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7 06:13:04来源:法律常识
记者 黄 岩
张彪的手机人称“彪哥热线”,全天不“打烊”。
张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副局长,今年58岁。“有事找‘彪哥’”,百姓口口相传的不仅是一个电话号码,更是一份群众对法律的信任、一份重如山的寄托。
12月3日,刚参加过“202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从北京回来上班的第一天,张彪就忙着接听一个又一个热线电话。“群众咨询问题,必须解释清楚,只有听到他们说‘明白了’,我才能放心挂断。”张彪说。
张彪在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一线工作了37年。“老百姓没钱也能打官司,没钱也能打赢官司”,“彪哥”的话,让百姓印象深刻。
常年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王德庆同张彪相识于5年前。当时,王德庆和30多位工友的工资被拖欠了5年,寒冬腊月,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张彪逐个向工友了解情况,终于从带班工头手里“挖”出一张记工单。凭着仅有的证据,张彪跑法院,通过法律援助指派律师。最后,涉事企业同意庭下和解,30多位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被拖欠已久的55万元工资。
“类似这样的案子不少,必须帮助弱势群体。”张彪说。但他同时表示,调解不是“和稀泥”、说好话,而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纠纷随机应变。
这些策略都在“彪哥”总结的调解工作“十步法”里。理清思路,依法调解;把握时机,处理及时;语言到位,恰到好处;合理安排,适时介入;掌握政策,耐心工作;坚持原则,敢于承担;打开思路,多动脑筋;相互理解,换位思考;依法依规,敢于碰硬;注重调解,有助和谐。张彪给同事讲课,从来不拿讲稿,案例张口就来。“十步法”在阜新全市推广,被喻为司法行政系统的“调解真经”。
其实说到“精髓”,就是用心用情去沟通。“土炕上盘腿,笸箩里卷烟。坐在炕头,抓起老农民的旱烟叶一卷,他们保准和你打开话匣子。”张彪笑着说,距离拉近了,话说开了,道理讲明白了,矛盾就化解了。
这些方法和技巧是张彪走遍阜新县36个乡镇、381个村,接待当事人3万余人次,逐渐摸索出来的。张彪用一句话概括:“情在前,理在先,法律约束在后面。”
2018年4月,因种种原因,部分群众阻止某重点交通项目施工。工程不等人,如果不能尽快施工,就不能按时通车,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接到任务,张彪第一时间带领工作组进村,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去老乡家,一家一户地唠,耐心听取群众诉求,把国家的补偿政策讲清。三天时间,梳理出群众合理诉求13条;一周时间,群众思想工作做通了,路也通了。张彪说:“如今我路过那里时,心里总有一种自豪感,因为那里也有我的一份付出。”
难度大的调解工作,总是少不了“彪哥”的参与。粗略算来,张彪妥善处理过突发性人员伤亡案件50多起,为政府直接或间接减少了经济损失,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仅在今年,张彪就处理了4起意外伤亡案件。今年6月底,阜新县连降暴雨突发大水,大固本镇4名群众执意涉险通过漫水路,不幸溺亡。接案后,张彪面对情绪激动的死者家属,苦口婆心地开导,将心比心地安慰,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他们认识到了错误,我们也给予了一定司法救助。”张彪说,坚守法律尺度,寻求人性温暖,讲原则,一样能温暖百姓的心窝。
张彪的办公桌上和卷柜里,一摞摞厚厚的笔记本格外引人注目。翻开来看,一个个他调处过的纠纷和案件跃然纸上,有因赡养老人闹家庭矛盾的,有邻里之间因宅基地产生纠纷的,有对交通肇事索赔不满的……3800多个案子,从介入由头到调解过程,从谈话方式到解决方案,记下了调解的苦与乐,也记下了矛盾的争与息。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让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心相通相印。”“彪哥”是这么说的,也是一直这么做的。他最早亮出“共产党员先锋岗”的牌子服务百姓;他开设农民工“绿色通道”;他将法律服务模式由“在家等”变为“走下去”……
如今,老模范又上了报告台。在“202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典礼现场,张彪说:“别看我快退休了,有法律上的事儿,随时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