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00:57:13来源:法律常识
近期,“男明星猝死离世”“25岁姑娘生日当天立遗嘱”成为热门话题,引发公众担忧年轻人的健康和未来,关于年轻人立遗嘱的讨论也随之愈烈。那么,年轻人立遗嘱真的是“厌世”“怕死”吗?
//
年轻人订立遗嘱是惧怕死亡吗?
//
据悉,“25岁姑娘立遗嘱”当事人是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她表示“因为你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才来”,立遗嘱是为了如果意外发生,能够不留遗憾。并不是网传所谓“厌世”“怕死”。
这并非个例,年轻人立遗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据中华遗嘱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光是立遗嘱的90后就有178人。
对于一向忌讳死亡的中国人来说,这些立遗嘱的90后可以说是“开了先河”。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的生死观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订立遗嘱并不是年轻群体对于死亡的焦虑,而是他们选择用订立遗嘱这样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给自己一个合法的保障。
那么,立遗嘱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
//
立遗嘱,这些误区需注意
//
误区1 遗嘱必须公证才有法律效力
遗嘱分为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公证遗嘱、口头遗嘱、视频遗嘱、见证遗嘱等,而通过律师立遗嘱,事实上也是见证遗嘱的特例,因为律师身份特殊。任何形式的遗嘱,如果程序操作正确,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很多人将遗嘱、继承、赠与弄混淆了。在所有遗嘱中,公证遗嘱是最权威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做过遗嘱公证,他之前所立的遗嘱,要经过法院最终裁定,方能奏效,但它本身是有一定的依据性的。
误区2 遗嘱就是划分财产的
事实上,遗嘱内容范围广泛,遗嘱并不仅仅是处置财产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交代身后事的。比如,在当事人辞世后,他需要交代亲人、朋友要做的事情,也可以划分到遗嘱内,生前想交代的各项事宜,也都可以通过公证的形式落于书面。
误区3 遗嘱都是人“快不行了”才立的
“立遗嘱宜早不宜迟,如果当事人到了表述不清的时候,我们会拒绝做遗嘱公证。”资深公证人员提醒,为了确保遗嘱效力,立遗嘱人必须精神正常、神志清晰,同时能说能听能写,不少老年人因为中风或痴呆,沟通表达能力受限,就无法办理遗嘱公证。
误区4 立了遗嘱就一劳永逸了
并不尽然。首先,保证所立遗嘱合法有效;其次,遗嘱对财产及财产清单表述应清晰明了(财产数额、以何种形式存在、在何处等);再次,遗嘱应保存好,并告知知情人。
尤其对年轻人来说,遗嘱立下之后,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财产的增多,会出现新增财产不在遗嘱范围的情况,当事人需重新立遗嘱以变更或撤销之前的遗嘱。当事人遗嘱中没有涉及的财产,则依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误区5 遗嘱只能立给亲人
很多人认为,遗嘱的受益人只能是亲人,这是误区。受益人可以是亲戚,也可以是朋友、同事等等。除了法定的继承人之外,其他遗嘱受益人得到的是“遗赠”范畴。
误区6 立遗嘱需要法定继承人接受
有的人以为只要是法定继承人就有权利继承遗产,即使是立遗嘱最终的分配方式也一定要让所有的法定继承人都同意并接纳。
事实上遗嘱是被继承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行为,只要所立遗嘱是自己真实意愿的表示,且内容合法有效,遗嘱就是有效的,立遗嘱不需要征得他人的同意。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综合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法制日报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