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17:31:24来源:法律常识
实际借款20000元,借款合同中却标明为31300元,这让市民许先生着实看不懂,更令他追悔莫及的是,他糊里糊涂地签下了这份合同并开始还款。去年10月,许先生通过“友信普惠”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采取分期还款方式,每月还款1000余元,总计36期。今年2月,当他申请提前一次性还款时,平台方告知他还需还款20800元。“怎么剩余钱款竟超过了本金?!”直至此时,许先生才发现事情不对劲。
预缴服务费1万多元
许先生说,自去年10月签订合同后,他已正常还款三期,每月还款1012.9元。记者在该借款合同上看到,关于还款明细,合同中说明这1012.9元为本息款项,每月服务费为0,利息多少没有单独标注。令人不解的是,在合同后几页,又规定了许先生应付服务费,写有在获得借款后一次性预缴服务费11300元。也就是说,这一笔服务费许先生完全不知晓,平台方“偷偷”算进了借款总额中,所以合同第一页中,借款金额总计为31300元。“签合同的时候根本没人告诉我。”许先生懊恼道,他得到的是一份电子档合同,拿到借款2万元后,没仔细查看条款,吃了大亏。
没有回复态度敷衍
还款三期后为何还剩下20800元,以及每月1012.9元是如何计算而来的,这两点让许先生十分不解。他拨打平台客服热线反映,对方解释为“违约金”,这让他难以理解。
2月13日上午,记者致电“友信普惠”客服热线。在记者表述完许先生的情况后,接电工作人员称“必须借款客户本人用借款登记手机来电才可以处理”,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客户信息。
接着,记者又联系到许先生借款的“友信普惠”肇嘉浜路营业部。电话中,一位工作人员回应,已经记录下了许先生的诉求,将直接联系客户本人协商,但不会回复记者。之后,对方便匆忙挂断了电话。
许先生表示,此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乱象不断,面对客户口头上是一套话术,落在纸上的却是不一致的内容。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整顿互金平台“阴阳合同”等混乱现状,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