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22:40:59来源:法律常识
声称自己“无还款能力”的被执行人白某,被执行法官从手机微信、支付宝每月的转账记录中发现“蛛丝马迹”。3月24日,记者跟随杏花岭法院执行局现场直击了一起执行案件,在“拒执罪”的有力震慑下,被执行人最终将30万元执行款打入执行账户,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被执行人白某与申请执行人董某、第三人郝某本是朋友,每人出资200万元合作投资一个项目。合作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投资项目无法启动,主要负责项目的白某陆续退还郝某全部投资款200万元,退还董某118万元,便以资金周转困难等理由迟迟未将余款退还董某。无奈之下,董某只好将昔日好友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判令白某返还董某投资款82万元。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多次网上查控,仅查控到被执行人白某账户中有5万余元钱,相较于80万元的执行标的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全市法院启动“2022·春雷执行”集中行动后,为有效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3月24日上午8时许,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执行干警上门将被执行人白某传唤回法院。
当时,白某仍旧抗拒执行,但经验丰富的执行法官从白某的手机微信里发现了“蛛丝马迹”。 原来,被执行人白某每月有好几万元的微信、支付宝流水,前一刻进账,后一刻就转入了不同人的账户中。
发现这一情况后,执行法官果断将白某纳入法院惩治有能力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名单中。最终,被执行人白某将30万元的执行款打入案件执行账户,并且与申请执行人董某达成和解协议,承诺于15日内还清剩余50余万元。
来源:太原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记者 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