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00:15:14来源:法律常识
在很多投资者眼中,理财产品的合同书如天书一般。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是当这些文字连在一起时就看糊涂了。尤其是碰上信托资管这种动辄几十页的合同书,只能望洋兴叹。
现实中购买信托产品,往往都是以百万元起步,有些代销渠道甚至需要300万元;几百万资金购买信托产品,自己却看不懂合同,双录签字的时候自然是心慌的。因此作为投资人,如何解读信托合同就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但由于信托合同动辄几十页,且夹杂太多的行业术语;很多理财经理也只是介绍关键要素。在信托刚兑的年代,投资者并不需要考虑太多,权衡收益率和期限,觉得合适就买了。但是《资管新规》的出台,使得信托刚兑成为了过去式。
在“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年代,投资者更要加强对产品的识别和认知,而不能只听信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词。
就信托产品而言,信托合同是对信托产品最全面系统的介绍.从法律角度来讲,它是是规范委托人(投资者)和受托人(信托公司)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一旦将来发生信托纠纷,它是监管和司法机关判罚的关键,由此可见信托合同的重要性。
但现实中信托合同一方面包含太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翻译成投资者能懂的语言;另一方面冗长的信托合同,如果抓不住重点的,则会头昏眼花,不知多措。.
如何抓住信托合同的关键,笔者为投资者梳理了三个步骤。
当投资者选好信托产品,面对一堆合同资料的时。首先需要做的,是确认这份合同的真实有效性。真的假不了,假的却可能成为真的。
一般而言,投资人购买信托主要有以下三类渠道:1.信托公司直销渠道;2.从银行购买代销的信托产品;3.从三方财富购买代销的信托产品。无论从哪个渠道购买,第一步永远是辨别合同的真伪。
虽然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还是年年有投资者上当受骗。签署虚假合同,导致资金被挪用。如何辨别合同的真假呢?有这三个角度:
信托合同的封面,一般会印有两组编码。两者的区别在于编码者不同,一组由信托公司编制的,主要用于内部的合同管理,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合同编号”,后面跟着一串数字。这组编码开头的四位数字,就是信托产品的发行年份,比如2020年发行的信托产品,开头就是2020,颇有点居民身份证的意思。
另一组编码叫做“信托登记系统产品编码”,顾名思义是由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下面简称“中信登”)。作为一家官方组织机构,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管并为信托行业提供基础服务的。其作用和地位类似于中债登,是唯一指定授权机构。通过在其官方网站输入编码,就可以查询信托产品真实性,和查询银行理财真实性相类似。
在投资者签字的地方,通常会显示受托人(信托公司)的名字,以及加盖的公章和法人章。即使是信托合同的电子版,这些公章也是有的,也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购买理财经理推荐的信托产品,需要仔细核对信息是否一致。信托公司正常营业的就只有68家,公司名称很好辨认。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信托公司会通过旗下子公司发行产品,这就要通过查询软件,确认合同落款公司和信托公司之间的无股权关系。
在既往的金融诈骗案件中,很多公司“挂羊头卖狗肉”,导致投资者上当。所以如果出合同落款名字和信托公司名称不一致或者相近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及时查证。
合同签署的下一步就是汇款给信托公司,才能完成最终的认购。这里同样需要确认账户户名与信托公司是否一致。不一致则需要核实,千万不能轻信所谓“中转账户”的言辞。出现这种情形,请直接拨打110报警。
投资信托的朋友都知道,信托有两类账户;一类是“募集账户”,另一类是“信托财产专户”。无论哪一类账户,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投资者在汇款的时候要多个心眼,看看信息是否有误或者不准确。还有一类账户叫做“保管账户”,是信托产品运作过程中用到的,与投资人无关。
曾有投资者把钱打到这个账号,最后不得不退款重新操作,耽误了产品认购。很多爆款信托产品吗,往往就被投资者错过。
总结:磨刀不误砍柴工,信托编码、合同落款和信托账户这组信息,是投资者再决定购买产品首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在上述三要素确认无误之后,投资人就需要了解信托产品了。现实中很多投资者都是看的推介资料,虽然有尽调报告,但无奈尽调报告比信托合同内容还多。其实看推荐材料就可以了,实在有拿不准的消息,再翻看尽调报告也不迟。
一般来说官方推介资料要经过公司律师的审核,材料中披露的信息准确全面,可以信赖,也符合监管规定。而销售部门自制的宣传话术也好,推荐材料也罢,可信度较低。
看完推荐材料后,就要面对信托合同了。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由于认购的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按照《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投资者在签署信托合约的时候要签署以下三分文件,分别是认购风险申明书、信托计划说明书、和信托合同。
这三份文件中,风险申明书的作用是揭示信托产品的风险,而说明书是对信托公司和信托合同的简要介绍,信托合同是所有文件的核心所在。当然还有合格投资者申明,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整个购买流程就是不合规的。
在讲述如何分析信托合同之前,有必要大概介绍一下信托合同的载明的事项,否则投资者看到信托合同的时候,会一筹莫展,不知所云。
根据要求,信托合同应当载明的事项为十五项:
信托目的;受托人、保管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
信托资金的币种和金额;信托计划的规模与期限;信托资金管理、运用和处分的具体方法或安排;
信托利益的计算、向受益人交付信托利益的时间和方法;信托财产税费的承担、其他费用的核算及支付方法;
受托人报酬计算方法、支付期间及方法;信托终止时信托财产的归属及分配方式;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受益人大会召集、议事及表决的程序和规则;
新受托人的选任方式;风险揭示;信托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方式;信托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一条条的罗列会过于繁琐和占空间,于是就处理成上文这样,一共有十五条。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些动辄几十页的合同和大量的专业术语,确实不容易掌握。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信托合同属于制式合同,投资者只需关注其中的关键点,抓主要矛盾。
收益率是首要和投资者最关注的,当然也是信托合同的重要要素之一。不过预期收益率这个名称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称作业绩比较基准。虽然叫法不同,但是实质是信托公司分配给投资者的收益。大部分产品都属于固定收益,也有少部分产品设置了浮动收益。
毫无疑问,收益率是信托产品的核心要素。和银行理财产品一样,信托产品收益率主要受市场的资金面、政府监管力度以及产品本身的投向等因素的影响。
综合来看,交易对手的风险水平、资金实力、风控措施等综合性因素决定了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产品预期收益率越高,那么项目本身的风险也就越大。值得强调的是,收益是判断产品风险的维度,但却不是唯一的维度。
产品期限是信托产品的另一个要素,所谓的期限就是自信托成立之日起到信托终止的一个时间跨度。一般而言,产品期限的决定要素由交易对手和监管要求决定。信托产品期限与收益率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任何一个投资的选择,都是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三者的权衡取舍。
投资者除了关注产品期限和投资期限内以外,拿到一个信托合同的时候。务必要关注是否有延期条款,即是否设置了自动延期条款。否则会出现产品到期,收不到本金和收益的情况。如果属于自动延期,相信很多投资者是欲哭无泪的。
现实中,这一条款往往不写在期限当中,而是散落在其他条款中,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使得该产品的期限非常具有迷惑性。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没有自动延期条款,如果信托产品到期但信托财产尚未完成分配的,只要信托公司履行了尽职管理的义务,是没有义务刚兑的。一般而言,产品会进入清收期。不过现实中,产品延期的原因很多;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简单而言,资金运用方式就是委托人的钱去干什么去了。资金运用方式和投向,决定了信托的性质和风险情况。
如果给房地产公司项目发放贷款,那就是典型的房地产信托;如果是给城投公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则属于政信类信托;如果给一般类型企业用于项目建设,则属于工商企业类信托;如果用于股票质押,则属于金融类信托。
而且由于信托制度的灵活性,资金运用方式也多重多样;最简单就是发放贷款,还有诸如收益权转让、债权转让和明股实债等多种形式。
对于股权收益权,资产收益权之类的信托产品,投资者一定要多加戒备,提高警惕。这一类产品很多是规避监管设计出来的,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需要投资者多加分析,而不是冲动购买。
信托的销售套路是先把推介材料给投资者,让投资者先看产品的有点,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再用话术激起投资者的购买欲望,成交意愿强烈之后再拿出信托合同,这样投资者就不太会在意风险。
现在的信托合同越来越长,有的信托合同中的风险揭示有十几二十条,完成超出了一般的分析框架。而且有很多属于制式条款,比如信托公司的经营风险,托管机构的风险,信托登记制度不健全等,地域政治风险等等,罗列一堆有的没的,其实这些都不用特别关注。
真正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就那些,都是跟信托产品本身相关的风险揭示。如交易对手和保证人(如有)的信用风险、项目回款、流动性、政策风险等等。
如何判断风险,就靠风控措施了。风险控制是所有信托产品设要素中核心的核心。风险控制它其实是贯穿信托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不仅体现在信托产品本身,而是贯穿于信托项目的各个方面。从项目的审查、产品设计到到期兑付以及最终的项目清算等的各个阶段,都会涉及到风控。
通俗点说,就是如何保障信托产品的本金收益兑付。常见的风控措施如保证、土地或房产或在建工程抵押,股权或股票质押等,特殊的风控措施如对借款人进行资金监管。还有很多项目,信托公司委派团队管控项目公司的公章印鉴,监控项目销售情况,定期资金归集、有降价销售权等。
但并非所有的风控措施都有效,不能将风控当做保本保收益的一句。很多措施就是水中月,比如地产项目的土地抵押,由于地理位置不好导致变现困难,且往往存在估价过高,甚至土地本有瑕疵和纠纷等情况。
这样的项目一旦出现风险之后,很难短时间得到处置。
总结:信托合同林林总总,但是投资者要抓住的就是收益率、期限、运用方式和投向、风险和风控措施等等。同时投资者也要了解自己的权利义务,这是基本要求。
面对冗长的信托合同,投资者需要学会抓重点,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头扎进信托合同仔细研读。
毕竟很多内容属于制式条款,对于投资者而言意义不大。投资者仍然需要关注项目本身,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匹配性。这是信托投资,万变不离其宗的。
本文为投资者总结了三个步骤:第一步辨别合同真假,第二步了解信托合同文件有哪些,第三步信托合同四个关键维度。至此一个完整的信托合同分析框架得以搭建。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拨开纷繁复杂的迷雾,直击信托合同的关键点。才不至于淹没在合同的文书文海之中。
信托2020依然不容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