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律师找什么律所,青年律师选择律师事务所须知

时间:2022-11-29 06:35:51来源:法律常识

本文作者:分享经验的 文章来源:法律先生公众号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仅供交流,如有异议请私信联系删除


编者按:


最近正值招聘旺季,各家律所开始招纳贤士,对于想换所的青年律师和刚毕业的法学生们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于是,我们特邀了闫立新和古城两位行业大咖,从5个大方向,来解读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和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而本文的第一作者闫立新律师,在分析的同时,也分享了许多自己宝贵的经验。


本文共5793字,阅读约15分钟。


相信这15分钟,会给迷茫期的你一个很大的启发。

闫立新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任。

古城

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运营总监。



从我接触的律师和律所来看,大家对于招聘和入职这两件事好像都没怎么想明白。


前段时间刚刚和一个律所的主任交流人员招聘的问题,其中提到一个观点“律所层面不宜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律师,更不用说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合伙人,律所层面的招聘不是公开招聘,而是「猎头式」招聘,甚至是「整建制挖团队」”。


原因在于,律所层面,比如像我们德恒西咸这样的规模律所,大部分已经要求内部团队化,而对个体律师的需求度没有那么强烈,最希望招募的就是「整建制」的团队,但这样的团队加盟律所不像个体律师,需要经过一个相互选择、讨价还价、甚至资源匹配、发展承诺的过程.


我们很难想象,通过律所公号发一个招聘公告、在朋友圈晒几张招聘海报就能招过来一个整建制的团队。


但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大部分的律所都在律所公号发招聘公告、在朋友圈晒招聘海报,为什么大家还在做这件事呢?


原因也简单,这是“以律所名义为团队招募人员”,一般的流程是团队提出人员需求,而后交由律所行政或者人事发布,名义是律所招聘,而实际的招聘主体是团队。


可问题在于,不少团队对于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不清晰,导致招聘公告中的“选材标准”很模糊,几乎都是普适性的标准,比如“通过司法考试、拿到A证,工作有热情、积极主动,认同律所理念”。


这类的标准很模糊,硬性的要求就是司法考试和A证,其他都是“软性要求”,也很少涉及到能力模型的表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不想明晰选材标准,而是团队自身还不太清晰,觉得先把人招聘过来,然后再慢慢培养,根据团队的发展再确定合适的安排,现阶段团队业务比较紧张,先解决业务消化的问题再说。


在这种招聘模式下,作为被招聘一方的青年律师,就有点吃亏了,通过招聘公告、招聘海报看出不什么,只能多跑跑、多接触几家律所,再就是通过同学、校友、朋友关系打听打听,看哪家律所更适合自己,得到的信息零散而又太主观。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德恒西咸写了这篇文章,旨在帮助青年律师更好地选择,并通过好的选择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既然要选择就一定有选择标准,我们给出了青年律师选择“律所”以下五条标准。




01


看自己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青年律师在选择“律所”之前,建议可以先不要考虑什么律所或者团队,可以先试试用我们创设的“三看”原则,确定自己的执业发展规划。


第一看,看宏观。


这个宏观说起来有点虚,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趋势、地方政策方针以及我们行业内一直在寻找的“业务蓝海”


虽然宏观有点虚,但宏观的影响又最大,正如我们熟知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青年律师绝对能飞起来”,所以关键的问题是:青年律师如何找到自己能抓住的风口?


要找到自己能抓到的风口就得多关注大政方针、多看行业大势、多请教周围的“高人”。


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向投资公司学习,看看投资公司判定的行业风口有哪些。


再去重点关注律协或者司法部公开的律师行业数据,尤其是业务数据,并结合政策条件做评估,这样就能对众多风口或者看似风口做一个梳理盘点,形成一个可以二次选择的「行业/业务风口表」。


第二看,看地域。


为什么把地域作为一个重点?原因在于地域会对客户做律师选择、业务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最简单的例子:我和不少青年律师交流的时候,他们提出说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是“高大上的业务”,当问到他们什么是高大上的业务的时候,他们会提出类似于IPO、投资行业、高端商事诉讼、涉外业务。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过律协发布的业务数据就会发现,这类高大上的业务集中在“特定地域、特定律所、特定律师”手里,留给青年律师的选择并不多,尤其是地域,就形成了极大的限制。


比如一个西安的青年律师希望做IPO业务,那么他就不应该在西安选择律所,而应该在北上广找合适的律所。


但如果地域条件不变,建议青年律师在选择上,多一点务实的态度,在上面的「行业/业务风口表」上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架构和业务构成做二次选择,找出适合当地的行业/业务风口


比如我认识的一些杭州地区的律师,在做业务方向选择的时候就结合杭州本土的优势,将MCN法律服务、网络法律服务、新零售行业作为自己的业务方向。


第三看,看自己。


问问自己想要什么。三年五年之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律师?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手头有哪些资源、人脉、渠道可以帮到自己更好地发展?甚至评估下自己的专业背景相对于同行有什么优势。


三看相结合,青年律师才能真正地看清自己,看清了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便现阶段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起码也应该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02


选律所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青年律师看清了自己,下一步要选择的就是律所。


现阶段,我发现不少青年律师对律所的选择要求不怎么高。


只要人数多点,最好是百人以上所;牌子亮一点,还有一点知名度,业内的口碑不是那么差;创收能排到当地的前几名,基本就是一家好律所了。然后有一些熟人做引荐最好,加入之后也好发展。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原因也简单,因为对律师来说,现阶段多数律所都有点虚,好像律所和律所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


这点其实不怪律师,而是律所本身的原因。


传统律所提成制走了几十年,而新晋为大家逐步接受但尚未有多少落地的公司制律所、一体化律所方兴未艾,导致青年律师对律所的印象就是“提供个办公位、收点管理费、搞些联谊活动,需要的时候过来盖个章子”,很难指望律所对律师有太大的帮助。


这样的背景下,既然律所之间差别不大,选择一个差不多的就行了,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既然没得选,就不要选太差的。


这是律所本身的问题,不过也是部分律所的机会。如果能在行业中胜出,哪怕就是一点胜出,对青年律师的选择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里就夹带一点私活吧!也是基于上述背景的考虑,我们德恒西咸希望在3-5年内做出一些创新。


重新构建新型的律所-团队-律师关系,希望打造出一家可以为律师赋能的律师事务所,从律师发展指导、法律产品打造、渠道客户对接、案源品牌推广、知识管理支持五个维度切入。


从一家管理型律所转型为「赋能性律师事务所」,让青年律师有更好的一个选择。


当然,我们也希望未来行业中会出现越来越多可以向青年律师赋能的律所,也只有这样的律所才能真正看重青年律师、培养青年律师,也才会和青年律师之间建立起“紧密关系”,不至于说仅仅是青年律师的一个“备胎选择”。




03


择团队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第三步是择团队,律所的支持是一方面,但律所的支持更多是落地在团队层面,青年律师不但要选择合适的律所,更要选择“真正的律师团队”。


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才是「真正的律师团队」呢?从我接触、管理团队的实践来看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标准才算是真正的律师团队。


1. 品牌够清晰,规划够落地。


这是团队发展层面的考量,看一个团队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首先看这个团队的品牌战略是否清晰,是否明晰谁是自己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的盘子有多少、是否属于成长期的行业/领域,是否有足够的「定力」深挖一个行业或者领域。


换句话说“真正的律师团队有明晰的战略规划,已经确定自身的品牌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设计好自身的发展规划”。这样的团队已经步入正轨,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能够给青年律师带来明确的未来预期。


2. 案源开发和客户管理一体化。


这是评估一个律师团队的第二个层面。加入律师团队前,先看团队是否有「家底」,这个家底最重要的就是「存量客户」,这是保障团队“不着急”的底气。


同时还要看团队有没有形成「案源开发和客户管理闭环」,可以直接为团队律师做「案源赋能」,案源有保障,青年律师才能有更多的业务锤炼技能。如果招募进来,让青年律师独立开发案源,这就有点难为人了。


正如一位资深律师说的,青年律师在1-3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业务技能的提升,而业务技能提升最好的方式就是「实战锻炼」,仅仅做书面上的学习很难快速培养出一个成熟的专业律师。


而这个阶段,青年律师没有足够的专业沉淀、人脉积累、品牌打造,直接让青年律师出去开发案源,难度有点大。


一个真正的律师团队,团队的负责人才是案源开发和客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开发出来的案源和客户交给团队做消化承接。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真正的律师团队,团队负责人一定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业务上,甚至已经不再做业务,而应该主要负责团队的案源开发和客户管理”。


3. 团队有架构、内部有协同。


律师团队有了上面两点,还只是有个不错的团队,有了稳定的团队架构内部协同机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团队。


有架构意味着团队在不同层面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有协同才能实现团队-律师的同步发展,而不会出现律师和团队的背离,如此方能「上下同欲而胜出」。


这点就涉及律师—团队之间关系的打造,也和我们接下来要分享的“定角色”息息相关。




04


定角色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青年律师选择“律所”的第四步是定角色。因为选择好一家律所,加入一个团队,这些还不够明晰,青年律师还需要明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正如上面提到的,一个真正的律师团队必然是“团队有架构、内部有协同”。


团队的架构按照我们的实战经验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团队负责人,主要负责团队案源开发、品牌打造、客户维护和团队管理。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团队最有话语权的人,同时承担着团队发展的方向和律所内部业绩目标;


第二层是团队中间层,是可以独立承办业务的主办律师。不过实务中这一层次的人员是不少律师团队所缺失的。


一旦缺失,导致的结果就是团队负责人自己充当主办律师,大量时间投入到业务承办上,自然很少有时间去考虑团队的案源开发、品牌打造等工作。


这个时候团队的发展可能就呈现出“负责人累慌慌、成员迷茫茫”,很难形成团队的良性发展。


不过中间层的主办律师要填补,一般也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培养,将实习律师一步一步带出来,带成主办律师,弊端就在于时间特别长。不过这也是目前多数团队培养主办律师最常用的方式;


另一种就是定向招募,团队架构一旦形成,负责人就能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律师、需要律师具备怎样的能力模型,这些都清楚了,可以定向招募合适的律师来填补团队的空缺。


不过招募过来之后,需要做好跟进工作,让招募过来的律师可以快速融入团队,不至于出现招募过来之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第三层是团队辅助人员,以实习律师和1-3年级律师为主,这一层次的人员主要职责就是辅助主办律师完成业务承办,并辅助团队负责人完成案源开发、品牌打造等工作。


当然律所内部如果有中台部门,辅助团队负责人的这部分工作就可以由律所中台完成,比如德恒西咸内部目前团队负责人的辅助就是交由“律所中台”完成的。


这一层级的律师既是团队辅助人员,也是团队未来的主办的律师,在这个角色之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逐步成为团队主办律师。


而对这一层级律师的成长,团队也是要负责人,一般会通过内部培训、业务复盘、知识管理辅助等方式帮助律师更好地成长。


其实团队的三个层级确定下来之后,青年律师选择加入团队之后的“角色定位”也应该顺势确定下来,一般多以主办律师和辅助人员两种角色为主,以此作为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并“借力”团队实现更好的发展。




05


定专业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在角色确定之后,青年律师可以考虑在律所和团队的框架之下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当前,不少团队内部也意识到需要提升律师的专业化程度,在团队内部一般会提出“一主两辅”甚至一主三辅的专业定位。


不过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从我接触的情况来看,不少律师在选择自己专业的时候有点随意,比如有的律师在定自己的一主两辅的时候定位为“商事诉讼为主要业务,常法服务和劳动争议为两辅”。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我们已经选择了一家律所、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团队,自己做个体律师,独自发展的时候,怎么定专业都行。


但如果想要把专业定位做实,需要大量的业务做支撑,毕竟专业律师都是拿业务练出来的。


而律所、团队恰好就给你提供了这样的案源和业务,所以从我们实践的角度,我们建议青年律师在定专业的时候考虑两个因素:


1、律所本身的品牌业务是什么,并把这类品牌业务作为自己的核心专业定位。


律所有品牌业务,而这类业务之所以能成为品牌业务,本身就是靠业务积淀出来的,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客户和充足的业务,有了这些,青年律师才能做自己的专业练出来,将自己的专业定位做实;


2、团队本身的品牌定位和发展规划。


正如刚刚提到的,青年律师要懂得“借力发展”,定主业借力律所品牌业务,定辅助借助团队品牌定位和发展规划。


比如我们之前做企业顾问团队,将团队定位为企业成功的伙伴,并对企业顾问业务作了板块拆解,拆解出商务合同、争议解决、劳动人事、监管辅导、薪税财务、公司股权等板块,团队成员的专业定位也是在这几个板块中选择。


这样的专业定位模式下,一方面团队得到了所需要的人才,有了发展的人才基础和储备;青年律师和团队之间也形成了紧密的关系,不再是个人独自发展,而是“借力律所、律师团队”,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式的发展。


综上就是我们梳理出来的帮助青年律师选择合适“律所”的5重标准。


虽然说的是选择合适律所,但又不限于律所,我们更多希望是通过5重标准的选择,让青年律师建立起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毕竟“青年强则国强”,只有把青年律师服务好,我们的行业、律所、团队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青年律师如何选择合适的律所?“3看原则”让你少走弯路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刑事案件 补助费 拆迁人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