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调解师行业怎么样,婚姻家庭调解师行业怎么样啊

时间:2022-09-25 21:04:09来源:法律常识

网络空间无限,给了人们更多获得共鸣与慰藉的机会,有时候却也给这份“共情”“信任”标上了“价签”。近日,松江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诈骗、敲诈勒索案。案件的被害人陈女士遭人生低谷,本以为对面的“专业人士”能拉自己一把,没想到却被扯下了更黑暗的“深渊”。

陈女士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80后,大学毕业后本拥有一段幸福婚姻。2021年因先生外遇离婚,但碍于面子,也想挽回婚姻,她未将此事告诉父母和女儿。

一个多月后,纠结的她苦于无人可诉,在某“S”交友软件上认识了陆某某。在倾诉与前夫情感问题的过程中,对方告诉她自己是一家金店老板,兼任情感专家(心理咨询师),善于调解夫妻矛盾,一直承接处理夫妻间纠纷的单子,咨询费为每小时300元。

很快,基于聊天中培养出的信任和挽回感情的急迫需求,陈女士对陆某某的话开始深信不疑。可她不知道这位“情感专家”现实中只是一位保洁公司员工,有妻子和两个儿子。而这场所谓的“咨询拯救”,不过是他骗财骗色计划的序曲。

“情感专家”收取每小时300元咨询费“拯救婚姻”,现实竟是名保洁员……

配图

很快陆某某开始通过微信、会面等方式给陈女士进行所谓“情感咨询”,并且约陈女士、及其前夫三人当面劝和,陈女士也一直向陆某某支付“咨询费”。当然,作为一名无任何资质的冒牌“情感专家(心理咨询师)”,并未起任何作用,陈女士复婚依然“无望”。在此期间为获取陈女士的好感,陆某某还主动将咨询费从每小时300元降低了到每天300元,看到陈女士逐渐心急,他便提出以拍裸照、与她发生性关系并发视频给前夫等方式刺激对方复婚,但陈女士并不同意,还提出不再进行咨询。至此,陈女士已支付给陆某某1万余元。

意识到骗色失败的陆某某恼羞成怒,后以“朋友”身份上门,获知了陈女士住处,并与其父母取得了联系。获得把柄后,陆某某便提出之前是因为喜欢陈女士才同意降低咨询费,现在必须重新按每小时300元计算,补足差价。

了解到陈女士害怕父母知道离婚是由于前夫出轨,不可能再同意二人复婚,2021年底陆某某以泄密为由,要挟陈女士:要么一次性付清所谓“咨询费”,要么每月与他发生性关系,在陈女士父母面前假扮男女朋友。

陈女士只得选择给钱。在支付给陆某某3万余元后,陆某某向她出具保证书一份,保证不将陈女士前夫出轨之事告知其父母。不久之后,陆某某又来纠缠陈女士做其女友,被陈女士拒绝后再次以保密为由,要求陈女士“补足之前减免费用”,并另付3000元“保密费”,陈女士又为此支付了32万余元。当陆某某第三次来纠缠,并表示要退还3000元去泄密时,陈女士忍无可忍遂报警,很快,陆某某在家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审理,松江法院认为:被告人陆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陆某某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敲诈勒索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又构成敲诈勒索罪。被告人陆某某犯二罪,依法应数罪并罚。被告人陆某某被抓获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可依法从轻处罚。被告人陆某某认罪认罚,且在家属帮助下退出了全部的违法所得,可从宽处理。遂以被告人陆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法官提示,在日常交往,尤其是对方真假难辨的网络交往中,第一坚决不能透露个人信息;第二凡牵扯钱款问题务必谨慎,再三核实对方信息;第三拒绝他人露出自己的“小辫子”,给他人以可“抓”之机。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劳动者 交通事故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债务人 协议 自诉 房屋 土地 补偿费 案件 债务 离婚协议书 公司 债权人 合同 甲方 最低工资标准 交通 车祸 债权 伤残 条件 鉴定 工资 程序 补助费 刑事案件 拆迁人 兵法 期限 标准 交通肇事 解除劳动合同 财产 补偿金 客户 当事人 企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