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货被骗找律师问,校园被骗事件

时间:2022-12-18 09:29:28来源:法律常识

未来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凌萌)“没想到,学会Python即使不做程序员都能收入过万!”

“成功的人生,可以从学习Python开始!”

……

刚刚参加完2022年高考的高三毕业生筱筱(化名)没有想到,在即将迈入大学校门之前,生活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抱着学习一门新技能的心态,筱筱报了湖南杰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越教育”)开设的Python技术课程,却不曾想被诱导以“在薪人员”的身份申请了7100元的贷款。

为杰越教育提供贷款服务的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消费金融”)。近日,多位在校学生向未来网记者投诉称,在插画、计算机技术等培训机构的诱导下,掉进“培训贷”的陷阱,而背后的贷款公司,均为海尔消费金融。

在“培训贷”“校园贷”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海尔消费金融是否需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多位在校学生投诉:被培训机构诱导,背上数千元贷款

8月初,筱筱被杰越教育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多篇推文所吸引,留下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很快,一位自称“Python导师-七七”的人联系到他,称能够线上观看一节Python技术的免费直播课。

据筱筱回忆,这节课令当时的他获益匪浅。“授课老师在介绍Python技术外,还称学习这门技术后可以接单赚钱。”筱筱告诉未来网记者,在直播课中,授课老师晒出了学员的接单图片,并称初学者每单的费用大致在三、四百元左右,经验丰富后可接到千元左右的单子。

“培训贷”卷土重来?多位在校学生投诉被诱导借贷,海尔消金该担何责?

受访者供图

抱着既能学习又能赚钱的想法,筱筱报了学费为8780元的全套课程。随后,“Python导师-七七”主动向其提出,“有压力可申请腾讯官方教育助学分期24期,每月365元左右”,并发来了一张海尔消费金融分期办理的二维码截图。

未来网记者在联系海尔消费金融方面后了解到,杰越教育为腾讯课堂的入驻商户。由于腾讯课堂与海尔消费金融存在合作关系,腾讯课堂的入驻商户均能够为有需要的消费者办理海尔消费金融的分期贷款服务。而在腾讯课堂官网的客服窗口输入“海尔消费金融”后,也会出现“海尔消金”的关键词。

“培训贷”卷土重来?多位在校学生投诉被诱导借贷,海尔消金该担何责?

受访者供图

“当时被教育助学分期的说法误导了,以为是对学生的优惠政策,后来才意识到是贷款。”筱筱称。然而,在提出了退款诉求后,他却被要求支付违约金3280元。截至目前,筱筱仍未就退款金额与杰越教育方面达成一致。

事实上,掉进“培训贷”陷阱的并非只有筱筱一人。大三学生安然(化名)向未来网记者表示,今年5月初,其在小红书平台看到湖南插画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插画喵教育”)旗下账号发布的“开启副业,接单赚钱”的广告。

“培训贷”卷土重来?多位在校学生投诉被诱导借贷,海尔消金该担何责?

受访者供图

与筱筱的经历类似,售课老师同样以“教育分期”的说法让安然申请了海尔消费金融的分期贷款。“其实你真没必要担心这些,一个月就三百多块钱,肯定是能还上的。就算你用花呗分期都是一样的道理……”在安然提供的聊天截图中,售课老师以各种说辞劝导其买课及办理分期贷款。最终,在售课老师的指示下,安然以“无业”身份成功申请了贷款。

未来网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多位在校学生遭遇的“培训贷”经历近乎如出一辙:从出于兴趣、兼职的角度,被宣称“能够接单”“0基础学习”的培训机构吸引。而这些机构普遍以“教育分期”“用兼职还学费”的说辞,同时示以学员的接单截图,诱导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在校学生以“社会人员”“在薪人员”等身份办理分期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从多位在校学生的反馈来看,整个贷款过程似乎都颇为顺利。前述在校学生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在贷款过程中及贷款成功申请后,均未收到海尔消费金融方面关于身份、年龄等信息核实操作。

在校学生轻松通过贷款审核?海尔消费金融贷款纠纷不断

在校学生为何能够轻松申请贷款?“培训贷”背后的借贷公司海尔消费金融又是何来头?

对此,未来网记者根据受访者提供的海尔消费金融申请贷款的二维码,仅在填写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勾选《用户注册协议》、《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消费信贷服务协议》、《用户隐私政策》几步操作后便成功完成了海尔消费金融平台的账号注册,进入贷款申请界面。

而据多位在校学生陈述,在贷款申请过程中,仅需按照培训机构老师的指示,填写职业、工作单位、年收入等,便可成功申请贷款,整个过程在十余分钟左右。

“培训贷”卷土重来?多位在校学生投诉被诱导借贷,海尔消金该担何责?

受访者供图

海尔消费金融官网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由海尔集团、海尔财务公司、红星美凯龙、绿城电商及中国有赞五家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是国内首家由产业发起设立、致力于场景消费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对于在校学生被诱导借贷的问题,海尔消费金融公关部人员张女士在回应未来网记者采访时直言道,“向在校学生贷款并非我们所愿。杰越教育、插画喵教育、云易绘教育均为腾讯课堂的入驻商户,消费者在腾讯课堂上购买上述商户提供的培训课程时,可以选择使用我司的分期贷款服务。如确切证明商户诱导用户隐瞒学生身份向我司取得贷款,我司会立刻永久停止与其合作。”

而对于多位在校学生反馈称未收到海尔消费金融方面关于身份、年龄等信息核实操作,张女士则表示,“用户向我司申请贷款需要进行身份证、银行卡、姓名、手机号四要素验证和人脸活体识别。基于四要素信息,我司模型系统会自动跑出年龄,也就是用户通过上传身份证信息已经与我司完成了年龄确认,不存在未确认身份/年龄的情况。”

不过,在北京京麟律师事务所李扬律师看来,作为借贷平台的海尔消费金融,在审核贷款人的身份方面存在漏洞。

“目前大学生通常都已经年满十八周岁,高中生普遍还属于未成年人。如果仅通过审查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来确认年龄,只能区分成年与未成年,但无法区分学生或工作状态。”李扬律师向未来网记者表示。

另外,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监管已经明令禁止对在校学生放贷的前提下,如果已知是在校学生身份,就属于违反相关的管理规定。“更多的责任在于消费金融公司,作为监管发布条例主要的监管对象,消费金融公司没有做到充分审核就大额放贷,明显未落实相应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海尔消费金融近年来频频因“培训贷”“医美贷”问题遭到消费者投诉。

“培训贷”卷土重来?多位在校学生投诉被诱导借贷,海尔消金该担何责?

黑猫投诉截图

据界面新闻报道,今年3月,一位大三学生在求职时被面试机构诱导,以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的名义办理了海尔消费金融的培训贷款业务,贷款金额高达近2万元。

另据蓝鲸财经报道,2021年10月,多位广西南宁的消费者投诉称,向海尔消费金融申请了医美贷款后,遭遇医美机构跑路。据悉,海尔消费金融此前通过给米金服、丽人等平台开展医美业务,月放款额接近2亿。

黑猫投诉官网显示,截至目前,涉及海尔消费金融的投诉量高达4075条,近30天的投诉量就有408条,在校学生的投诉屡见不鲜。

“培训贷”乱象频出,培训机构、借贷平台该担何责?

在“培训贷”乱象频出的情况下,上述“培训”机构、海尔消费金融该担何责?

对此,李扬律师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述在校学生的投诉情况来看,相关课程机构的诱导贷款行为涉嫌违法。

“2021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2017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也规定,‘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可见我国已对诱导在校高中生、大学生贷款的行为持禁止态度。”李扬律师指出。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律师咨询专家、上海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委员陈小兜也向未来网记者表示,上述培训机构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诱导在校学生隐瞒“学生”身份,虚构“在职工作”“在薪人员”等身份来办理贷款,属于明显的诱导行为。

“若该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教育培训资质,或者无法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培训事宜,则可以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在校学生的财物,若涉案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陈小兜表示。

而对于借贷平台海尔消费金融,陈小兜认为,借贷平台应对贷款人身份及培训机构的资质负有充分且严格审核的义务。

李杨律师则表示,当下国家已三令五申禁止网贷机构开展学生网贷业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教育培训领域贷款业务的合规管理和风险管控。“如果海尔消费金融仅是因为贷款发放环节审核不严而向在校学生发放贷款,则会受到银保监会、金融办等相关机构处罚;若是因为参与了与培训机构的‘套路贷’合谋而故意不审核学生身份,那么该贷款平台涉嫌违法,达到刑事处罚标准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北京征地拆迁律师事务所前十名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刑事案件 交通 车祸 工资 补助费 债权 伤残 程序 鉴定 条件 打官司 北京十大刑事律师事务所排名搜狐 拆迁人 期限 兵法 标准 找律师可靠吗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