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13:57:10来源:法律常识
图集
新华社沈阳10月12日电 题:“有事找彪哥”——一名乡村法律工作者的5年
新华社记者李铮
“有事找彪哥”,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很多人这样说。“彪哥”本名张彪,今年57岁,是县司法局副局长,在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一线工作了37年。
“老百姓没钱也能打官司,没钱也能打赢官司。”农民工王德庆常年在阜新建筑工地打工,他心目中的“彪哥”,就是帮困难群众打官司的。
王德庆和张彪相识于4年前的腊月,当时,他和30多个工友的工资被拖欠了5年,抱着最后的希望,他们找到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
“别说劳动合同了,就连记工单都没有。”张彪回忆,30多个工友,当时啥凭证都没有,只知道断断续续给企业干了5年。
张彪和他们一个一个地聊,终于找到了带他们出来干活的包工头线索,他那里有单方面的记工单。但由于涉事企业长期亏损,不想支付工资,拒不承认这份记工单。
张彪拿着仅有的证据跑法院,从立案庭一步步往下走。农民工掏不起律师费,张彪就通过法律援助指派律师。最后,涉事企业终于同意庭下调解,兑现了55万元的拖欠工资。
法律援助中心常年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在用情用法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中,张彪为自己的工作确立准则——坚持法律尺度,寻求人性温度。
蜘蛛山镇妇女包敏(化名)离婚后独自带女儿生活多年,看着一天天快乐成长的女儿,她感激地说:“是张彪大哥挽救了我这个就要破碎的家。”
包敏因丈夫长期酗酒而离婚,既要挣钱养家,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一次,包敏驾驶电动车不慎,导致一位年近七旬的拾荒者死亡。
张彪感到,一旦包敏被判实刑入狱,她5岁的女儿生活必然陷入困境。争取被害人家属谅解,判包敏缓刑是最理想的情形。他多次深入被害人家中,介绍肇事方的实际情况;同时,积极帮助包敏筹集赔偿金。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包敏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就这样,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回顾自己多年的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张彪说:“情在前,理在先,法律约束在后面。”
“坐在炕头,抓起老农民的旱烟叶一卷,他们保准和你打开话匣子。”张彪说,大多数群众都讲理,话说开了,道理讲明白了,矛盾就化解了。
2018年4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京沈客专”工程回填施工中,200余名村民因工程占地问题欲行阻挠。张彪立即带领工作组一家一户地唠,既宣讲“京沈客专”开通对阜新及当地百姓的重大机遇,又把国家的补偿政策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终于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近5年来,张彪跑遍了县36个乡镇、382个村,办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各类信访疑难案件300余件,接待当事人3万余人次。
张彪一直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随时接听群众的法律咨询。他的手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彪哥热线”,“有事找彪哥”成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司法品牌。张彪说:“一声‘彪哥’,让人感到责任重如山,这是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期待。”
责任编辑: 尹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