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7 00:53:02来源:法律常识
张斌
1969年1月出生于山西朔州,吉林大学法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2007年,创建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曾任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共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委员会副书记、中共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纪律委员会书记等职务。现担任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自成为执业律师以来,张斌与深圳经济特区共成长,助力深圳经济特区法治建设,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律师界的模范代表。
三十载律师路栉风沐雨,从1994年进入律师行业以来,我为自己的职业自豪,我深深地热爱着法律事业。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只有恪守服从和信仰法治的态度,杜绝违法违纪,践行社会责任,坚守底线正义,才能在法律服务工作中享受职业荣誉感,不辜负自己在法学院的青葱岁月和法治梦想。
四十年征途砥砺前行。深圳的发展,一靠创新,二靠法治。一个城市的法治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营商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环境。法治建设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来了就是深圳人”,是一种包容,更是一种接纳,深圳这片热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美好。
壹
深圳是一座尊重人才、愿意重用人才的城市。它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只要你想干、能干、敢干,你就有出类拔萃的机会。
力排众议
坚定选择南下深圳
1994年的夏天,我从吉林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怀抱着“永不言败的恒心和舍我其谁的自信”,背起行囊,南下深圳,开启了鹏城之旅。
来深圳前,我面临着不少阻力。我是山西人,家里人希望我毕业后回到山西工作。吉林大学希望我能留校当老师,我的很多朋友去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工作。在他们看来,当时的深圳发展前景还不明朗。但我觉得这座遥远的南方城市潜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我相信,在这片热土上能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凭着一腔热血,我来到了深圳。
那时候买不起飞机票,我坐在火车上憧憬着即将展开的新生活。一下火车,一股热浪袭来,内心却隐藏不住喜悦。在我的眼中,东方风来,满眼都是春潮涌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当时恰逢广州有一个招聘会,很多深圳的企业都在那里招聘,我在最后一天赶到了广州的人才市场。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我看到深圳的一家国企在招法务人员,恰巧那天总经理亲自过来招聘,我递上简历,他看了后,觉得我是个人才,马上让我周一去单位进行第二轮面试。第二天,我从广州赶到深圳,面试完,人事部门的人跟我说,单位有指标,毕业了马上可以落户深圳。就这样,我正式开始了在深圳的人生之旅。
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在深圳这个新兴的城市站稳脚跟,生存下来。
种下一粒
开律师事务所梦想的种子
入职伊始,公司正在做股份制改革,需要学法律的人才,我恰好能发挥所长。深圳是一座尊重人才、愿意重用人才的城市。它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只要你想干、能干、敢干,你就有出类拔萃的机会。我的能力从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锻炼出来,实习期间,我每个月的工资2500元左右,到了年底,我收到了一万多元的年终奖。一下子成了万元户,我觉得自己的“小目标”实现了。
那一年,我拿着奖金为自己置办了一套西装,还没穿上,就有一个同学来跟我借西装。他说:“大哥,我要穿着西装,找一份像样的工作,没有西装不行。”结果他就穿着我的西装,找了大半年的工作,如今他已经是国内基金管理人行业里响当当的人物了。后来聚会,我们做了一首小诗专门调侃这件事。
1994年正式入职没多久,我跟着领导加入了深华集团法律部,一做就是十几年,开始的时候,每天都要打官司,一年有几百起案件要做,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甚至我的太太也要陪着加班,做我的打字员。但是也得益于这段经历,我迅速成长了起来,让我对法律行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未来也有了更长远的规划。
虽然在企业中担任的职位越来越高,但是我总觉得距离法律一线的工作越来越远。我给自己定下了又一个小目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贰
文化建设一定要像种树一样,不断去浇灌。就这样,我们逐渐形成了以家文化为基础,以团队文化为核心,以学习文化为支撑的律所文化体系。
辞职创业
创建卓建律师事务所
2007年,我从企业辞职,决定二次创业,创建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做出这个决定后,很多人阻拦我,他们认为我的性格太实在,脸皮还薄,社交能力也不强,怎么拓展业务?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一年,我38岁。如果说,二十几岁凭着一腔孤勇南下深圳,那站在临近四十岁的节点,辞职创业,可以说是破釜沉舟了。那时候我们只有三个人,同时出击,当时深圳的户外气温能达到40℃,我们顶着烈日跑了一整天,陪客户联系业务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回到家里也不敢跟太太讲,只能硬着头皮一个劲地往前冲。
▲张斌在创建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之初就带领律师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所幸,深圳是一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鼓舞了很多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不同的梦想,共同拼搏。在不断跑业务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只要我们能用真心去对待对方,用专业能力去帮助别人,不辜负客户的期望,一定能够打开一片新天地。
像培育树苗一样
锻造律师事务所深厚文化底蕴
也是在这时候,我逐渐发现律师行业也存在着“文化沙漠”,从前在企业所领略到的文化建设引发了我的思考,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灵魂是什么?渐渐地,一个答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想创立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律师事务所。”后来,我在团队中定下了家文化、团队文化、学习文化三个核心文化理念。
作为一名律师,大多数时候都是单打独斗的,对组织缺乏归宿感和依赖感,最开始提出家文化的概念,是因为我希望每一位在卓建的律师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当年我们只要有年轻人结婚,整个律所的人都要上去表演节目,帮忙操办婚礼。如果碰上实习律师拿到执业证,我们也会吆喝着聚餐。大家其乐融融聚在一起,在家庭的氛围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学习的喜悦。
我一直认为进行文化建设,一定要像种树一样,不断去浇灌,当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就会变成一种生态。这是一朝一夕,每时每刻悉心浇灌出来的成果。就这样,我们逐渐形成了以家文化为基础,以团队文化为核心,以学习文化为支撑的律所文化体系。现在,这个文化体系已经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成为卓建律所发展强大的软实力。
从2007年7月16日创立卓建律所至今,当初的“三杆枪”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的五百多人,我们也从小小的办公空间搬到了市中心福田的办公楼。在我看来,卓建的发展离不开五大因素,一是卓越的领导团队,作为领导,不仅要能够鼓舞团队的干劲,也要带着团队实现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共生;其次,我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共建文化是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强力支撑;第三,“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家大律师事务所靠的是制度管理,健全的制度体系为卓建一体化运营发挥了积极作用;第四,创新为律所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最后,是尽可能地提供一流的软硬件设施,通过多种高科技来满足快速的商业节奏对客户法律服务的需求。
“做一个好人,尽律师责任”是卓建律所的核心价值理念。首先,法律是有温度的,法律服务应该充满善意,积极去消解矛盾。其次,我们要勤勉尽职、规范专业且全心全意为当事人服务,尽一名律师的责任。作为卓建律所的律师,我一直强调,我们要有“三心”,即:“仁心”“热心”和“匠心”。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律师一辈子的修行。
叁
参与推动法治建设是我们的梦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我们千千万万法律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期望。
创新普法模式
让法治理念深入人们心中
在深圳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我们逐渐强烈地意识到与科技兴国之路并行的,应该有一条法治建设之途,国家的复兴需要对法治的追求和信仰。
建设法治社会最难的是如何让法治和法律意识深入老百姓的心中。在我过往的职业生涯里,遇到过许多被法律问题困扰的人,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还是寻常家庭的普通百姓,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怎么利用法律的武器解决问题。我觉得法律人不仅要做好专业服务,也应该进行公益普法。
我萌生了传播法律文化,推动全民普法,将法治推广到全社会的想法。我要成为法治普及传播的宣传员。这个时候,我的大梦想逐渐成形:在中国的法治建设之路上,我们想汇聚一群真正愿意为深圳法治乃至全国法治建设作出努力的人。
2014年,由卓建律所发起了大型公益普法活动“民断是非”,汇集了深圳一批热衷公益的法律人。每期“民断是非”都会在确定一个法律辩题后邀请不同代表组成辩论队,以正反双方辩论比赛的形式就议题进行辩论,结束后由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委就该法律问题与辩论队表现进行点评,最终投票决定结果。我们把市民请进辩论场,倾听他们的声音,解答他们的问题。这种创新的普法模式,深受市民的喜爱。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如期举办,市民还会在公众号留言询问。
▲从2014年至今,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一直坚持举办“民断是非”公益普法活动。
“民断是非”举办至今,有8年多的时间了,这些年里我们风雨无阻,来往于深圳图书馆的报告厅,为市民朋友带来一场场法律界的思想盛宴。在我看来,“民断是非”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它具备创新性和交互性,以往的普法活动大多是单向输出,老百姓的接受度低,只能肤浅地了解法条,但“民断是非”活动能够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实时交互,并能通过辩论揭示背后的法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其次,以辩论的形式展开,有助于培养法律人的法治思维,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诉求。
“民断是非”作为律师界的品牌活动,获得了高度认可:2014年,入选深圳“十大法治事件”提名;2018年,被纳为深圳市“公民法律素质提升”资助计划项目。后来,“民断是非”活动还被写进了深圳法治建设规划中,并向中央政法委做了汇报,成为了全国经典的普法栏目。
2015年,卓越律商正式成立,全面接管法律文化传播活动,成为了我们法制宣传的一面旗帜。我们建立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不断地推出法律宣传的帖子。“民断是非”的线上微缩版“每日一段”,每一天都会提出一个热点新闻征求广泛意见,并且形成调查报告呈送政府部门,用民声来辅助法治建设,也用法治来回馈民声。
以绵薄之力推动法治建设是我们的梦想,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我们千千万万法律人的终极目标,更是每一个普通公民的期望。很多朋友说,我为了做公益普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甚至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回报。但我觉得,普法是一种公益行为,正是因为有不理解我们的人,普法工作才有必要不断坚持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法治观念逐渐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法治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获“中国律界2017-2020公益影响力组织”荣誉称号,张斌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肆
一个城市的法治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营商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环境。法治建设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2019年,为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深圳市司法局提出要求,为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但从实际出发,如果由律师上门进行体检服务,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提供详细的企业材料,这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
当时的深圳市司法局领导提出,深圳是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城市,是科技之都,我们要创造一种新的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法律科技相结合,做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自测系统。
那一年春节前夕,我正在整理年末的工作,突然接到了市司法局领导的电话:“张斌同志,你有创新精神,能不能牵头开发一个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春节后上线。”当时我在内心迅速盘算了一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研发一个新系统,实现从零到一的应用突破,中间还隔着春节假期,难度可想而知,但我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挂完电话,我开始紧锣密鼓地组建团队,调了一批精兵强将,除了除夕当天放假,近三十人的队伍,每一天都在全力冲刺。从最开始的策划构思,到大数据内容的搜集整理,再到最终技术层面的落地测试,每一步,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却走得十分坚定。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成。
围绕深圳市司法局的要求,团队融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吉林大学、卓建律师事务所、聚法科技有限公司、卓越律商法律文化公司等社会力量,逐步完成了自测系统的开发。2019年2月,“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正式上线,在全国率先推出普惠式、可选择、便捷化的“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
这个系统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的热烈欢迎,他们通过该系统,可以智能检测涉诉风险,并能即时地看到公司的法律风险在同业中的水平,这对于企业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深圳要打造服务民营经济的城市法治范例,营商环境是着力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后来,我们开发的系统还得到了司法部的法治创新奖。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
美好生活的多种可能
三十载律师路栉风沐雨,从1994年进入律师行业以来,我为自己的职业自豪,我深深地热爱着法律事业。去年年底,我辞去了卓建律所的主任职务,把律师证交给了市司法局保管,不再接任何案子,成为了深圳市律师协会首个全职会长。
接过律协会长这一棒,对我来说,既是莫大的鼓舞,也是巨大的挑战。刚上任时,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很多时候总是在思考,在任期内我要怎样带领律协更上一个台阶,向广大会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开局就是冲刺,我们只能只争朝夕地奋斗。
2021年,深圳制定并发布了《深圳市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其中对法治环境提出了要求。一个城市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好不好?我觉得一个核心的指标要看这个城市的律师队伍够不够强大,服务质量高不高。它是检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是没有独立利益的,律师背后站着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人民群众。因此律师的权利如果得到了保障,那么当事人,也就是人民的权利也就得到了保障。
今年5月,《深圳律师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我们团队从规划起草,到研讨定调,到最终完稿,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持续推进深圳律师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强力推动‘四军八化’建设,打造以标准、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要把深圳律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职业水准一流、专业水平卓越、市场认可充分、国际声誉领先、社会责任彰显的人民律师队伍”,这是未来几年的总目标。
四十年征途砥砺前行。深圳的发展,一靠创新,二靠法治。一个城市的法治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环境。法治建设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来了就是深圳人”,是一种包容,更是一种接纳,深圳这片热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美好。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只有恪守服从和信仰法治的态度,杜绝违法违纪,践行社会责任,坚守底线正义,才能在未来漫长的法律服务工作中享受职业荣誉感,不辜负自己在法学院的青葱岁月和法治梦想。
出品:深圳市政协深圳晚报社
总策划:林洁
策划:乔恒利
监制:尹昌龙 王蕾 叶晓滨
顾问:黄玲
统筹:林航 赵青 陈莉
执行:王硕 成功 郑舒琪
口述时间:2022年6月3日
口述地点: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采写撰稿:深圳晚报记者 李哲哲 吴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