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07:52:09来源:法律常识
昨天,福建一个光头律师张律师“代表网友”去九江看望许妈和姚爸,并且在晚上进行了直播,引起了很多人围观。
直播中,许敏说得最多的是“感谢”,感谢广大网友和正义之手的支持帮助,表示将继续彻查真相。张律师说得不多,只是表示去看望,希望能帮助他们。
声明一点,张律师并不是许敏的代理律师,许敏的代理律师是李圣。
还有一个公益团队叫“佩鑫文化”,她关注的不仅是追查真相,还包括“如何追回熊手中扎捐款”,之后还要发动“一千万以上的人,联名要求:全国人大常会修法,查(偷换孩子的主谋真凶)。”
包括很多热心的网友,把举报电话都打到了江西、河南两省的公安厅和国家公安部,要求对这件事进行彻查。
首先,毫无争议的一点是能起到积极作用,最起码在舆论上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不让这个事情因为某些原因冷淡下去,被冷处理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事件肯定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至今没有阶段性的调查结果公布,那也说明这件事还是比较麻烦,并不是我们原本想象中的只要把几个当事人关起来一审就能得到答案的,肯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涉关的人员,所干的事情、所承担的责任,都要捋清楚,也只有这样才能“定论”,对得起离开的姚策,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但是个人觉得,公益组织和个人不同于执法部门,没有执法部门所具备的一些合法的调查资质和手段,也没有得到当事人的法律授权,他们能接触的事件的“核心”或者证据,大部分可能来源于“道听途说”,然后再去追溯源头,进行考证,这些工作可能公安机关也在做,而且做的更专业。
公益组织和个人的出发点肯定没错,毕竟人多力量大、智慧多,而且他们的消息渠道也非常多,比如有些证人面对民警还有所顾忌,就只说一些表皮的东西,而面对这些公益组织就“放松多了”。
那么能不能去伪存真把这些有用的东西交给办案民警,既能节省时间,还能提高效率,而且民警用的手段要多得多,还是合法的。
其次,无论是蹭流量也罢,还真正地想为这件事出一把力,都要遵循事实和法律,在调查或者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触犯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的私生活,不要进行谩骂、污蔑和中伤,以免沾惹麻烦,把自己搭进去了,给调查带来新的难度。
现在是法治社会,假如你虽出于“正义”,但是因为没有把握住尺度,比如骂得过火了,结论武断了,人家是会起诉的。伸张正义首先还是要保护好自己。
最后,事情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不能“善了”了,作为当事人的另一方,杜新枝和郭希宽应该发声了,既然没有做,为什么不能和许敏一起共同追寻真相,把自己知道的、28年前经历的、原原本本地给公众做以解释,假证办就办了,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但在“错换”和“偷换”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上,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