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03:24:33来源:法律常识
如果放在十几年前,听到有人从体制内辞职下海,大家一定会惊讶不已;但是放在当下社会,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或者说是理解当事人的做法。
我身边也有几位跳出体制下海谋生的同事和朋友,他们从思考辞职这个决定开始,到递交辞职书,再到正式办理辞职手续,他们的心境变化都是从犹豫走向忐忑,再从忐忑走向轻松,最后变得坚定而又满足。
他们辞职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为性格原因,不喜官场文化;有的是因为对原先的工作腻了烦了,想换个新的工作环境;有的是因为个人发展到了瓶颈难以突破,索性辞职换个工作;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负担重,出来多赚点钱。
但我认为,他们都是一群“自由的精灵”,要么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要么追求行动上的自由,要么追求财务上的自由。
1、“律师”这个职业是座桥梁,帮助他们从甲方走向乙方,本质都是服务业。
身边辞职的同事和朋友,多数辞职前干的都是技术活:2个司法系统,1个环保局,1个执法局,还有3个是经济部门出身,这些人当中有一半当了律师,一半去了企业。
把律师当第二职业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工作都是跟法律打交道,或者把法律作为尺子去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理合规,所以看似律师和原先岗位是两个两个不同的岗位,但是工作性质都属于法律这个范畴,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涉法律知识的运用都是相融贯通的。
同时他们当了律师后,依旧没有抛弃原先工作经验,只不过身份从甲方变成了乙方:比如原先搞刑事的专攻刑事案件,原先搞经济案件的专攻经济案件,原先搞环保执法的就专攻环保污染案件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你原先工作从事的都是技术活,那么辞职后通过司法考试,去做律师,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2、原先工作单位的工作,其实也是在变相培养潜在优秀律师。
首先,偏执法类工作岗位都需要熟悉某一部法律法规,平常工作重心就是围绕或者依赖某部法律进行,有些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应职业证书。
其次,相比律师事务所档案资料,某些单位就是一座大型案件资源库。无论你有没有相关法律基础,只要肯沉下心、花心思去钻研这些档案资料,短则3年,长则5年,积累的经验足以媲美那些从事律师岗位却没有专精领域律师10年行业经验。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试想一下,当一个熟悉甲方流程和甲方分析问题的角度后,再去从事乙方的工作,是不是更加得心应手?
尤其是原单位的同事也将是当下及未来的人脉资源,或多或少都会给律师事业带来一定助力。
4、律师行业也是个半垄断性质的行业。
首先,律师行业最大特点就是:入行时间越长,知名度越高,积累越久,案源越多。这就说明随着时间、经验积累,律师行业发展空间很大,而且只要你愿意、只要时间允许,不存在行业天花板。
其次,律师行业更加符合“二八法则”,甚至称之为“一九法则”也不为过,这一点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更加明显。
以广州为例,按个人收入划分可分为6个档次:20万以下、20万到50万、50万到100万、100万到300万、300万到1000万、1000万以上。其中,1000万以上的大律师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律所主任和大所高级合伙人以上级别的。到了300万,基本上就可以算是成功律师,有成为大所高级合伙人的资格。
古代打仗,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当下辞职前,肯定也会做好多方面准备。
1、调整好心态。
心理准备除了岗位变化带来心理上落差外,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方面更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律师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出去之前,认为外面海阔天空,辞职了感到如释重负,等到真的踏出那一步,发现外面也是风吹浪打,面对未来保障也是诚惶诚恐。
2、做好资金准备。
万事开头难,刚辞职做律师的时候,案源少,所以收入大抵是不高的;因此,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会为自己准备好辞职过渡期所需的资金,用以安慰初期焦虑和挫折。
3、家庭有效沟通。
辞职前,肯定会和家人沟通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毕竟孤军奋战的滋味不好受。
总的来说,公职人员辞职大多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至于选择律师作为自己第二职业,大抵是因为原先工作和律师工作存在某些共性,或者原先工作经验能帮助自己在律师行业提供助力、更快打开局面,达到自己辞职的预期状态。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辞职日记《我的后半生》中写道,“42岁虽然没有了25岁的优势,可是再不开始就43了”;叔本华也曾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写道,“从愿望到满足又到新的满足的不停的过程,如果辗转得快,就叫作幸福,慢就叫作痛苦;如果陷于停顿,那就表现为可怕、使生命僵化的空虚无聊。”
既然选择了辞职,又选择将律师作为第二职业,那就请全力以赴吧,毕竟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
我是@事业单位搬砖狗:3年乡镇街道基层工作经历,3年市本级机关单位工作经历;体制职场规则的观察者、解读者。关注我,一起了解体制内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