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区找看守所会见律师,重庆万州区找看守所会见律师多少钱

时间:2022-12-05 04:04:00来源:法律常识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摄影 谭曦

“我知道你所有的故事,但直到今天才见到你。”70多岁的吴乔治对99岁的林向北说。

吴乔治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高参,他任院长的巴黎&纽约书院,其宗旨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和西方汉学研究,在世界搭建一个具有高学术水准的平台。8月31日,在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书院签订了文化交流协议之后,吴乔治来到林向北家,探望这位崇敬已久的老人。

林向北是当年的川东地下党员,“双枪老太婆”陈联诗的女婿,撰写了200多万字的回忆资料,成为川东地下党的重要革命史料。

在吴乔治看来,林向北的人生故事充满了传奇,他的回忆录体现了坚韧、革命与奋斗,是中国革命历程的微观体现。

两人见面时,吴乔治说:“我已经把你的故事翻译成法文,我要把你的故事介绍到法国。”

“万县七君子”

吴乔治说,林向北在书中对社会风俗的描写,是他觉得很有意思的的地方,再现了中国革命年代的社会背景。

1918年,林向北出生在四川云阳县云安镇(现属重庆)一个盐商家里,他的祖父在镇上开了小杂货铺,赚钱后买下一股很旺的盐水,再后来在镇上修了十多间的街房,当地人称“林家半条街”,其资产相当于后来的“百万富翁”。

林向北说,因为吃过没有文化的亏,有了钱之后,他的祖父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请了一个秀才做家塾。

读书,对这个家庭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

林向北的父亲林佩尧,自幼喜欢读新书、写文章,从军后,因为文笔好受到上司的赏识,有了被提升的机会。

他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军事政治学校受训时,老师当中有共产党人朱德和陈毅,这使得受过新式教育的军人林佩尧在接受“三民主义”的同时,也受到了共产主义的熏陶。

林向北10岁生日时,林佩尧送给他《中山全书》和《新青年》杂志,还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但希望你作我孝顺的儿子,还希望你作我忠实的同志。”

虽然十岁的林向北无法理解父亲这句话的全部意义,但革命的种子却在心中种下了:“是父亲把我引向革命道路的。”林向北说,当时父亲对于四川的军阀统治已经失望,心里很赞成共产党的主张。

10年后的1938年,林向北加入中国共产党。12年后的1940年,林向北又成为了父亲的入党介绍人。在父亲的入党仪式上,林向北很感慨地说:“我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今天父亲也终于如愿以偿,父亲当年对我说的那些话,终于变成了现实。”

对于林向北来说,真正接触革命是从做记者开始的。

1936年,林向北在《万州日报》当校对,后来任见习记者。此时北京爆发的“一二·九”运动,也引爆了万县民众的抗日热情。万县各行各业自发组织成立了各种救亡团体,《万州日报》里那些早年的共产党员,发起成立了万县文化界抗日联合会,林向北这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担任联合会宣传组的副组长,经常用笔名“光头”的笔名在《万州日报》发表进步言论。

民众高涨的抗日热情引来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万县有七人上了通缉名单,林向北化名的“光头”是其中之一。由于之前发生了国民党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的“七君子案”,万县通缉七人事件就被称为“万县七君子案”,这七人中包括林向北在内的四人逃脱,其余三人被抓,后来由于迫于抗日形式变化,三人均被释放。

“双枪老太婆”的女婿

1943年,林向北父子相继暴露,转移到成都躲避特务追捕,期间林向北和陈联诗的女儿廖宁君结为连理。

陈联诗出生于四川岳池县,祖上曾出过翰林,是当地的书香望族。1923年年,她与丈夫廖玉壁考进南京东南大学,在著名的“五卅运动”中廖玉璧表现突出,由先前的社会主义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受组织派遣,两人回到老家华蓥山脚下的岳池县,举行了反对军阀的华蓥山区第一次武装起义,建立的武装力量,就是最早的华蓥山游击队。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陈联诗学会了打双枪,带领着一支双枪小分队来往于重庆与华蓥山之间,为游击队运送枪支弹药,人称“双枪陈三姐”。

林向北在家中,身后的四幅画就是他的岳母、“双枪老太婆”陈联诗的画作。

1935年2月,在迎接红军的第二次武装起义中,廖玉璧被军阀杨森杀害,之后陈联诗受组织派遣去苏联学习军事,路过万县时被捕,一年多以后经林氏父子营救出狱,从此两家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陈联诗和她的游击队因小说《红岩》名扬天下。对于为何叫“双枪老太婆”,曾经与陈联诗在重庆市文联同过事的著名作家高缨说,一是因为她年轻时打过双枪,此事在地下党中好多人都知道;二是陈联诗多才多艺,幼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画得一手精致的工笔画,“双枪”比喻她文武双全。

新中国成立后陈联诗成为重庆市美协的专业画家。

对于当年筹备结婚的情景,虽然已经过了70多年,林向北仍然记忆犹新:

陈联诗给女儿买了一件金丝绒旗袍,给林向北买了一件青灰色的中山装。林佩尧给儿媳妇买了一只金戒指,作为他们的结婚纪念品。他们在小天竺街成都最有名的“皇后相馆”拍了若干张结婚照,最后“选了一张最满意的放大八寸,挂在新房里。”林向北说。后来因为地下工作中不断的转移、隐蔽,这张照片遗失了。

1940年林向北和廖宁君的订婚照,左起:陈联诗,林佩尧,林向北,廖宁君。

抗战期间,这结婚之后的一小段时间,是林向北在革命年代少有的安稳生活。

最骄傲的事

抗战胜利后,林向北一家受中共南方局的指派,回到陈联诗的老家岳池,参与第三次华蓥山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

1947年深秋的一个晚上,时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负责华蓥山起义的王璞派出交通员,向林向北传达了策反“地头蛇”杨绍云的任务。

杨绍云曾在四川军阀范绍增部当过营长,此时是重庆江北县的参议员,兼任江北、邻水、巴县、岳池、合川五县的联防办事处主任,是典型的地方实力派,也是即将发动的华蓥山起义的威胁。

当时党组织给林向北下达的任务是:最好的结果是把杨绍云变成同盟军;万一做不到,也要让他保持中立,不对起义军开枪。如果这两点都失败,林向北就可能被杨邵云出卖,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林向北到杨家后,被安排和保镖们住在一起——他显然是被监视的。

后来,他回忆说,最初的几个晚上简直不敢睡觉,整夜都是闭着眼睛瞎想如何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因为读过书,人勤快,还谦和,他很快赢得杨家人的信任。一天晚上杨绍云主动跟这个年轻人说:“可惜我没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儿子,也没有一个女儿,要不然一定招你做上门女婿。”

经过林向北几个月的努力,杨绍云最终同意转向,听共产党指挥。1948年3月18日,就在策反工作进展顺利的时候,杨绍云在从县城回家的路上被人暗杀,此后杨家被仇家抄抢,家产与枪支被洗劫一空。

突来变故,不仅让林向北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也因为没有能够拉住杨绍云手里五个县的民团力量,致使起义之后我们的队伍不仅受到国民党正规部队的绞杀,还受到地方民团的围攻,这是导致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从1945年开始准备的第三次华蓥山起义,因为叛徒出卖而在不得不于1948年8月9日提前进行,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起义只持续了42天。据后来的不完全统计,此次起义中牺牲了45人,被捕送进渣滓洞白公馆有70多人。

起义失败后,相关人员迅速离分散隐蔽,大批被打散的战士退到重庆,敌人在码头车站以及街头巷尾布下大量特务,搜捕这些没有秘密斗争经验的人员,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危险。

因为家中成员都是党员,林向北一家人成立了“家庭党支部”,直属川东临委领导,主要的任务是掩护安顿起义撤退下来的人员,同时营救被捕的同志。

通过长期在重庆经营的关系,林向北和他的家人想尽一切办法,安排这些人去卖报纸、卖冰糕、卖小菜、卖水果……那些有点文化的年轻人,则安排他们到一些学校(包括重庆大学)去当学生,做校工。

林向北本人冒着被警察驱赶抓捕的危险,到重庆的闹市去倒卖银元,以解决那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志们生活费用。

林向北说,所有经过他掩护的同志,都有幸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他们一共有214名。

这是林向北老人一生中最为骄傲的事情。

渣滓洞,黎明前的营救

1949年初,林向北和他的同志们又接到一个任务——营救被关押在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里的同志。

林向北指挥同志们兵分几路,做了很多努力,甚至打进了监狱附近二十四兵工厂的“护厂队”,掌握了一挺机关枪;还打进了敌人驻守在渣滓洞的警卫部队,当上了“勤务兵”。

他们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重要进展:把收集到信息汇集起来,画成了一张详尽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地形图。

林向北说:“是用一张土白纸绘制的,标明了从歌乐山、童家桥、红槽房、二十四兵工厂到白公馆渣滓洞的路线和沿途的警界线,又用特殊的标记注明了区内的警界线、岗亭、哨所和木栏的标志,以及军械仓库、营房住地、兵力布置情况,还用特别文字说明了第三道防线较严密,线外有电网、线内有警铃,还有便衣武装特务把守等等。”

这张地图,现在陈列在重庆渣滓洞革命烈士纪念馆,让参观的人们了解那段惊险传奇的真实故事。

与此同时,林向北的妻子廖宁君也找到了时任国民党“中国新闻社”社长的袁建之,准备通过他花钱“买人”出来。为了筹钱,廖宁君把唯一剩下的一件结婚纪念品——公公林佩尧当年为她打的那个金戒指也拿了出来。

就在林向北等人奔走营救时,1949年11月27日,从渣滓洞方向传来密集的枪声:“敌人的大屠杀开始了。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绝大多数同志,在黎明前被杀害。其中有我熟悉的胡作霖、同乡和战友刘石泉,还有陶敬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林向北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仿佛仍能听到那晚刺耳的枪声。

12月3日,重庆解放后的第三天,林向北与从11·27大屠杀中脱险的罗广斌、刘德彬和妹妹林梅侠等人,前往歌乐山辨认遇难烈士的遗体:这些烈士中,有林向北的妹夫陈作仪。

那些日子,林向北一直在歌乐山清理现场,“大多数烈士的遗体都被烧得模糊不清,清理工作很困难,最后只得用白绸一块一块包裹起来。几百具遗体,买光了重庆城里所有的白绸和棺材。”林向北回忆当时的情景,这是他最为心痛的一幕。

1950年1月15日,重庆各界举行革命烈士追悼大会。不久,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合写的报告文学《在烈火中永生》出版。

对于自己组织、领导的这次渣滓洞营救,林向北晚年在回忆时说:“自从组织上发出了营救战友的紧急指示,在短短三个月内,我们尽一切可能做了很多工作。可是由于解放大军进展神速,敌人慌忙逃跑,我们的营救计划全部落空,就连张平河他们画出的那张宝贵的地图,也没有能够派上用场。”

从1926年到1948年,林家的家族中出了八位中共党员,两位革命烈士:林向北、父亲林佩尧、妹妹林梅侠、妹夫陈作仪(烈士),岳父廖玉璧(烈士)、岳母陈联诗、妻子廖宁君、妻弟廖亚彬等。

一百岁的历程

2017年4月9日下午,中共四川地下党老同志以及其后代,科技界、新闻界、文艺界、教育界、企业界等各界人士约150余人,从各地云集成都,来参加林向北老人的百岁寿辰。

百岁老人林向北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老人生日“过九不过十”,大家选择在99岁生日这天为老人送上祝福。如今林向北老人,除了耳朵听力稍微退化外,思维敏捷,还能熟练使用Ipad玩微信。对于长寿的秘诀,林向北写了一首打油诗:吃得香,睡得甜,读完书报园中转,无忧无愁无顾虑,四世同堂全家欢。

林向北说,他每天至少保证8小时睡眠,其余就是集中力量写回忆录。

新中国成立后,林向北曾任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人事科长、中共重庆市第二区(后来改名江北区)区委第一任办公室主任等职,此后在电力系统工作,1982年离休。

离休后的林向北,先后在重庆市党史办参与党史研究,整理出版了《一个营救渣滓洞难友的老人的回忆》《往事难忘忆沧桑》等回忆录,并在各地的党史刊物以及《红岩春秋》等报刊上发表了数十篇回忆文章,至今一共撰写了200万字的回忆录和诗歌。

林向北近年来写的回忆文字

作为陈联诗的女婿,林向北还为后人保存了一部珍贵的“双枪老太婆”的历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掀起撰写革命回忆录的热潮,陈联诗传奇的革命经历受到到作家们的关注,重庆作协派了两个大学生为她记录口述回忆录,后由林向北夫妇整理成初稿《华蓥风暴》。

1960年7月23日,60岁的陈联诗因患淋巴癌去世,不久小说《红岩》出版,领衔作者罗广斌说:小说中那个广受读者关注的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就是以陈联诗为原型创作出来的。

因为各种原因,陈联诗的回忆录一直到1995年才被整理成50万字的《“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008年,林向北以九十高龄完成了他的回忆录《往事难忘忆沧桑》,现在这本回忆录被翻译成英文,准备在伦敦出版。

来自法国的吴乔治说,如果不是看了林向北的回忆录,很难想象当时地下工作的艰苦:“我要把这本书介绍到法国,让世界知道你的故事,知道你和你的战友们的奋斗历程。”

对于父亲,林向北的大女儿林雪在他回忆录的《序言》中写道:

当那个时代离我们渐渐远去,“理想”这个词已经日益生疏,“崇高”不再令人高山仰止,“献身”更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那么,就看看这些故事吧。只是把它们当成故事来看看而已。你会发现这些渐行渐远的人们,在理想光辉的照耀下,焕发出庄严的美感,令今天的世界惊颤不已。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刑事案件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补偿金 当事人 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