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23:17:54来源:法律常识
本文转自法律出版社
刑辩新人为什么“熟悉了法律条文,却在办案中举步维艰”?
很无奈,很多实务技能在法学院从来没有学过;
很遗憾,没有遇到一个手把手指导你的好师父......
由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很容易被琐碎的事项“卡”住,
有的甚至屡闯“红线”......
如何解决这个普遍的“痛点”?
杨矿生律师用24年执业经验,筹备3年撰写的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全书11个部分、近100篇文章,深析客户委托、审前辩护、律师会见、审阅卷宗、证据审查、庭前准备、庭前会议、庭审发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庭后工作等刑事辩护全流程主要环节中的各类重要问题。
编/辑/荐/书
刑辩实战:练就办案高手的细节与技能
杨矿生 ◉ 著
杨矿生,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中同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武汉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硕士。师从著名法学家马克昌、高铭暄、王作富教授。
曾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委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志愿专家,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刑法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与第九届主任、第十届名誉主任,第二届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会长,西城区法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荣获“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员” “全国优秀律师”“北京市优秀律师”“北京市优秀律师党员”“北京市百名优秀刑辩律师”“北京市律师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律师事务所主任”“2010年度中国律师界新闻人物”等。
自执业以来,办理过大量在当地或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案件,包括:厦门远华集团走私系列案、重庆“风起云涌”地产受贿窝案、重庆文某案、央视大火案、“10·27”东莞押运员开枪防卫案、北大方正李某系列案、阿里巴巴高管职务侵占案、浙江银泰集团季某55亿集资诈骗案、湖北浙商涉嫌4.3亿职务侵占案、海南40余亿元虚拟货币非法传销案、山西“7·14”特大涉黑案等。
“熟悉了法律条文,却在办案中举步维艰”,这是很多年轻刑事辩护律师(以下简称刑辩律师)遇到的困扰。刚入行的刑辩律师,他们在学校虽然学到了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难以进行有效辩护,有的甚至屡闯“红线”。
刑事辩护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刑辩律师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刑辩思维和相应的实践技能。刚入行的刑辩律师,很难进行系统性实战培训,也并不是每一个刑辩律师都能找到好的师父进行手把手传授。虽然一些机构会举办类似的培训讲座,但这种学习也是碎片化的。如沟通、会见、阅卷、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方面的重要实践技能,需要通过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因此,将这些重要的经验与技能系统化地集结出书,对于年轻刑辩律师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这本书基本不谈理论,也不过多研究法律规定,内容就聚焦在实际操作的技能方面。比如,怎样让客户选你做律师,怎样使客户对你的信任能够维系下去,怎样和办案人员打交道,怎样通过阅卷发现问题,会见要解决哪些问题,控辩双方在庭审过程中经常对哪些问题产生分歧,辩护律师怎样应对……这些问题都是来自刑辩实务中的常见问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做法和经验属于刑事辩护基本技能的范畴,是刑辩律师应当掌握的基本功。从业24年,我深知在刑事辩护各个环节经常会碰到哪些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操作方法和教训,本书旨在解决以上的问题。
本书基本框架和提纲的确定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从着手写作到交稿又历经了整整两年。本书分为11个部分,共100篇文章,内容包括了客户委托、审前辩护、律师会见、审阅卷宗、证据审查、庭前准备、庭前会议、庭审发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庭后工作等刑事辩护全流程主要环节中的各类重要问题。为了找准当下年轻律师在刑事辩护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多次组织刑辩团队进行调研。除了本团队的成员外,我们还邀请了石红英、曹传华、侯海燕、韩骁、熊旭、李彤、王文林、于国强、何峤巍等刑辩同仁座谈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本书的写作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对我来说,最难的是需要挤时间。因为自己办案的经验教训太多,看到的、听到的也不少,各种感受都很深刻,想写的内容也很多。于是,想到什么问题,我就随时记录下来。这些文字有的产生在庭审的过程中,有的来自案件讨论会,有的产生于与当事人和办案人员沟通的过程中,还有的甚至是在散步时想到的……我要感谢法律出版社杨大康先生的精心策划,他告诉我“对读者要忠诚,要给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说,没有他的坚持和引导,就没有这本书的写作和问世。这本书还要感谢许兰亭、钱列阳、郝春莉、刘卫东、王兆峰、赵运恒、毛立新、朱勇辉、毛洪涛、程晓璐、赵春雨11位刑辩同仁,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激励了我持续写作的决心。这本书同样凝结了我的团队成员赵铭、赵志华、杨国斌、杨琪琛、孟义鹏、吴湘群、夏心丽以及刘羽等律师的心血,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这是我出的第一本书,我的家人也非常关心。一路走来,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对他们的感激和爱一直藏在心里。
交稿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三位恩师。在武汉大学,马克昌教授的教诲让我对刑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启了我的法治梦想,引导我踏上了法律人的道路。在人民大学攻读刑法研究生期间,高铭暄教授和王作富教授的亲传,培养了我运用刑法理论分析实践问题、办理实际案件的能力,这些技能和思维方式已经融入到我现在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中,让我在法律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这本书也算是我作为学生在毕业30多年后向老师提交的一篇实践论文。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中“律师”一般指“刑事律师”;“客户”一般涵盖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企业代理人等刑事案件委托人;“委托人”一般是指与律师事务所签订辩护委托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一般指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本书案件中涉及的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为了适应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篇幅短小、语言风格偏重口语,一些知识点可能多次出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加深读者对重要问题的印象。另外,本书追求的效果是提供一个角度供读者思考和借鉴。如果书中的某些观点能对您有所启发,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如果有不严谨之处或您有不同的观点,也希望您能发电子邮件提出批评指正。在这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中同律师事务所刑辩团队将“刑辩实战”内训活动变成了内训+外邀活动,不仅邀请其他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同仁参加,而且还邀请其他律师事务所经验丰富的律师和专家教授培训授课,“刑辩实战”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培训过程中积累的宝贵成果,将会展现在未来的知识分享中。
刑事辩护在路上,“刑辩实战”也在路上。让我们共同成长。
杨矿生出生于襄阳古城,少年历经苦涩与动荡,为追寻梦想而寒窗苦读。1981年,他作为湖北省襄樊市(现襄阳市)文科状元考入武汉大学法律系。
那年是武汉大学法律系恢复重建的第二年,马克昌教授亲自给本科生讲授刑法课,杨矿生在那时开始接触刑法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马克昌教授推荐,杨矿生于1985年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刑法研究生班继续学习刑法,我给他们讲授刑法总则,王作富教授讲授刑法分则。
研究生毕业后,杨矿生被选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厅工作。作为刑检厅较早的一批研究生,他在这里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对刑事司法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层次的思考。
刑事诉讼有两个终极目标,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制度,辩护制度成为了我国刑事法律基本制度之一,控、辩、审三方构成了刑事诉讼的基本架构,中国法治的进程为刑事辩护律师打开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大门。杨矿生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十年之后,于1998年专职从事刑事辩护工作,开始了富有挑战性的律师生涯。做一名优秀刑事辩护律师,成了他的新目标。
在他当律师期间,我们也时有接触。除了开会以外,他经常会为一些案件中的疑难问题,请我们这些当年的老师进行分析论证,很多案件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也不错。由此也体现了杨矿生对自己办理的刑事案件认真执着,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这是法律人应有的态度,更是刑事辩护律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杨矿生专职从事刑事辩护20多年,对于刑事辩护的发展有着直观深刻的认识。良法的制定需要良好的实施,高质量的刑事辩护对推进法律正确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对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更是不可或缺。杨矿生律师及其团队成员用自己的行动一直在探索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刑事辩护,这本书便是这种实践的结晶。该书围绕律师在刑事辩护中会见、阅卷、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的基本技能展开,内容紧扣辩护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书中所提到的解决问题的做法和想法,都是来自杨矿生及其团队成员在刑事辩护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观察感悟,实用性较强。这些刑事辩护的基本技能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当回归指导实践。因此,我愿意介绍这本书给从事刑事辩护的入门者和年轻律师,希望对他们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这本书是杨矿生离开学校30多年后,在自己从事刑事辩护20多年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写就的第一本作品。这本书的写作,也表明了杨矿生对刑事辩护事业的热爱。我为他对刑事辩护的这份执着而高兴,为他能够运用当年所学的刑法知识为刑事辩护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而高兴,为他将自己的办案经验毫不藏私地分享给年轻律师而高兴。看到当年的学生写出这样一本书,我乐意应邀为之作序,并愿与广大的刑事辩护律师共勉。
循因刑辩之道,提升刑辩之能,舒展刑辩之德,是刑辩应有之良知。道者,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生育天地,运行日月,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德者,道之舍,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符合道之言行谓之德。
助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律师,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是以师名业的职业,理当模范信守、精准善用包括刑事法律在内的各类法律法规。
本书表达了作者在刑辩实践中,积累、沉淀的案例和过往,思考、总结的几多经验和感悟。其重点是聚焦解决实际操作的技能问题。全书分为11个部分,共100篇文章,内容包括了客户委托、审前辩护、律师会见、审阅卷宗、证据审查、庭前准备、庭前会议、庭审发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庭后工作等。其中涉及约谈沟通、建立委托、诚信尽责、力求实效、维系客户、理解客户、服务客户,等等。
这些问题触及了刑事辩护全流程各环节的基本问题,都是刑辩实务中的常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做法和经验属于刑事辩护基本技能范畴,是刑辩律师应当掌握的基本功。刑辩律师要兼具工匠精神和高参视野,要兼备理论厚度和实操技能。本书关注以上问题之解决,若干认识很有见地,值得一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启迪与警示作用于青年律师,尤有参考借鉴价值。
同时,作者通过本书宣达了职业良知。更可贵之处在于大局意识、法的精神、三个效果统一的价值追求,兼而有之。希望读者从本书中感受到刑辩之道,提升刑辩之技,弘扬刑辩之德。希望有更多作品更多高论问世,以助推刑辩群体,成为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队伍,助力刑辩水准和执业操守共同进步。
实战系统全书丨刑辩流程全覆盖
执业24年 3年磨剑 兼具实用性与工具价值
深入浅出 逻辑严谨 全方位拆解实战关键点
场景细分 案例融入 开源分享亲办要案经验
●●
独具匠心之作丨设计装帧别致
裸脊锁线设计 消解书籍厚重 优化阅读体验
双色印刷设计 排版疏密有致 适宜年轻族群
目录导图设计 遵循刑辩流程 检索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