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凑合的婚姻不如高贵的单身

时间:2022-10-04 00:50:07来源:法律常识

如果说日本的当下现状是“低欲望社会”,那中国的现状应该是“单身社会”。

这不是炒作,根据媒体统计,2021年全国一人户家庭总数达到1.25亿个,占全国总户数的四分之一。

现在国家在鼓励二胎、三胎,这是对人口减少的担忧。但是单身人口这么多,连结婚都没有,哪来的生育能力?

单身社会实际上是普遍现象,发达国家也出现过。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出现得更早;欧洲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德国的单人家庭比例已经高达54%了;美国单人家庭也有28%,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处于独居,这早就是成熟的生活方式。

单身社会:快乐的独居都是相似的,凑合的婚姻各有各的憋屈

单身社会看起来很像是现代文明产物,商业越发达,个体越不需要依靠家庭和人际关系生存。大规模的城市化容纳了丰富多样的价值观,重新实现了自我。

城市多元化的布局与设施,如健身房、咖啡馆、酒吧、餐馆等,也为持不同价值观的独居人士找到了集体,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这叫:快乐的单身都是相似的,而凑合的婚姻各有各的憋屈。

有一本书叫《单数社会》,作者波波夫关注的就是当下单身群体的现状。

这个现状就是近年来中国社会里的“三不”现象:不想工作,不想恋爱和不想结婚。

单身社会:快乐的独居都是相似的,凑合的婚姻各有各的憋屈

这本书的序言里谈到,人的社会行为可以归纳成工作和生活这两部分,“不想恋爱、不想结婚”就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态度和行为合起来,就构成了社会现象的两面。

社会是个体的镜子,个体可以从社会里看到自己的模样。当一群个体有相似的模样时,群体也变成了社会的一面镜子。

波波夫的分析致力于撕掉单身群体身上的标签,还原事实面貌。因为我们很难判断今天的单数社会局面,主要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是独生子女一代,是女性的经济独立;还是高房价推迟了婚育?很可能是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领域,推动着不同的群体,彼此形成了叠加效果。

中国这1.25亿的独居家庭主要是两个群体,一个是独居的老年人,多数是空巢老人,这属于社会老龄化问题;另一个是来自于中青年独身者。

单身社会:快乐的独居都是相似的,凑合的婚姻各有各的憋屈

在某一档脱口秀访谈节目上,两位男嘉宾轮番审问女演员俞飞鸿,“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一直单身?”“老是一个人待着,会觉得自己精神正常吗?”

47岁的俞飞鸿冷静地回答:“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她反问两位男士:“为什么从你们男人的角度,都觉得结婚是对女人的一种施舍呢?”

说实话,俞飞鸿是一个特例,不过她也代表着一个普遍的观念变化:女性的不婚状态,已经不再像守旧文化默认的那样,是和羞耻感绑定在一起的,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和生命意义上的解放。

但是,长期单身独居的人,未必都能像俞飞鸿那样把所有事情都想清楚。

单身社会:快乐的独居都是相似的,凑合的婚姻各有各的憋屈

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更常见的理由是比较表面化的,比如一个人生活已经足够忙碌了,不想要再增加负担;独居是既能纵容自己的坏习惯,又不用去容忍另外一个人的坏习惯等等。

这个说法其实没有考虑到婚恋是可能带来全新的人生的,比如真实的情感陪伴,以及未来生活的确定性,那也许正是自己需要的。

还有一种现实情况:独居可是会“上瘾”的,独身者不见得总是那么享受独处,他也会在生活里遇到了让他心动的、想结成伴侣的人,只是在长时间的独居里已经形成了惯性,不知道身边多一个人该怎么处理,所以才没有迈出改变生活的那一步。

即使是喜欢的人主动来约自己,他们也会纠结地临阵退缩,变成是“以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只要是真正的选择,就谈不上遗憾,真正让人遗憾的是已经没有能力选择了。

单身社会:快乐的独居都是相似的,凑合的婚姻各有各的憋屈

今天有很多人喜欢以“社恐”来自居,这是一个非常时髦的头衔,然而“社恐症”是一种明确的精神疾病,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是指患者在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里都感到强烈而持续的恐惧。

真正的社恐患者,不要说谈恋爱了,他们连出门都困难。大家喜欢这么自称倒是有原因的,近20年来,社恐患者的诊断比例翻了好几倍。

其实绝大多数的人并不是社恐,只是在“恐婚”。有67%的“恐婚”男性自称是因为“受过伤,对爱怀疑”,73%的“恐婚”女性是害怕“付出以后没有回报”。

有一个男性受访者的描述很有代表性:“对于深刻的感情,我是无所适从的。我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爱,不愿意承诺,也害怕承诺。”

单身社会:快乐的独居都是相似的,凑合的婚姻各有各的憋屈

网络和手机的蔓延,可以说是造就了一种“群体性的孤独”局面。虽然在各种App的切换过程里,我们好像是置身于热闹世界,实际上也只是独身一人,唯一的伴侣是手上的这部手机。

在互联网出现之后才出生的年轻人,对传统的社交生活是缺少印象的。在一项统计里,从2000年到2015年,青少年和朋友一起运动、逛街的时间下降了40%,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是通过社交软件。

于是,他们也就不太会去和喜欢的人当面表白。如果没有了社交软件,他们都没法单独完成从追求、示爱到分手这些基本的恋爱流程。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围绕着孤独的精神状态和独居生活所设计的产品已经是一门大生意了。从小户型单身公寓,到面向单身主人的宠物服务,再到一人食餐饮、单身订制旅游等等,被统称为“陪伴经济”。有的商业文案说这是“把孤单变成一个人的狂欢”。

但是,自己到底过得怎么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依然只有自己猜清楚。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有能力守护这份心安。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