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14:18:16来源:法律常识
五一之后收到的交通事故咨询特别多,这是规律,每年都一样,大家玩开心的同时,乐极生悲的事也如影随形。
发生了交通事故,很多伤者很茫然,不知道赔偿规则,也不知道有哪些赔偿项目,甚至有些受害者把菜市场买菜那套理论也用上了,先开一口价,再慢慢去磨。
其实不然,交通事故赔偿不复杂,只要了解了过中道理,你都可以像律师那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交通事故受伤,你必须懂得与交警、对方司机、保险公司打交道,下文就是告诉你如何去搞定他们。
根据道路交通法第七十五条之规定: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目前,强制险垫付限额1.8万元,只要交警出垫付通知书保险公司就得垫付,不管责任是否有判。
如果肇事方有垫付能力的也可以先垫付,保险理赔时可以把垫付的费用赔给被保人,给肇事方提供了兜底保障。
虽然法律没有强制要求肇事方垫付医疗费用,但从人道主义角度讲,既然钱能从保险理赔拿回来,只是先行垫付给伤者治病,有能力的司机可适当垫付以缓解病人救治压力,也有利于后续的赔偿调解。
现实中,责任未出之前,交警一般也会叫肇事方先垫付一些费用,而大部分车主出于善良和交警给予的压力会垫付医疗费,甚至有部分车主会主动垫付。
只有极少数肇事方会采取“三不一没有”原则,不去探望伤者、不接受交警调解、不垫付,说没钱。
碰到这样的人,也有部分受害者家属会采取其他措施,让他不得不尽量垫付医疗费,毕竟伤者总能博得一些同情和支持。
交警在处理人员伤亡案件时不仅仅只考虑路权和优先通行权,还会结合中国和谐发展的国情。特别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案件,肇事方无责的概率非常小,除非有十足证据是故意行为。
再结合交强险的理赔规则,有责方要在限额内100%赔付,因此,轻伤小额案件几乎都是肇事方保险公司100%赔偿。
因为与医疗相关的医疗费、诊疗费、营养费等交强险医疗限额1.8万元;住院费、交通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在死亡伤残限额18万元;轻伤案件够赔了。
交强险只分为有责赔偿和无责赔偿,有责就限额内100%赔偿,其中交警认定的全责、主责、同责、次责都算有责。
据数据统计,其中80%多的人伤案件都是轻伤案件,只要交警不定肇事方无责,不管其他责任如何定,伤者都能获得100%的赔偿。
只有当伤势较重,医疗费用超过1.8万元,交警的责任认定才会影响伤者所得的赔偿,因为超过交强险限额的部分是另外的赔偿规则。
其中又细分为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
双方都是机动车,全责按照100%赔对方,主责按照70%,同责按照50%,次责按照30%。
如果有一方是非机动车,那么机动车方要在上面赔偿基础上多赔10%,全责按照100%,主责按照80%,同责按照60%,次责按照40%。
可见,道交法和交强险处处体现了保护弱者的立法精神,让伤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并获得适当的补偿。
知道了伤情,知道了理赔规则,不见得为了一点责任而盲目去争,做到有的放矢就可。
人伤案件的法定赔偿项目和标准在法律上非常明确的规定了,同时也规定了交强险先赔,超出部分商业险再赔。
还规定了受害方可以直接向肇事方承保公司提出索赔,且被保人没有赔偿受害方,保险公司不得赔偿给被保人。
以上的规定都是为了保护受害者,具体赔偿项目如下,伤者可以对号入座。
其中争议较大的项目要重点关注。
1、误工费
误工时间和收入损失往往是争议焦点,误工时间可以参照临床医生的医嘱,如果有残疾的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非残疾案件,伤者一定要跟临床医生沟通好,让医生在出院小结或医嘱中写明休养时间。
收入损失要根据受害方提供的材料决定,如果有固定收入的提供受伤前半年的工资流水就可,如果没有固定收入的就要想法找到其他佐证。
2、残疾赔偿金
受害方希望残疾等级越高,保险公司希望等级越低,而定残机构也不能完全做到公正,最终争议的解决可能要共同委托某定残机构出具报告。
3、护理费
保险公司往往只肯计算住院期间的护理费,但合理的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为止。如果临床医生在医嘱上有较明确的护理期限说明将大大有利于受害者。
护理日额也是常见的争议点,受害者往往难以提供护理人的收入证明。
假如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可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动报酬标准计算。
4、农村标准还是城镇标准
为了打破同命不同价的不公平待遇,从2020年1月份开始,在多省市开始试点统一按照城镇标准赔偿,目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采取了城镇标准,不管你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
总之,受害人想最大维护自身利益,举证最关键,材料越有利于自己,需求越容易得到满足,反正越被动,因此,受害方在治疗的过程中就要明确知道赔偿项目,并着手收集对应资料。
人伤案件处理看似麻烦,但只要掌握其中的道理,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