人员的监区医院,让所有患有艾滋病、烈性传染病、吞食异物、自伤、自残、怀孕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均能在监区医院关押,在治疗、待产的同时服刑,直至其刑满释放。

3、建立专业的少管和老管机构,并配备专业医护人员,专门矫正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的老年人违法犯罪不予收押的问题,既可以让未成年人得到公平的处罚,又可以物理隔离与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接触,防止受到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影响,跌入更深的深渊。

4、彻底解决唯一抚养人问题,对于违法犯罪嫌疑人有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或子女,且是唯一抚养人的,由公立的托老或托幼机构负责抚养嫌疑人家属,直至刑满释放。

5、对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性,且有成年人照顾婴儿的犯罪嫌疑人收押执行,同时向其家庭提供优质奶粉,直至婴儿满一周岁。对于无人照顾的婴儿则由儿童福利院暂时收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有漏洞的“规矩”也自然画不出个方圆。人文关怀是要留给“守规矩”人的,践踏规则的人,不配被温柔以待。天天设身处地、想方设法的为嫌疑人考虑,从嫌疑人的角度想问题,说白了就是鼓励犯罪、激励违法,就是对受害人最大的不公平。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