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02:00:57来源:法律常识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彭光瑞 文/图
初秋下午,阳光明媚,荣昌区广顺街道工农茶叶产业社区“恩福广场”上,一场特别的村民聚会正在进行。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手持话筒聊起了“家常”,时不时逗得大家喜笑颜开。
“老年人摔倒之后我们扶不扶?”男子问。
“肯定要扶啥!”村民答。
“那如果老年人说是因为你救助不当导致他伤情加重了,把你告到法院要你赔钱,咋办呢?”男子又问。
“讹人啊,那我不扶了!”另一个村民赶紧说。
“该扶还是要扶,该帮一定要帮,帮助老人是见义勇为行为,助人为乐也是中华美德。大家不用担心,根据明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见义勇为’免责。这是《民法典》对见义勇为行为的鼓励和保护,为见义勇为者可能遭遇的风险撑起了一把法律上的‘保护伞’,彻底为好人消除了后顾之忧,让英雄不再‘流血又流泪’”。
……
这是一场新风小院的“小院讲堂”普法活动,台上是荣昌区司法局广顺司法所所长周时宽,他,同样也是这个小院的法律指导员。
什么是新风小院?近年来,荣昌区司法局以“治理有效”为目标,在全区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探索推进村(社区)“新风小院”创建,“小院”以10至20户传统院落为对象,鼓励群众投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促进农家院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解决农村院落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工农茶叶产业社区的小院,叫做“产业小院”,而它,只是荣昌上百个“新风小院”之一。
村民听小院讲座
亲民讲堂
普法要讲老百姓爱听的故事
“那一年,小明7岁,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一款游戏充了很多钱;那一年,小明18岁,用手机借了钱,没想到一个月后利滚利翻了好几倍;那一年,小明50岁……”产业小院的广场展示栏中,一副配着漫画和文字,介绍“小明”一生故事的宣传画,吸引了过往村民的注意。
周时宽介绍,小明“命运多舛”的一生当然只是虚构的,他们借着这样一个角色,把大家在各个年龄段遇到的、常见的,利益受到侵害的事情展示出来,并附上近期重点宣传的《民法典》上的法律条款及解决、维权办法。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在农村,村民们对一本正经地宣讲法律条款、政策知识,往往提不起兴趣。怎么才能让大家饶有兴致地听下去呢?内容必须通俗、有趣,要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才有了“小明”的宣传漫画。
而周时宽在“小院”的普法讲堂上,也用聊天、唠嗑的方式,和群众们打成一片。
实际上,荣昌区在“新风小院”的法治宣传中,几乎都用上了这样的方法。依托“新风小院”,荣昌区在居民小区、农家院落里设立“小院讲堂”384个。
讲堂吸纳党政机关干部、党校教师、理论名嘴、技术专家、普法讲师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互助、讲变化开展基层宣传治理工作。在宣讲过程中,他们通常都用群众喜欢的小故事、具有地方特色的金钱板等方式宣传,让群众容易懂、容易记、容易传。
同时,荣昌区司法局还着力将小院建成法治乡村的试验基地。充分发挥“三官一律”(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的积极作用,培养小院“法律明白人”,通过“法治宣传进小院”、“公共法律服务进家庭”等方式,切实增强小院群众法治意识,自觉做到遵纪守法。
特色的宣传语
“自治”小院
小院的问题自己定、自己办、自己管
干净到看不到一块垃圾的乡村小道旁,村民喂养的鸡鸭在规整的栅栏中吃食,路上,有人慢悠悠地散步遛弯,见到外来者,他微笑着打起了招呼……走进直升镇万宝村的“椒香小院”,一派静怡的乡村景象让人心旷神怡,逛了半晌,同行者依然有人感叹:“真干净啊!和印象中的农村完全不一样!”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今年31岁的高美。高美是万宝村的村干部,也是被邻里邻居推选出的最年轻的“院长”。“椒香小院”的讲课、集会地点,就是在高美家新房的院子里。高美说,“新风小院”并不是一个行政单位,简单的说,它是由住在附近的邻里邻居,一起成立,一起管理、一起维护的居民院落。
今年5月左右,村里筹备建立“椒香小院”,村民们便自己动手,开始了筹备工作。开会的院落,他们因地制宜用上了高美家门口的坝子,大家又一起动手,对人居环境进行了治理,例如做好街面的清洁卫生,将猪圈和居住区分离、修好栅栏把鸡鸭鹅等家禽归栏。在区、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修建了小院的“铭牌”,在附近打造了关于法治、德治的宣传标语。最后,因为当地以花椒为主要产业,所以取名为“椒香小院”。
小院从成员中选取了5名有威望、有能力且愿意为院落服务的群众组成小院自治小组,推选1名院长,负责院落的日常管理、政策宣传、民情收集反馈、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小院”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乡村环境上的变化,村民们自己的矛盾,小院就可以解决。村民们遇到的问题,小院的成员可以帮着解决。
今年疫情期间,村里一位村民的小孙子借着上网课的名义,用爷爷的手机玩游戏,还充值了9000多元,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爷爷对此一筹莫展。在小院开展法治宣传的时候,爷爷说出了此事。高美和小院的邻居赶紧帮他咨询了镇上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和游戏公司取得了联系,提供了未成年人不当网络消费的证明材料。最终追回了8000余元。
椒香小院
互帮互助
和谐靠的是远亲不如近邻
中午,直升镇道观村“田园小院”的步道上,今年70岁的村民陈大爷(化名)正扶着68岁的妻子刘大娘(化名)在新修的步道上遛弯。
“邻居们对我好,轮流来照顾我,感谢他们哟!”见到小院院长李再秀,刘大娘忙不迭地表达感谢,话未出口,眼眶已湿润。原来,刘大娘患病多年,生活无法自理。虽然夫妻俩有两个儿子,但均在外打工不在身边,平时只能依靠丈夫照顾自己。
为补贴家用,近来丈夫在外找到了一份零工,必须时常要外出工作,无法24小时照顾妻子。正当夫妻俩发愁的时候,“田园小院”的邻居站了出来。
李再秀说,小院共有18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出力帮过刘大娘。一旦陈大爷不在家,邻居们不仅给刘大娘送吃送喝,还派人照顾她的起居,扶她散步、帮她洗漱,很多时候要照顾她直至上床休息才离开。刘大娘把邻居们对她的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次见到邻居,都会不停地感谢。
“邻里的和睦,是小院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李再秀说,从小院成立之初,他们就尝试了很多方法。例如,对居住在附近的小院“成员”,他们采取了积分制,初始积分是100分,达到某些条件比如参加小院的普法宣传、参与修建小院的设施设备等可以加分。如果做得不好,则扣分。每年最高分值为200分,得分高的家庭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做得太差的家庭,将进入“黑名单”。当然,奖励也是由小院成员们自己提供的奖品,经济价值并不高,重在精神奖励。
田园小院还设立了“五好人家”评比栏,每个月推出一个主题进行评比,例如7月是忠党爱国主题,8月是勤劳致富主题,9月是家庭和睦主题。做得好的家庭,将得到一个“大拇指”图标。
评比栏
“别小看这个评比,大多数村民都是很有荣誉感的。”李再秀说,有一次小院成员家刚读小学的孩子,看到别人家都有“大拇指”,而自己家却连续两个月“剃光头”。得知原因后,孩子随后便跑回家,要求家里的大人一定要改,否则“太丢脸”。之后,该户村民果然有了很大的改观。
“邻里关系处好了,大家有了荣辱感,村里面矛盾纠纷也少了,大家齐心协力发展经济,村里面工作比以前好开展多了。”道观村党总支书记陈善荣感慨道。
一院一策
“新风小院”不搞“一刀切”
或许细心人已经发现,“新风小院”都有自己不同的名字。其中原因,并非仅仅是文字上的区别而已。
荣昌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风小院”的创建不搞“一刀切”,小院的创建是按照“一院一策”原则,从因地制宜、留住乡愁,避免趋同化,避免文化流失的角度来进行。每个小院是根据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实际差异,充分尊重和吸纳群众意见,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底蕴后,确定名称和创建方案。
在包括荣昌区司法局在内的多个部门的协力下,工作人员组织小院群众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历史名人、产业变迁等图片、故事,共同总结“小院文化”,提炼“小院精神”。
例如,荣隆镇玉久村八角井小院诞生过抗美援朝二级模范吕玉久,村民决定以“英雄小院”为创建主题,传承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广顺街道高瓷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更好巩固工作成果,决定创建“法治小院”,让村民在懂法守法中共享幸福生活;安富街道通安村三崇堂走出了多位成功人士,小院决定以“崇文、崇礼、崇信”为内容创建“德韵小院”,着力传承优良家风。
另一方面,基层治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好的乡村面貌,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例如前面提到的直升镇万宝村“椒香小院”,当地种植了500多亩花椒,今年产值超过20万元,因为发展花椒产业带动了村民致富,所以决定以花椒为小院命名。
而广顺街道工农茶叶产业社区,因其种植近3000亩茶叶,并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所以取名为“产业小院”。
截至目前,荣昌全区112个“新风小院”已开展创建,其中以“自治”为主题的小院21个,以“法治”为主题的小院23个,以“德治”为主题的小院5个,以农业产业、乡风文明等其它为主题的小院63个,预计2020年年底前全部创建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