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12:07:18来源:法律常识
2021年12月12日,由盈科全国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法律专业委员会、盈科上海分所共同主办,上海市工商联信息技术商会、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大夏合规、盈科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盈科全国财税法律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大型合规专题论坛——“盈在合规”成功举办。盈科上海刑事部主任康烨律师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在论坛上作了主题为《刑事合规的出罪作用》的分享。
一个案例带来的启发
康烨律师先分享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据康烨律师介绍,自己曾经承办过一起生产、销售过期食品的刑事案件,由于涉及到了公共食品安全,当时这起案件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涉案在华美资企业,尽管有非常详尽的企业合规体系和合规流程,但是最终仍然涉刑。案发后,两家工厂关停,数千名员工遣散,公司及高管共计10名被告人被起诉。当时单位辩护人提出公司有合规体系,对于原料保质期定义的相关文件经过食药监部门的备案,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被法院采纳。一来是因为企业有更改返厂原料保质期的行为;二来公司会议纪要以及往来邮件显示,几名公司高管有过合意,且厂长和质保经理均积极落实。最终法院判定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成立。
康烨律师表示,这个案件给企业、以及正在做合规和即将做合规的律师带来的启示是:“合规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
企业合规的证据价值
在风险频发的当今社会,风险具有极强的突发性、扩散性、传导性。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上游公司在收集信息时出了问题,下游公司在使用信息时就会受牵连。新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共同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由此可见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容小觑。
再如在大数据风控公司入刑第一案中,魔蝎公司的运营模式主要是与各网络贷款公司、小型银行进行合作,为网络贷款公司、银行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客户信用数据。当魔蝎公司入刑,其实风险已经传导到了这些与魔蝎公司合作的公司。这些下游合作公司如要辩解自己与魔蝎公司不是共同责任主体,不能仅在口头上说一句“不知道、不清楚”,否则这种辩解只能是无效辩解。刑法当中的“明知”,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其中的“应当知道”,涉及明知的推定问题。在没有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明知”,但根据一定证据可以推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否认的话,就要提出反证。
康烨律师表示,刑法尽管规定了“无罪推定”的原则,但根据“明知推定”的立法技术,举证责任反转,行为人就必须提出反证。这时,合规的证据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如果一家技术服务企业,能把自己的合规制度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主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每一项都做到合规;每一道开发流程的日志都做到信息可回溯,拿到法庭中就可以当作证据使用。这样,合规就能在关键的时刻,为企业“出罪”提供重要证据。
“合规不起诉制度”的诉讼价值
近年来,“合规不起诉制度”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著名刑诉法教授北京大学陈瑞华教授,多年前就在研究各国的合规制度,并在国内学术界、司法界大声疾呼保存民营经济,保护产权,刑事诉讼程序当中应当设置“合规不起诉”制度,不能因为一个案件搞垮一个企业。
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了第一批合规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2021年3月又启动了第二批合规试点地区。今年4月,最高检下发《关于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检察机关对于办理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做出不批准逮捕、不起诉决定或者根据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针对企业涉嫌具体犯罪,结合办案实际,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促进企业合规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康烨律师认为,鉴于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这类企业在经营中尤其需要注意合规。一方面,“互联网+”模式下,所“+”的产业和项目是否合法,很值得关注。如果“+”的内容不合法,又不能设置“防火墙”,刑事风险就会陡然上升。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虽然懂技术、敢创新、年轻有为,创业初期凭着技术找到了赛道,但是用力过猛,容易跑偏,往往越界而不自知。此外,互联网科技公司规模越大,合规难度也就越大,容易忽略某些隐性风险,合规的漏洞也将随之产生。
“企业经营是一种复杂的经济活动,风平浪静之下藏着‘暗礁’,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家,奋力疾奔、抢占赛道,但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口碑‘塌方’,甚至涉足刑案。”所以,康烨律师在论坛上建议,企业家,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应当充分认识到合规的价值和重要性,尽早打造合规的“金钟罩、铁布衫”。
关于“刑动派”律师团队
盈科上海刑事部是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的专业部门之一。部门业务领域遍及全国,主要针对经济犯罪(金融犯罪、走私犯罪、涉税犯罪、知识产权犯罪等)、职务犯罪、涉外犯罪、公司反舞弊调查与诉讼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部门在康烨主任、辛本华、洪凌、张捷副主任、胡磊秘书长的带领下,秉承专业化、精细化辩护理念,不断发展壮大。部门现有成员近4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硕士14人,司法工作、高校背景等5人,建成了一批知识层次高、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刑辩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精英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