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消费者找律师,隔空投送卡了

时间:2022-11-29 08:05:45来源:法律常识

多次收到对方的传输请求后,周先生点击了同意接收,随后,一张商家开业的宣传图片出现在他手机上。

近日,深晚记者在车站、地铁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发现,有部分商家利用手机的蓝牙、隔空投送等近距离传输功能向市民散发各类宣传广告。对此,律师表示该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 安宁权 " 并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如遇到类似情况可向消费者协会、网信办等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此外,专家提醒,隔空投递的 " 小卡片 " 中有可能携带诈骗链接,市民需提高警惕。

公共场所频现隔空投送 " 小卡片 "

近日,家住龙华区汇龙苑小区的周先生和往常一样下班乘地铁回家。在地铁上,周先生的手机突然收到了来自陌生人的隔空投送请求。

" 一开始我以为别人发错了就没有接收,但连续拒绝了好几次后还是收到了传输请求,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就点击了‘同意’ "。据了解,周先生所接收的是一张内容为商家开业活动的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二维码和联系电话。" 我赶紧把收到的图片删了,当时我还听到周围许多人的手机也发出了传输提示音。"

周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在福田中心区从事设计工作的刘女士向深晚记者表示,她常在通勤路上常收到类似的近距离传输 " 小卡片 ",内容多以广告、博彩、刷单等信息为主。" 这种现象一般在人流相对密集的换乘车站出现的频率较高。" 刘女士说。

深晚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智能手机都支持近距离传输技术,用户借助手机的隔空投送、蓝牙、WiFi 等功能便可实现将指定文稿、照片、视频、网站链接等信息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至附近设备上,全程无需移动通讯网络,而部分商家正是利用此类功能避开监管,在人流密集场所进行广告投送。

对于在公共场所未经消费者同意便将广告发给消费者的行为,深圳消费者委员会律师志愿团的陈伟律师认为这是一种强行广告植入的方式,"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这类‘强买强卖’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此外,陈伟律师表示,该类行为还涉嫌侵犯消费者的个人信息。"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通过蓝牙、邮箱等途径传输广告是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陈伟律师强调,此类做法还侵犯了公民的安宁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未经同意发送涉黄、诈骗等垃圾广告的行为属于对个人生活的一种骚扰。" 陈伟告诉深晚记者,若市民收到此类骚扰信息,可以保留信息,并向网信办、工商部门及消费者委员会投诉。

隔空投送 " 小卡片 " 或裹挟诈骗链接

部分商家瞄准 " 隔空投送 " 这一免费的广告渠道的同时,亦有不少不法分子将之视为逃避 " 反诈监管 " 的诈骗新阵地。

据市民刘女士回忆,有一次她误触了传输内容里的 " 刷单兼职链接 ",没过多久便接到了来自反诈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那时她才醒悟这是一条诈骗链接。" 从那以后我每次上地铁前都会先关闭手机的短距离传输功能 " 刘女士说。

深晚记者了解到,随着有关部门的强力监管以及 " 国家反诈中心 APP" 的安装普及,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进行等渠道实施的诈骗行为得到有效打击。为逃避 " 反诈 " 监管,许多不法分子转而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通过手机的蓝牙、隔空投送等持近距离传输功能向市民发送骚扰、诈骗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在使用智能手机隔空投送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将用户账号绑定的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泄露给附近的传输文件的设备。有专家也表示,移动设备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区域覆盖广、隐蔽性强等特点,为不法分子避开通讯监管传播骚扰、诈骗信息以可趁之机。

对此,专家提示,市民在公共场所应对陌生来源的传输文件应保持警惕,最好在人员复杂的公共场所关闭手机的蓝牙、隔空投送功能。另外,如通过该渠道收到诈骗信息,切忌点击里面的链接,必要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举证。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实习生 朱葆颐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刑事案件 补助费 拆迁人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