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5 08:22:44来源:法律常识
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本市上半年离婚登记数量为2.7万对,与2019年、2020年同期数据相比明显下降。
依托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北京市民政系统近年来组建起一支来自心理、司法等领域的专家团队,在各区民政局现场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情感沟通、心理疏导等服务。他们绝非单纯“劝和不劝离”,而是期冀当事人能够在第三方帮助下正确认识婚姻、得以成长。
多数离婚当事人愿意接受辅导
“我就想问问,你们两个人的婚姻中间,要住进来多少人?”
听到冯囡发问,坐在对面的郭建和余荣同时一愣,争执不休中有了短暂的空白。“夫妻最应彼此信任支持,过多在意别人的评价,把外界矛盾带到家里,影响的是你们的感情……”在声声温和劝解中,原本剑拔弩张的夫妻俩渐渐放松下来,低头不语。
人到中年,郭建和余荣生活无忧,却常因各自朋友的一句话,指责对方哪里做得不好。某次吵到气头上,便到海淀区民政局要求离婚。正在婚姻家庭辅导室值班的冯囡接待了他们,了解情况过程中,敏锐捕捉到问题的核心。
“冷静期咱们有4次免费辅导,下回可以再来聊。”临走时,冯囡嘱咐。事实上,第二次辅导时两口子状态就已有改观。余荣还偷偷告诉冯囡,老公这段时间“挺有进步”,给自己发了红包、道了歉,她也决定做出改变。
这是冯囡和同事们经常遇到的场景,6年前,海淀区民政局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由海淀区方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承担具体工作。理事长王海英介绍,中心安排十余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轮流值班,“每天有两位结婚辅导师、两位离婚辅导师在婚登处服务。”
对于结婚辅导,新人先去办手续领证,再到婚姻讲堂听课。数年下来,已成为海淀新人喜结良缘时一道知名环节,寄语墙上贴满甜蜜美好的憧憬。离婚辅导方面,则以自愿为前提,由辅导师筛选婚姻当事人提供服务。
“有的夫妻是政策性离婚,我们会提示风险。有的因家庭暴力离婚,有的已分居多年,甚至各有对象,就不太需要辅导。”据王海英观察,反倒是一些情绪波动起伏的当事人,辅导意义会更大。“多数夫妻还是会愿意在我们的帮助下,对婚姻问题进行整理。”
子女和教育问题易致夫妻矛盾
茶几沙发、绿植点缀、米色墙面……婚登处私密角落,对离婚当事人进行辅导的房间静谧温馨,令人卸下心防。
在这里,离婚辅导师通常的开场白是,先生女士,你们谁能介绍一下情况?双方有时会抢着说,有时又谁都不说。而伴随“讲个具体例子”的引导,两个人往往会开始辩论,甚至当场失控、痛哭流涕。
在冯囡印象中,相当一部分夫妻吵架,属于“激情上头”,话赶话说到这儿,实际上心里是希望得到帮助的。“让人给评评理,给个台阶,好好沟通一番也就回去了。”
子女、教育等问题,也易导致夫妻产生矛盾。不少案例中,妈妈为孩子着急上火,家里却没人支持和理解。这一过程中造成家庭气氛紧张、夫妻关系逐渐变差。“海淀孩子压力大,海淀妈妈压力更大。”
无论什么原因,冯囡首要关注的是当事人精神状态。她遇到过一位母亲,孩子几个月时提出离婚。进到房间就趴在桌子上,连声说自己不想要孩子、带不了孩子……“我问了些情况,判断这位母亲可能处在产后抑郁阶段,家人包括她自己都没有这个概念。她需要的是就医和家人支持,情绪认知恢复了,才对问题解决有帮助。”
包括婚内出轨,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是,“不过了,赶紧离!”但往往冯囡看到的是,其中一方神情恍惚,受到的打击非常大。“如果创伤应激没有解决,离婚可能又会造成二次伤害。能不能过,是否要离,都要在理智平复的前提下做决定。”
相比结婚辅导时的喜气洋洋,离婚辅导面对的当事人常比较警惕,需要辅导师迅速找到切入点,赢得信任。“眼神、服装、坐姿……都会关注,有时当事人说,‘我不在乎’,但又不停地抖腿,其实就是很在乎。如果感觉这个人特别爱讲道理,要先认同他一部分观点,他才愿意说出更深的想法……”王海英回忆,在离婚冷静期设置之前,经过辅导的当事人绝大多数都会暂时放弃办理。冷静期出台后,当事人可享受多次免费辅导,不少解决婚姻危机的当事人会表达感谢、送来锦旗、通过12345为辅导师“点赞”等等。
在离婚官司中寻找挽救的可能
作为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婚姻家庭部主任,律师张荆执业十六年间,办理过上千件婚姻案件。包括轰动一时的十年无性婚姻案、魏圆圆抚养权案等。
繁重本职工作之余,她还承担起婚姻家庭建设协会法律专业服务委员会组织者的角色,建立起一支律师志愿者团队,服务于东城、朝阳、通州等区民政局,为离婚当事人提供公益协助,她自己则担任着朝阳区民政局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
公事公办离婚案件,对张荆来说早已驾轻就熟,多年来她却坚持在离婚官司中寻找挽救婚姻的可能。“夫妻吵架,说找个律师写离婚协议,其实很多时候细问问,两个人离婚的清晰诉求都还没有真正达成。就像去医院看病,很多人可能连挂什么科都还不知道。”
她回忆起自己“费了很多唇舌”的案例,一对夫妻自高中就是同学,没孩子时,女方备受丈夫呵护,自己就像个孩子。而孩子出生后,丈夫和婆婆对孩子极为重视,她觉得自己成了多余的人,家庭矛盾频发,便生出离婚的念头。
来见张荆前,女方曾找过一位律师咨询,对方建议她抓紧离婚,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她也“人老珠黄”再被抛弃。“可人家夫妻感情其实还在!”张荆有些愤愤,“律师不能单纯为了成案去促成诉讼,要去判断当事人的婚姻关系是真的破裂还是只是危机。”
沟通时,女方聊起与丈夫高中、大学亲密的时光,哭得泣不成声。“给她一些时间和关爱,她一定会成为一名好母亲……”面对张荆真挚的劝解,男方也颇为动容。
“后来他们一起回家了,孩子周岁时还给我发来照片”,张荆笑得很是欣慰。“我们办了这么多案例,几乎看遍了人间冷暖、鸡飞狗跳,多说一说,可能当事人的选择就会不一样。”
一年中离婚也有几个高峰期
结婚有一些“好日子”,一年中离婚也有几个高峰期。据冯囡观察,有些人考虑到不好的事情不带到新年,元旦后春节前,来离婚的人相对较多。五一十一这种“大假”结束,也有很多矛盾爆发出来。
长期与婚姻当事人打交道,辅导、调解员们感受到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似乎人们更“容易”由于各种原因,去考虑离婚。冯囡的理解是,伴随社会发展,婚姻赖以维系的环境越来越多受到外界影响和冲击。来自经济、工作、教育甚至疫情等方方面面的压力,都有可能引起家庭系统的震动。
在辅导室里,冯囡见到过因不满担任公职人员的配偶长期无法回家,抱着孩子来离婚的当事人,也遇到过70多岁的二婚老两口,由于需要子女照料,即便感情挺好,也只能办理离婚回到各自子女身边。“会觉得有些无奈,但婚姻确实是个复杂的体系,受到很多现实约束,没有感情或者光有感情都不行。”
在张荆看来,近十年的离婚案件概括而言,绝大部分是价值观的不同。“妈宝男、孔雀女、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你看出现了多少词。一次吵架,往往根源会追溯到对事物的认知、对婚姻的期待上。”
有矛盾不愿意“凑合”,固然是社会开放进步的体现,但张荆并不赞同将离婚视作终极解决方案。“很多人离了婚,问题还在,情绪也没有变好。要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有所成长。至于说成长之后还是希望离婚,那我们会尊重决定。这段婚姻结束了,下一段不会重蹈覆辙。”
由此,婚姻家庭工作者均提及,应继续推动完善婚姻家庭教育咨询体系。在新人步入婚姻前、进入家庭生活后,发生婚姻危机时各环节,都能便利得到专业的知识普及与辅导。
(当事人为化名)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流程编辑:TF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