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00:31:29来源:法律常识
6月初,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援藏律师刘沫含被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刘沫含说:“这是服务地各级组织和群众对我最大的认可。”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来到日喀则,深入了解这位“80后”女律师对雪域高原的深情厚谊。
条件艰苦乐此不疲
走进刘沫含在日喀则的宿舍,第一眼看到的是一间略显袖珍却很温馨的书法教室,这是她亲手布置免费给藏族孩子教书法的地方。
2019年7月12日,刘沫含来到吉林省对口援藏服务地日喀则市,克服高原反应,投入紧张的法律援助工作。
刘沫含定点援助的仲巴县,距离日喀则市600多公里,平均海拔5100多米,单程翻山路要10个多小时。
强烈的高原反应始终伴随着刘沫含。普法途中,因高原反应她曾突然晕倒;庭审时,她一边吸氧一边开庭;深夜熟睡中,她被流出的鼻血呛醒……面对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她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入党时面向党旗许下的承诺一直萦绕在心间,如果说援藏工作是一种选择,那么,这也是一名党员应有的选择。”刘沫含下定了援藏的决心,并且一年期满后连着续了两次。
据统计,3年援藏期间,刘沫含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接受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000余份,开展普法宣传近百场。
日喀则市司法局局长李松告诉记者,刘沫含热情负责,业务水平高,市里很多部门开展普法讲座指定找她,全市对她都十分信任。
真情奉献收获满满
牧民南某的儿子是一名驾驶员,在工作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
“这是南某唯一的孩子,家里留下3个老人和4个未成年子女。雇主在事故发生后不想承担责任,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刘沫含说。
南某来到日喀则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刘沫含充分了解案件情况后,结合相关法律,耐心为南某进行了解答。同时,启动法律援助程序为其提供帮助。最后,在法官和刘沫含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结案,南某得到了相应的赔偿金。
四川籍农民工邱某工作期间不慎被电击伤,经过多次治疗,欠下高额医药费,还落下终身残疾。
“接受委托后,我先找到各方希望通过调解结案,这样邱某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赔偿款,但没有成功。”刘沫含说,调解走不通,只能通过诉讼解决。
刘沫含连续加班,重新梳理了案件过程、事实和法律关系,又将诊断、票据等证据仔细整理,以最快的速度到法院提起诉讼。最终,邱某共拿到76万余元赔偿金。
“有时遇到当事人来咨询,即使是下班时间,刘沫含不吃饭不休息,也要耐心解答。白天讲座多占用时间,所以她经常加班,非常敬业。”日喀则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金龙告诉记者。
曾经为了一名援助当事人的量刑问题,刘沫含专程去仲巴县,到犯罪现场踏查找疑点,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仲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拉琼说,刘沫含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当事人非常负责任。
刘沫含的真情付出让她收获满满。她有一条朋友圈状态,发的是受援人的爱人为她缝制的绣花鞋垫,质朴又精致。礼物无价,情义真挚。
初心不改践行使命
“拉图祈!拉图祈!(藏语谢谢)刘律师,感谢您为我女儿提供的法律援助。”一次庭审结束后,一位藏族老人捧着刘沫含的手,眼含热泪用头触碰,不停地表达感谢之情。
这是刘沫含永远无法忘怀的一个场景。将法治带给雪域高原的同时,她也与高原上的人民结下难舍难分的情谊。
即将离藏,刘沫含带着记者一起去和老局长——日喀则市司法局原局长阿旺次仁告别。老局长说,刘沫含不但工作上执着,还能看出她这个满族姑娘对西藏发自内心的热爱,她为民族融合作出了很大贡献。老局长清晰记得,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在吉林过春节的刘沫含千方百计筹集大量物资辗转发到日喀则市司法局,感动了很多人。
几年来,刘沫含多次为日喀则市看守所捐赠防疫物资,开展普法讲课,看守所所长普琼告诉记者,看守所的民警们都说,刘律师不但传授法律知识,还用自己的经历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认真负责。
“参加援藏服务期间,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几乎没专程去过,有时偶尔路过,也是因为工作。既然来到西藏了,就先把工作干好。”刘沫含把东北姑娘的豪爽与韧劲体现得淋漓尽致,节假日都会主动留守值班。
因工作表现突出,2019年,刘沫含被日喀则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吉林省律师行业党委评为“吉林省优秀律师”。2020年,被吉林省司法厅记“个人三等功”。前不久,在2022年第二季度“长春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中,刘沫含荣获敬业奉献类“长春好人”荣誉称号。
“如果人生有重来,这仍是我唯一的选择。这一程山水,让我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刘沫含说。
在结束援藏工作之际,刘沫含初心不改,又参加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近期,她将远赴新疆,开启新的援助之路。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刘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