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警方立案不接受调解找律师,要求警方立案不接受调解找律师有用吗

时间:2022-12-13 16:29:01来源:法律常识

上个月的9月16日,广东一家律所《讣告》称,该所创始合伙人龙某某律师,9月15日下午在某市人民法院办案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6岁。据介绍,该律师执业26年,所创办的律所曾获同行业全国先进称号。

有网友评论,如此资深的律师,居然到一县级市法院亲自办案,可见,背负的压力有多大!对于律师突发疾病英年早逝的消息,法律圈近两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有人甚至以哪个行业没有这样情况解释,可是,这样的频繁律师去世,以往是没有出现过的。

有律师发文讲述自己的近况:准备换律所了,受疫情以及各个方面的影响,律所的业务越来越少,原来的几个顾问单位也丢了,每天在律所无所事事。虽然很热爱这个行业,只要有案子,天天在外面跑都没有关系,会尽自己最大的的努力,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可惜的是......这个自述,代表了很多律师眼下的状态和心境。

对于律师,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案源多寡,影响的是自己赖以养家糊口、人生待遇的个人收入;二是办案效果,影响的是客户对于自己法律能力的信任。其实,这两方面说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律师处理法律事务效果的社会认可程度。那句,法治兴,则律师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的话,律师的压力就被倍增。

通常情况下(那些勾兑律师除外),包括在如今众多的自媒体平台,律师不光是接待具体案件的当事人,还是普法或是评析社会热点案件,讲的都是法律规定和个人的法律见解。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些是错误的法律理解。

但是,很多法律人,不会触及,或是小心翼翼规避谈及的是,他们口中的法律规定在具体案件、社会领域、司法实践中,能不能得到完全的执行落实。法律规定、立法精神,如何不能得到终端的司法落实,就等于是空中楼阁,久而久之,将法律规定天天挂在嘴边的,也就少人信任了。

举例说明,这是网友公开的一中级法院的二审终审判决书,昨天已经发文评析(详见《加班再多,是终审判决可以不释明法律,不讲解道理的理由吗?》一文),今天不再复述。

终审判决看律师的压力:谈案件时是法律规定,却无法解释司法结果

该判决的“法院认为”部分可以体现出,律师认为《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额内容,违反了《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法院应适用《合同法》里“违反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应当无效”规定,认定无效约定,但二审法院则认为不属于违反该规定,约定有效。

有效无效之间,有的只有二审法院的一句话,真的不知道,该案中在接待案件信心满满的律师,将如何向当事人交代?其会解释为律师法律研究不深,还是法院执行法律不对呢?

终审判决看律师的压力:谈案件时是法律规定,却无法解释司法结果

《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有网友留言,负有义务的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或是法律规定,具有无因性,怎么会导致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免试责任?

就好比,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款,能因为出借人没有追讨,多了几年后,就会被认定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失去该借款的追索权利吗?可是,法院就是这么裁判的,而且是经过了一审、二审法院裁判得到的终审结果。律师法律规定和案情研究得再明白,得不到司法的支持,又能奈何?申请再审,当事人还会信任一二审的律师吗?

虽然《律师法》设置了律师不得提前承诺经办案件结果的限制性、保护性条款,但凡是案件、法律事务的委托人,必要会问及律师的问题是,将案件交给他办理,法律规定如何,将来的司法结果又会如何。

如果律师根据案件事实依照法律规定,分析的头头是道,在诉讼的过程中,尽职尽责的配合司法流程,可获得的结果,却跟自己对当事人讲解的法律规定,完全相反,且司法裁判文书,也不说律师的法律意见为何不被采纳,甚至讲出的道理不合常理,会对当事人产生何等的心理暗示?

产生的心理暗示不外乎两个:一是,律师的社会能力不足,跟法官的关系不够好,要不然,为何对律师的法律观点根本不屑于分析,为何明明有理的观点,法官为何不支持?二是,法律规定虽然如此,但法律规定到了司法的执行层面,很多是得不到贯彻落实的,真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

不管基于以上的何等理解,导致的后果是,会对当事人委托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的信任,产生动摇。

网络段子:当事人问律师,我的案件什么时候能在法院立上案?律师回答,按照民诉法的规定,法院应该七日内立案,按照诉前调解的规定,应该一个月能立案。当事人再问,这都两个月,我的案子怎么还没立上?律师:这个得法院说算......当事人:连个案子都立不上,要你律师有什么用?还讲什么法律规定,连立案都不按规定来,将来的判决结果会按法律规定?

所谓的法治兴,则律师兴,其实说的是,法律规定获得司法领域的严格执行后,带来的法律结果、诉讼结果的确定性。律师只要精研案情和熟稔法律规定,就可以向当事人预先说出法律规定的案件司法结果。

法律人士,包括法官、律师,最大的社会职业价值在于,让更多人的相信,通过法律途径,可以获得矛盾纠纷的依法公正处理。可是,如果法律规定是一回事儿,司法结果又是另一回事儿的话,对于夹在当事人与司法之间的,夹在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律师,谁还会信任律师的法律分析和预测司法结果,提前付费给律师代理自己案件呢?

以上文中的司法裁判为例,律师的法律观点,根本得不到相应的司法回应,其又如何向当事人解释,自己工作的有价值性呢?如此的执法状态下,律师的职业生存压力,能不大吗?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刑事案件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打官司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