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律师为我们辩护,刑事案件律师不能教当事人怎么说

时间:2022-11-23 15:58:11来源:法律常识


“口供”,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案件的陈述和辩解,曾经被称为“证据之王”,意指口供这种证据对定罪发挥着重要作用。极端的是,没有口供,办案机关就没法定案了。因此,办案机关会想方设法获取被告人认罪的口供,甚至使用刑讯逼供手段。


这或许也影响到被告人及其家属对口供的重视。当事人总是问律师,我在公检法面前该怎么讲,怎么讲才对我有利,即使在面对着不利的证据时,当事人也有这种想法,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当事人怎么讲决定了有罪还是无罪、罪重还是罪轻。


家属也让律师去会见时,教教当事人怎么说,当事人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不会说话。有的家属就觉得自己的亲人不可能犯罪。


律师要不要教当事人辩解,本质上属于如何辅导当事人的问题,本文不予探讨,只是着重其中的原因。


面对导致自己失去自由的指控,一个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说清楚,好让办案人员理解自己的冤屈,恢复自己的自由。或许没有人愿意行使沉默权。想说清楚,或许是沉默权的另一种表现,我可以不说话,也有权利把话说清楚。做个哑巴,总是不受人待见的。


应该说,当事人及其家属重视口供,是符合口供作为证据种类的规定的。有时候,当事人的辩解真的决定了其有罪还是无罪,比如发生在封闭空间范围内的强奸罪案件,被告人的说法与被害人的说法不一致,被害人的说法又与客观证据存在较大出入,指控被告人强奸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告人把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如果明知他人是用于电信诈骗的,被告人可能会构成电信诈骗的共犯;如果以为他人是用于合法用途,那就不构成共犯。


但是,也要看到,口供只是证据的一种,不是证据的全部。证据本身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特点,口供也不例外,也可能是不真实的。认定事实要综合所有证据,当事人仅凭自己的口供,就试图达到无罪目的,有时候可能并不现实。


比如,被告人在过海关通道时,行李箱被搜出一包冰毒,被告人辩解自己不知情,是别人放进去的,但是提供不了该人的具体名字、地址、身份等信息,上面可能还有自己的指纹,单纯靠自己的辩解就很难让人相信了。


这时候,辩解变成了狡辩,企图靠口供颠倒是非,并不现实。律师会发现,会见当事人的时候,他说自己没干过这件事。律师阅卷后,才发现这个当事人说谎了,于是形成一种观念:千万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当事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要理解当事人。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他是“坏人”,但律师既然为他辩护,还是要尽量去理解他,站在他一方。当然,这并不是说律师要对当事人所有的说法照单全收。


以真的犯错的人而言,有的人面对错误的指责,就是不认错,试图通过说谎来掩盖错误。这可能是一种人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法律会保障他拒不认错的权利。如果他真的那么理性,他可能就不会犯错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犯错,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是那么轻易地改变,即使是律师也不可能去改变。律师综合所有的证据,告知当事人的真实情况,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说法,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被强迫认罪。


作者:黎智鹏,广州律师,法学硕士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