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什么需要找律师,政府为什么需要找律师呢

时间:2022-12-13 16:35:55来源:法律常识

他们是“拿律师证的公务员”,政府的“法律把关人” 公职律师如何更像律师

2018 年5 月,杭州,在由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的“ 法治与地方:2018 年学人论坛”上,王学堂就公职律师的作用发言。(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9日《南方周末》)

不少单位的公职律师办案没有额外津贴,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有的案件历时数月,仅拿到一两百、两三百元。

“公职律师大多来源于职能部门内部,一些人具有很强的服从意识,缺乏对上级或本单位决策质疑的思维。”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研究员任永安发现,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起,司法部官网上同意向各部委颁发公职律师证书的函,比往年多了许多。

2002年,司法部发布《关于开展公职律师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司法部意见》)。但据媒体披露,截至2013年8月,11年来,全国公职律师仅4585人。

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当年年底,公职律师涨至6800多人。

两年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时间,限定在2017年年底前。

截至2018年5月,全国公职律师达2.4万余人,是5年前的5倍,分布在逾8000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司法部有关负责人称,我国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队伍已初具规模。

按照《两办意见》的愿景,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的“三足鼎立”局面:兼具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且有中国特色。

指派“政府律师”处理公权力涉及的法律事务,是不少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任永安透露,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和相关法律的修改完善,公职律师人员不足、作用有限、律师属性偏弱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培育了16年仍然“不够用”

2008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法制办主任王学堂有了新身份——公职律师。那时,广东在全国率先试水“岗位公职律师制度”刚刚3年。

成为一名公职律师并非易事。申报者必须先闯过公务员考试或应聘进有关部门专事法务,同时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天下第一考”中杀出重围。

公职律师试点2002年启动之时,行政复议法刚施行3年,依法行政呼声日隆。《司法部意见》肯定了这一点,并直言试点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律师结构的需要”。

不同于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本身必须是公务员,不可从社会聘请;也不同于社会律师,除了法律援助案件之外,公职律师只能代理本单位的案件。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进喜说,公职律师的优势就在于,身处政府环境,更熟悉政府事务的运作流程,提供的意见更具有针对性。

“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王学堂告诉南方周末,公务员先是体制思维、讲究服从,考虑的是“有没有违法”的底线,律师首先则是风险思维,更担心“这件事人家告我们怎么办,审计时候我们怎么解释”,两种角色结合有助于促进依法行政。

愿景虽好,试点以来的前十余年,情况却不乐观。直到《两办意见》要求“发力”后,公职律师才“初具规模”。

在多名受访法学人士看来,公职律师制度颇有生命力,但顶层设计仍须赶上。

最尴尬的是公职律师的双重身份——公务员法对公职律师只字未提,律师法则明确“公务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

在执业管理方面,各地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南方周末查阅部分地区规定发现,北京、天津等市未明确公职律师需实习或岗前培训,浙江、甘肃等地则有岗前培训的要求,西藏、青海等地最严,公职律师通常要经过一年的实习期。

赴西藏参与法援计划的北京律师黄志雄说,他在阿里地区带过实习公职律师,一年参与十个案件方能完成实习考核。他们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多来自当地国税局、人民银行的法制科室、办公室或纪检部门。

在湖南,长沙市律师协会公司与公职律师专门委员会委员邢鑫也发现,公职律师当中,税务、工商、发改委等部门走在了前面,人数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这或与这类机构专业性需求较高有关。

公职律师的另一需求“大头”是政府法制部门或单位法制科室。王学堂回忆,禅城区法制办2012年有5名公务员,其中3人具备法律执业资格,如今,该部门6名公务员全是公职律师。

即使是发达地区,公职律师仍“不够用”。《新华日报》2018年7月曾报道,常州76家市级党政机关中有30家建立公职律师制度,覆盖率39.4%。52名公职律师集中在市区政府法制办、司法局和市行政机关的执法岗位,不少单位无人符合申报条件。

一名律协人士透露,公职律师制度近两年才大力推进,他执业的某一线城市,也做不到每个市级部门至少配一名公职律师。

他们是“拿律师证的公务员”,政府的“法律把关人” 公职律师如何更像律师

公职律师证上标明,持证人不能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法律服务。(视觉中国/图)

拿公务员工资干律师的活儿

依旧朝九晚五,依旧拿固定工资,王学堂时常在想一个问题:兼具律师身份的公务员,到底有什么变化?

在一些学者的构想中,公职律师的工作内容应该更明确,可能在法制部门专门做行政复议,或者专门起草合同、文件,并应对诉讼、仲裁,工作量比过去更多,责任也更重。

“但这些本来就是我们该干的活儿,工作没什么太大变化。”王学堂坦言,长期以来,法制办负责的工作就是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等。比如,有的征收项目面积过大,若评估认为风险较高,就建议缩小面积,或分区域逐步推进;政府与企业签合同,他们也要考察对方资质、履约能力,以及汇率变动等潜在风险。

在王学堂看来,公职律师与公务员的一大不同是,可常听到民众对政府工作的不同意见,有时能“转换思维”。

他曾审查一件行政复议案:交警处罚一名女子违章停车,而女子提供的证据显示,违停是因为孩子得了重病要去医院。尽管代表政府,王学堂还是认为,法律不强人所难,孩子的生命健康权高于车辆违章管理权,于是支持了女子的复议请求。

比起普通公务员,公职律师更具法律思维。但若与社会律师相比,公职律师的应诉能力并不占优势。

邢鑫曾与某行政机关公职律师“同庭对垒”,他明显感到,公职律师对本单位具体事务比较熟悉,但实战经验或多或少不足,“狼性”也相对较少。

王学堂打了一个比方,公职律师久居体制内,像是“圈养”的,社会律师是“散养”的。只有把“散养”和“圈养”放在一起同庭竞争,才能增强公职律师的“野外适应能力”。

王进喜认为,有些地方仍将公职律师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公务员,忽视了其双重身份所带来的特殊管理要求。

很多地方公职律师“不够用”,待遇是个实实在在的因素。

一些单位或法制科室公职律师不多,派其办案、出庭是首选。不过,据邢鑫了解,不少单位的公职律师办案没有额外津贴,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有的案件历时数月,仅拿到一两百、两三百元。他建议,应建立公职律师的薪酬体系,以稳定队伍。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分析,公职律师不需要自己跑东跑西寻找案源,收入有保障,还有机会从政,但其工资确实要区别于一般的公务员,否则留不住优秀人才,“我有这么高的法律素质,在社会上做律师一年可以拿几十万,在政府只拿几万、十几万,谁干?”

行政机关的氛围,往往也影响申报公职律师的积极性。王学堂举例,有些单位的官员对申报者有看法,“你考个律师证,是不是不安心,是不是想跳槽?”一些官员缺乏法治思维,有的案件确实行政机关不一定能胜诉,却一味责怪公职律师“弄个案子还没赢”。

服从意识强把关功能弱

在《两办意见》中,最让外界期待的,是公职律师的“法律把关人”角色。

文件规定了两种情形: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起草、论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党内法规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应当请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加,或者听取其法律意见。

若应当听取法律意见而未听取,或是听取了但被认为不合法、不合规,相关事项则不得提交讨论、作出决定。

在“应当听取而未听取,应当请其参加而未落实,应当采纳而未采纳”三种前提下,若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将被追责。

文件下发两年以来,律师黄志雄观察到,一些党政机关官员知道自身法律知识有限,会主动让公职律师提出法律意见,有时甚至请社会律师介入,做到“双保险”。

但总体上,“法律把关人”的作用“目前停留在较浅层面”。江苏省司法厅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向《新华日报》概括出“两多两少”现象。

现象之一是,公职律师“参与行政诉讼、复议、政府信息公开等具体法律事务多,为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提供的法律意见少”。

姜明安介绍,实践中,涉及决策的内容,官员往往只听取公职律师部分意见,而有些会议涉密,公职律师未必能获准参加;在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公职律师多是参与草拟、论证一个草案,拍板权依旧在上级。

邢鑫认为,应制定全国统一的规定,明确列举哪些事项属于重大事项、要有公职律师参加,否则“一票否决”。这与工程上马离不开环评报告是一个道理。

公职律师一定能参加的工作,就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姜明安说,特别是公职律师的行政复议意见,大部分甚至百分之八九十能被官员最终采纳,“自主权很大”。

王进喜建议,若行政机关将出庭应诉等不擅长的业务交给社会律师办理,公职律师也须承担起对外部律师的监督作用。

即使该参加的都参加了,公职律师能发挥多大作用也是个问题。

“公职律师大多来源于职能部门内部,一些人容易思维固化,具有很强的服从意识,缺乏对上级或本单位决策质疑的思维。”邢鑫认为,若公职律师只充当单位内部一般公务员的角色,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公职律师也是律师,是一个需要据理力争的职业,但在机关环境中事事必以领导的意愿为标准,所有的棱角都要被磨平。”一名税务系统的公职律师也曾撰文表达担心,若从事的主要工作与法律无关,要指出领导决定是否合法以起到法律监督的作用,是不太可能的。

姜明安建议,党政机关应建立制度,确保公职律师不会因提出反对意见而遭随意解雇,或者待遇被降低。王进喜则提出,公职律师法律意见的具体内容、对意见的采纳情况,都应该记录、存档。

现象之二是,“对公职律师履行岗位职责提出的要求多,对不按规定听取公职律师法律意见、导致重大损失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的少”。

任永安坦言,若严格落实追责,会降低一些官员干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决断力度;“但是,不追责就不是依法治国了。我们是一定要走这条路的”。

他分析,目前,中央部委的权责边界逐渐清晰,追责落实情况好于地方;伴随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地方的权责关系日趋理顺,与公职律师相关的追责机制未来也会继续完善。

“广州模式”或 成改革方向

任永安向南方周末透露,司法部与国务院法制办合并之后,正在摸底哪些法律需要调整。律师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极有可能会提及公职律师制度,“上升到法律,这是必然的,这样能保证制度的稳定性。”

姜明安指出,《两办意见》不是法律法规,需通过立法,来确定公职律师的权利、义务和待遇。

王学堂注意到,对公职律师的探索,全国出现过三种模式。

一种是“厦门模式”,设立岗位公职律师,由原单位负责考评、晋升等管理,司法行政机关负责资质管理、业务监督。

与之对应的是“周村模式”,在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设立公职律师办公室,考评、晋升与原单位无关,地位相对独立、超脱。

还有将二者结合的“广州模式”,既在各单位设立岗位公职律师,又成立公职律师事务所。南方周末检索发现,目前,除广东各地市之外,北京、贵阳、宜宾等多个城市,都实行这种做法。

王学堂认为,岗位公职律师最了解本单位情况,而公职律师事务所能进行管理、培训,若机制盘活,当某个单位无人符合公职律师的条件,还可起到兜底作用。将两者搭配起来,可能是未来的改革方向。

行业组织空白也在逐步填补。邢鑫所在的长沙律协公司与公职律师专门委员会,是2018年7月成立的。他们的工作是,联络和发动公司律师、公职律师加入专委会,制定业务规则,组织经验交流,指导和规范业务活动。

除了期待职级晋升、待遇提高等制度安排尽快落实,公职律师群体还关注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尤其是公职律师与社会律师的转化通道。

王学堂分析,不少地方急需公职律师,但公务员考试是个坎,“以后,能不能你是律师了就能直接考公职律师,不用再参加公务员考试了?很多法律人才不一定擅长考试,既要考律师证又要考公务员,不如去考法官、检察官呢,他们收入比公务员高多了。”

王学堂认为,公职律师不只是手中多了个律师证,而是让政府法制人员这一相对封闭的群体,与律师这一竞争充分的职业相衔接、相配套。

“有需求才有发展。”他说,法律服务市场上向来社会律师占“大头”,“现在正进行机构改革,未来,如果再大胆一点,可以让公职律师‘市场化’。他们依旧只能有偿代理政府被告的案件,但不同行政机关可根据需求自由聘请,让公职律师充分竞争”,这样亦助于促进社会律师向公职律师流动。

黄志雄认为,“刑辩全覆盖”的推广也是个契机。在一些律师缺乏的欠发达地区,公职律师可以兼顾法律援助工作,案件没人办理,他们也能上。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刑事案件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打官司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