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缓刑找律师找哪家,缓刑适用中的若干常见疑难问题有哪些

时间:2022-12-11 19:13:01来源:法律常识

所谓缓刑,从字面上看,就是暂缓执行宣告刑罚,但实际上,只要在规定的考验期内通过考验,原判刑罚就不需要再执行了。因此,缓刑是一种非监禁刑,从各方面看,对于罪犯和其家庭,影响均最小,对于确实有罪的被告而言,如能争取判缓,则是求之不得的事。实践中,经常会有当事人或其家属会问:能不能争取缓刑?缓刑后需要怎么做才能通过考验?此外,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我国对缓刑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对新的规定如何准确把握,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以下通过五个问题的方式,拟就缓刑适用中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一下梳理。

一、如何理解缓刑适用中“对居住社区无不良影响”条件。 相对于原刑法72条,刑法修正案八对原条款作出了四项大的修改,其中之一是宣告缓刑必须对居住社区进行影响评估,评估结果必须是无不良影响,否则不得宣告缓刑。这实际上从程序上和实体上均加大了缓刑宣判的难度。过去,判处缓刑只需考虑着四个条件,即宣告刑必须三年以下徒刑或拘役、情节轻微、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之危险。这几方面除宣告刑这一前提条件外,基本上主要偏重于罪犯的主观方面表现,而主观方面在实际中的掌握难免会出现偏差甚至错位,因此,罪犯判缓的社会效果难以保证。而新的缓刑制度,则将这一环节考虑进去,要求判缓必须考虑社会影响,具体则是看判缓会否对其居住地社区造成不良影响。我国《社区矫正办法》 第四条 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我们知道根据新的缓刑制度,缓刑犯事必须要进行社区矫正。因此,决定社区矫正前的社区影响评估也就是判缓前的社区影响评估。

二、如何理解应当判缓条件? 刑法修正案八对原有缓刑制度的第二大改造是,增加了应当宣告缓刑类型,原有规定中只有“可以宣告缓刑”类型。可以缓刑,也就可以不缓刑,实践中罪犯是否缓刑都是由法院和法官自由裁量,因此,“应当宣告缓刑”制度的出台,意义之大不言而喻。应当宣告缓刑的条件,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为:在符合可以宣判缓刑条件同时,“ 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那么,对此三类人的年龄、怀孕等状态怎么理解,是按宣判时的状态理解还是按犯罪是的状态理解呢?条文没有明确,但根据最高法的多条类似情况的解答和司法解释,笔者认为应当理解为犯罪时的状态。即宣判时虽然已满十八岁但犯罪时未满十八岁、宣判时虽然不再怀孕但犯罪时还在怀孕的,都应当作为应当宣告缓刑处理。当然,对于犯罪时未年满 75岁但宣判时已经年满75岁的,则应例外,因为本条规定修改的宗旨就是对老年人处刑时予以优待, 所以从立法精神来看,这样的理解无疑更符合立法本意。

三、如何理解判缓时同时下达的禁止令?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缓刑制度的第三大改造是附加禁制令的规定。所谓附加禁制令,即在宣布缓刑的同时, “ 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 。所谓禁止从事特定活动:一般是指利用该活动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以禁止从事该活动,例如利用开设公司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判处缓刑是可以禁止开设公司;所谓禁止进入特定场所,是指进入该场所容易诱导犯罪因而不允许进入,比如所讲的禁止进入网吧,就是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的 典型例子;所谓禁止接触特定对象,是指接触该对象会导致罪犯或对象不利因而判令禁止接触,例如禁止罪犯接触受害人、指控证人等。

四、如何如何理解缓刑的考验期? 所谓缓刑的考验期,就是缓刑期间,例如判三缓五,缓刑的考验期就是五年。缓刑考验期是从判决生效开始计算的,只不过实践中缓刑判决一经下达,一般先采取变更强制措施方式使罪犯从羁押状态解脱出来。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缓刑考验期同样适用减刑的规定,在考验期内罪犯表现好符合条件的,考察机关可以提出减刑建议,请当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裁定建议成立,缓刑考验期包括禁止令期限都是可以缩短的。这相对于过去的缓刑制度执行显然也是一个长大改进。五、缓刑犯应如何进行社区矫正? 对缓刑实施社区矫正制度,是对原有缓刑制度的第四大改造。其核心要点有三,一是缓刑的考察执行机关由原来的公安机关改为司法机关。二是缓刑犯必须参与所在社区矫正,缓刑考察有了具体的内容。三是社区矫正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指标。进行社区矫正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从消极方面讲不能违反考察相关规定,比如应该按时报到、应该定期报告等等,从积极方面讲,要求服刑人员必须参加相关学习,每月必须不少于8小时,有劳动能力的必须参加社区服务,每月不少于8小时。罪犯通过社区矫正,完全到达上述要求的,即视为通过考验,缓刑执行完毕则原判刑罚即不再执行。

现有很多城市开始用电子跟踪手表进行监管,每周,每两周,或者每月去司法所报道(此项规定根据当事人的罪名是属于严管,普管,或者宽管来决定报道次数)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刑事案件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拆迁人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期限 兵法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 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