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07:08:51来源:法律常识
常熟市司法局重点为特殊困难群众、农民工、妇女儿童等提供优质法律服务,通过把好“四道关口”深化全流程纠纷化解。
一是把好基础建设“起跑关”。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动态更新调解组织、调解员名单,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市、镇、村三级调解员培训,建立人民调解员实训基地,探索调解员技能提升新方式,织密网络、提升技能、有效解纷。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各类调解组织508个,专兼职调解员1855名。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农民、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突出调解工作的人文关怀,加强调解法、法律援助法的学习宣传,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协助其完成申请。在司法所建设中重视便民性,强化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员、律师等值班制度,设置残疾人通道、电梯等,推广无人律所的使用,遇聋哑当事人,邀请手语老师进行翻译,减少法律服务障碍。
二是把好矛盾排查“稳定关”。各级调委会常态化开展纠纷排查,推动调解员融入网格,网格员作为兼职调解员,组织司法所、各调解组织主动深入村居、企业等,实行拉网式、滚动式、全方位摸排,确保纠纷发现在早。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经验,完善网格化非诉讼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及“数字门牌+矛盾纠纷”闭环管理,强化线上解纷功能。落实矛盾纠纷三色预警机制,依据纠纷化解难易程度、影响大小等分为绿色、黄色、红色等级纠纷,明确各级纠纷排查预警主体,实行分类调处、分级负责。加强疫情期间、节假日、特殊时期24小时值班制度,设置信访接待室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并分流至相关科室处置。建强“访调对接”机制,在市信访局设立非诉讼服务中心分中心,安排专职调解员值班,简易纠纷及时化解,减少进入信访程序的纠纷。
三是把好纠纷化解“冲刺关”。发挥非诉讼纠纷化解综合平台作用,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仲裁等非诉方式,强化组团式纠纷化解。加强市劳动争议调委会、调解工作室建设,各镇(街道)劳动所工作人员作为兼职调解员,着力化解涉农民工的欠薪纠纷、工伤纠纷等,必要时通过劳动仲裁保障其权益。加强律师进所、律师值班等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普惠型法律服务,鼓励律师参与纠纷调处,提升群众满意度。发挥家事调解工作室积极作用,强化与妇联部门的联系,在化解家事纠纷、解答咨询的同时做好宣传引导,为弱势的妇女儿童提供帮助。发挥11家异地商会调委会作用,着力化解商事纠纷和企业内部矛盾,尤其是经营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利用商会抱团优势和调委会润滑剂作用共渡难关,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把好回访研判“长效关”。建立满意度测评机制,严格实行矛盾纠纷调解结案后的回访制度,拓展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巩固调解成果,同时注意经验总结,将典型案例整理汇总,做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预防一批。建立每周、每月研判制度,利用“智慧司法所”平台上传研判报告,加强重大矛盾纠纷登记,对纠纷发生趋势进行预判,并做好预案。针对易反复的纠纷,如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物业纠纷等,在调处成功后,仍及时关注纠纷动态,防止矛盾出现反弹。针对涉企的合同纠纷、生产经营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定期走访相关企业、商会,快速了解企业困难和最新动态,确保纠纷不反复。
(来源:江苏政府法制网)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