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贷逾期收回简报,武汉市委巡察办公布7家单位整改情况报告

时间:2022-11-10 23:09:50来源:法律常识

5月18日,记者从武汉市委巡察办获悉,根据市委统一部署,5月上中旬,市委第一至第五巡察组对十三届市委第七轮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回访督查。现将第二批7家单位巡察整改部分内容摘编如下。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问题:“两个责任”抓而不实

整改:一是实行清单化管理。局党组制定政治建设工作清单,从12个方面细化50条工作措施,将政治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细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组书记每季度对清单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调度,按期结账、全面落实;明确“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将12个方面28类重大事项纳入局党组议事范围,确保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力发挥。二是推进品牌化管理。持续深化“环保为民 勇当先锋”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铸魂党旗红,生态铁军争先锋”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在每月主题党日学习中增设“两山”理论内容,成立“两山”好声音宣讲队。“‘两山’铸魂党旗红”被命名为市直机关党建品牌。三是抓好常态化管理。坚持“治标”与“治本”同发力、“应急”与“谋远”相结合,举一反三、建章立制。针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关领域存在廉洁风险的问题,制定《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编制《市生态环境局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政府采购履约验收管理制度(试行)》,堵塞制度漏洞,完善长效机制。整改期间,全局共制定修订规章制度40项。

问题:担当落实职责存在缺位

整改:将巡察整改与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在医疗废物处置、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方面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展现抗疫担当。一是将党旗插上最前线。面对医疗废物成倍增长的严峻形势,迅速建立战时机制,紧急组建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党员突击队,局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全局动员、全员上阵,24小时满负荷运转,确保医疗废物“零库存”、环境安全“零事故”、工作人员“零感染”。二是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负荷上限。组建江南、江北医疗废物处置“两大战区”,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安全处置、环境监管三个能力建设,建立四级生态环境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全市医疗废物总处置能力由50吨/天增加到265吨/天,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约1.3万吨,实现“日产日清”“应处尽处”。三是扎实开展社区下沉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组建下沉社区驻守服务党员先锋队,协助22个对口社区打好疫情防控战,在市直机关专项考核中连续3次名列第1,受到市直机关工委通报表扬。

问题: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乏力

整改:一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制定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协调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湖泊排污口排查、饮用水源保护等工作,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督促检查和考核通报,江河湖泊水质稳中有升,全市主要河流的21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5.2%,较上年度提高14.2个百分点,纳入监测范围的62个湖泊水质达标率33.9%,较上年度提高4.9个百分点。二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统筹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落实压煤、控车、治企、抑尘等工作措施,推动蓝天白云常驻江城。今年一季度,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较上年度上升17.6个百分点,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上升57位。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详查,加快推进化工企业搬迁后的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发布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行污染地块名录年度更新制度,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武汉市统计局

问题:依法治统、依法统计意识不强

整改:一是强化制度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照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关于依法治统和依法统计有关要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统计数据质量全流程管控责任制,同步制定《武汉市统计执法检查规范(试行)》《武汉市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形成依法统计、依法治统长效机制。二是强化应统尽统。加强部门联动,对投资项目开展动态跟踪监测,联合发改、建设部门对15个存在困难的投资项目实行一对一指导服务,推动11个项目成功申报入库。密切跟踪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加强与建设部门和区统计局的协调力度,积极与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沟通,简化入库材料和审批手续,成功助推两个项目入库纳统。三是强化统计执法。市统计局在巡察整改期间共依法办案12起,处罚违法企业11家(其中7家并处罚款),处理违法人员12人,多名相关领导干部受到处分。

问题:统计服务重大战略部署主动性不强

整改:一是紧贴热点开展统计服务。聚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命题作文”,及时对前瞻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研究和监测。完成“武汉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设计方案,完善《武汉市“三新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准确反映武汉市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发展状况。二是联合智库机构开展统计研究。启动专家顾问机制,聘请专家学者对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目前已联合省社科院开展《更好发挥武汉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课题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三是积极做好突发重大事件应急监测。疫情期间,及时开展疫情对企业影响的统计监测及对我市经济影响监测分析,实行复工复产每日监测、每日报告;组织实施全市社区防控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调查,反映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的成效。

问题:政府采购、财务管理不够严格规范

整改:一是迅速纠正问题、追责问责。对电脑采购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标注明细信息,并由责任处室提交书面说明;对未在政府指定公车维修点进行维修的原始票据进行清理,逐件厘清责任主体。全面清退违规资金共计7.6万元,问责违反财务纪律的相关责任人11人次。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从严制定完善《武汉市统计局机关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武汉市统计局机关工会经费使用规定》《武汉市统计局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规定,进一步细化流程和标准,从制度上加强对财务支出的监督管理。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问题: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有差距

整改:一是加快推进国家、省级业务系统对接。与省政管办、省信息中心反复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先后制发《关于加快推进与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互联互通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19年版上线运行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督促使用国家、省级业务系统的部门主动与垂管部门协调联系,加快系统对接进展。目前,已实现99套国家、省级系统与湖北政务服务网对接,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二是加强电子证照应用。归集电子证照213类4200余万本,在窗口实现应用共享,其中身份证、营业执照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98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率达到80%以上。

问题:“市民之家”便民服务仍有不足

整改:一是优化配置征信查询设备。将4台征信自助机调整至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安排专人引导,满足群众需要;协调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全市范围布设36个征信自助查询点,方便群众就近查询。二是改善咨询投诉服务质量。通过增加咨询电话、设立咨询服务中心等措施,有效解决出入境咨询电话接通难问题,日均接听咨询电话200余人(次);安排专人围绕接通情况、服务态度、咨询效果等方面,对15个区、43个市直单位的1132部业务咨询电话进行抽查,督促提高咨询服务能力。三是核对更正大楼标示标牌。对市民之家大楼标示标牌进行全面清理,根据窗口和部门调整后的情况,更换标示标牌442处(次),为办事群众提供清晰指引。四是切实转变窗口工作作风。严格工作纪律,对巡察暗访发现的违反窗口工作纪律问题,约谈税务窗口首席代表,督促加强管理;开展窗口作风提质增效活动,梳理列出“十个典型问题40种典型表象”整改问题清单,局党组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检查督导,推动开展持续集中整治。

问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整改:一是推动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按照国家、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最新技术规范和对接标准,依托3.0版省政务服务网和省事项职权管理系统,完成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向3.0升级改造。二是推进实现“最多跑一次”。开展综合窗口改革,将市政务大厅窗口调整为社会、经济、建设三大类综合窗口,一窗受理率达90%。依托电子证照库,平均精简材料1.8份,通过充分授权、整合归并,全流程办理环节平均不超过2.9个,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8.21%。三是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从办理环节、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方面组织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对标优化,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与法定时限相比平均压缩率达68.01%。疫情防控期间,市区政务中心收办件量达122万件,比去年同期增加79.41%。

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问题: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住房及民生工作的决策部署不够深入

整改: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研讨制度,深入梳理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民生及经济发展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抓好落实,增强服务住房民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大力推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出台《关于提高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额度标准的通知》,已婚职工家庭(单身职工)每年提取金额由2.4万元(1.2万元)调整为2.88万元(1.44万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我市住房租赁市场消费水平,每三年调整一次。2020年1月租房提取公积金人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8.64%和17.54%。三是推进扩大非公企业公积金缴存面。针对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特点,加大非公企业扩面促缴力度, 2019年新增开户人数31.71万人,非公企业职工占比73.17%,同比增长20.75%,有效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安居乐业。

问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标准不够高,服务效率与群众期盼存在差距

整改:一是优化贷款办理流程。取消人行征信报告、二手房卖方抵押核验、纯公积金贷款还款能力核查等审批环节,创新开展凭“网签合同”放款方式,设立个贷审批中心集中式、集约式审批贷款,精简公积金贷款办理流程,提升贷款审批效率,公积金贷款平均办理周期由原来的60天压缩到20天。二是以信息化建设助推效能提升。依托信息联网共享,取消单位开具住房公积金提取凭证要求,实现公积金提取业务全城通办,职工办理提取业务由以前的“三站办”变为“一站办”。适应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大力推进业务“网上办”“预约办”,创新推出了“非接触办”服务,开通12个网上柜台,与职工网上视频“面对面”办理柜台高频服务事项。

问题: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够到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够健全

整改:一是纠正问题、严肃问责。开展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排查公积金贷款业务办理中的风险点,加强系统控制和岗位制衡,强化事中事后监督。对违规提取和贷款相关人员严肃追责问责,将涉嫌违规造假提取的3名工作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负有提取和贷款业务管理责任的9名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处理。全面清查津补贴发放情况,对违规发放资金全部进行清退。二是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共修订、完善管理制度39项,其中,公积金业务管理制度14项,财务、采购、内控管理制度7项,决策机制、人事管理、廉政建设管理制度18项,着力扎牢制度的铁笼,建立起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问题:学术品牌影响力不够大

整改:一是打造学术名刊。出台《<学习与实践>杂志与顶尖学者合作办法(试行)》,加大与顶尖学者合作力度,从2020年第1期起,先后刊载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虎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卢现祥教授等国内顶尖专家学者的文章,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二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创新工程”,专项设置2020年度“特色学科建设计划课题”,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研究。在《学习与实践》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栏,聘请多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为专栏提供审读、校读意见。三是加快学术品牌培养。推动青年学者攻关团队的高质量建设,在法学、文化、生态等领域成立青年学者服务团,加强青年学者传、帮、带。加强“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研究中心”品牌建设,整合单位力量加强武汉地区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每季度推出一份武汉地区意识形态情况分析报告。

问题:核心智库建设滞后

整改:一是加快学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培养。制定出台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把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力争5年内培养20名学科带头人,形成8-10个特色学科。结合学科带头人培养,依托重点研究项目组建多学科攻关团队,着力提升重点品牌学科的影响力。二是强化决策咨询服务。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武汉发展实际,聚焦加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设置“武汉新一线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战略路径研究”“武汉‘服务业倍增计划’对策研究”等重点课题。目前已完成部分课题研究并提交市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三是加强研究成果转化。制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运遗产研究课题专项工作方案》,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加快研究进度。截至目前,各子课题初稿已基本完成,拟于9月底前完成终稿并实现成果转化。

问题: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不到位

整改: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善《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理办法(暂行)》,修订《武汉社科讲坛管理办法》,细化管理措施,加强对学术讲座、科研项目等全过程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完善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报批报备制度,每半年对讲课、公开宣讲、对外采访等进行一次检视。二是强化阵地建设。2020年1月,建立开通市社科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疫情期间,发布市疫情防控有关政策,刊发我院干部职工投身抗疫工作的简报等内容,进行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三是疫情期间,组织专家加强科学研判,强化正面引导,先后向市政府呈送相关决策咨询报告6篇。

武汉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

问题:改制改革担当作为不够

整改: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对外学习国内兄弟院所改制改革经验,对内查找学科、产业、管理等方面短板,研究形成《市工科院改制改革及顶层设计调研报告》《市工科院转制改革及顶层设计初步方案》。二是积极推动相关改革工作。成立市工科院改制改革工作专班,结合市委巡察及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形成《市工科院改制改革方向思考及建议》《关于推进市工科院改制改革的报告》,为推动改革明确方向。三是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制定《市工科院“一体两翼”业务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就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发展等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可行发展路线。

问题:重大投资决策草率、成果转化效益低下

整改:一是健全党委议事决策机制。修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将直属全资公司的重大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纳入院党委决策范围。二是设立投资咨询委员会。邀请外部专家入库,为党委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降低投资风险。三是建立党委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把院属控股企业的高管全部纳入院管范围,将党的领导融入院属参控股企业,切实履行党委对院属企业的经营指导、监督管理职责。四是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制定《市工科院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规定》《市工科院促进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规定,打造有利于引导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加强对成果转化的监督和管理。通过整改,转化平台提质增效,院属企业扭亏为盈,“工科院科技园孵化器”在国家级孵化器复核中被评为优秀,移动互联工研院开发的复工复产“防疫通”系列产品在多地投入使用。

问题: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不力

整改:针对改制退休职工待遇偏低、身份转变人员养老保险断档、院属破产清算企业职工安置等多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成立“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建立市工科院联系群众和领导接访下访机制,党委班子成员带着问题深入调研、接访下访。协调多方筹措资金160余万元,为25名5年过渡期退休人员落实发放2016-2019年生活补助等;为改制遗留人员发放2017-2019年困难职工生活补助,补缴断档社保;对院属企业“工研光学”进行破产清算,拿出250余万元资金解决45名职工安置问题,拖延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情不够

整改:一是细化科研项目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充分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生态。二是加大示范推广项目支持力度。计划推广示范70项“四新技术”,重点支持服务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并明确重点服务主体及“四新”技术内容,纳入项目考核。三是推动“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双融合。2020年以来,策划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54项,同比增加20%;加快技术成果的中试、熟化及推广应用,推进“水生蔬菜系列品种”等26项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等方式转化,总金额达362.7万元,超过历年成果交易总数的180%。

问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温差

整改:一是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培训指导。二是强化服务实效。实施“领导包区服务”工程,与全市7个区40家经营主体对接服务,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目标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实施精准管理、“靶向”服务。联合创建科技支撑引领示范村11个,其中3个获批为省科技引领示范村。打造“乡村吹哨,科技报到”服务品牌,指导帮扶贫困村注册“毛家冲”和“木兰鑫品”集体商标,授权使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技术支撑”。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发挥科技特派员主力军作用,19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73名市级科技特派员与包区服务团队协同开展精准扶贫及包区服务工作。结合科技特派员工作,协助对接服务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申报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问题:从严管党治党落实不力

整改:一是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大力推进“支部建在学科上”,对优化调整后的29个研究室,实现符合支部组建条件的“应建尽建”,按程序开展新建支部选举工作。抓牢压实学科负责人“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建和业务工作“双带头”作用,富有农科特色党建文化的“大地上的党支部”获评市直机关党建品牌。二是主动防范廉政风险。规范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深入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等专项治理,完善建立各类制度56项,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三是严肃追责问责。认真落实巡察整改工作要求,规范运用“四种形态”,对41名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其中立案审查12人,清退各类违规资金237万元。(王敏谦 刘晓锋 齐贝)

(责编:张隽、关喜艳)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拆迁人 刑事案件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