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08:42:40来源:法律常识
如果你问我:你最想成为的一个人是谁?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李嘉诚。
李嘉诚退休时在发布会上表示:回望过去,非常感谢这一生有这样子的福份,创立了长江集团,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服务,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
李嘉诚还表示,从长实离任之后,他会披上新的战衣,投入到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
之前看过李嘉诚的传记,被他强大而坚定的公益精神所震撼,因为这一点,今年年初,我还特地坐车到汕头大学,去感受下他在公益这条路上的心路历程。
李嘉诚生于1928年7月,被外界称为李超人,70多年的从商经历书写了一段商业史上的传奇。
是什么让他在连续20年成为亚洲首富?是什么让他可以跨越52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员工?又是什么让他近90岁了,依然保持向上的斗志?
我读了好几遍李嘉诚一生的经历,更多的是赞叹,冷静下来,总结成一句话:孤独是他的能量,赚钱是他的修行。
01 勤奋和自律是成功的基石
在听闻李嘉诚的成功事迹前,他的勤奋和自律早已让很多人熟知,他的一天又是怎么度过的呢?
早上6点前起床,从香港岛南部深水湾道的家出发,下山去附近的九龙高尔夫球场并确保能在7点以前打出第一杆。
他可能和住在香港高尔夫俱乐部附近的亿万富翁一起打球,也可能和他公司里的某个高级管理人员打球,亦可能和一个他想要做出判断的新生意伙伴打球。
10点李嘉诚到达办公室。
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查阅报刊,看看有没有和他或他的公司相关的报道。
他会用英语和别人交谈,但喜欢阅读中文,因此,英文报刊中的有关部分在他到达之前就已经翻译成了中文。
李嘉诚也很关注经纪业对他公司的评价,那些激起他怒火的撰稿人将收到他助手的电话或是收到他的律师函。哪家报纸使他难看,他就会撤销在那儿的广告。
李嘉诚会拿着文件、信件,打电话给数个高层管理人员或者直接召他们前来商谈。
上午11:30,李嘉诚开始做按摩。做完按摩,他还要处理更多的公司管理事务。
下午13:00,开始吃午餐,常常是工作餐,午餐后,李嘉诚在办公司里工作两个小时,16:00回家。
在17:00,他可能再做一次按摩,之后,也许会在18:30与生意伙伴玩纸牌。
没有特别的情况,李嘉诚会每天六点下班,晚饭结束后,他会开始几十年如一日的必修功课:夜晚的阅读。阅读完,于22:00上床睡觉,这样日复一日地循环下去。
几十年如一日的读书、学习、工作,外人看来十分清苦,李嘉诚却乐在其中。如果把一切都算为工作,李嘉诚可以说一天工作16个小时。
李嘉诚这些创造奇迹的商业神话,就是由无数个这样“普通的一天”累积而成的,李嘉诚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他塑造自己的方式。
02 赚钱是一种修行
李嘉诚14岁丧父,当时家里一贫如洗,为了生计,刚读初中的他被迫辍学,从茶楼服务生开始做起,一做就是八年;22岁开始创业,最初负债累累,经过五年的奋斗,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就是李嘉诚28岁之前的人生轨迹,很多事业有成的商界人士都走过同样的道路。
28岁之后的李嘉诚却是独一无二的,他目光如炬,每一出手必赚得盆满钵满,鲜有败绩,他累积的财富以火箭般的速度攀升,他多年占据中国、亚洲首富的位置。他尽心做公益,在很多领域人们都能看到“李嘉诚基金会”的参与。
这样的财富和影响力,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一切源于其内心的顿悟。
28岁之前,改变贫困命运,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的理念一直支撑着他不断努力。创业6年后,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李嘉诚,身上穿着名牌西装,手上戴着高级腕表,开着名车,住着豪宅,却迷茫了。
在搬入新房的当天晚上,李嘉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我这么有钱,身体很好,为什么没有非常快乐?我不喝酒、不赌博、不跑舞厅,我赚再多,也不过如此。”
“未来的日子,我为什么而活呢?”李嘉诚不断地自问,一直思考到第二天晚上,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人不是有钱什么事都能做到,但很多事,没有钱一点也做不到。我一路做,将来有机会,能对社会、对其他贫穷的人有贡献,这是我来到世上可以做的。”
李嘉诚从小开始一直生长在贫困的环境中,一直以来,对金钱是非常执着的,经过两个失眠的夜晚,李嘉诚想通了,“内心的富贵,才是真正的富贵”,他对金钱的观念改变了,对赚钱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了,而正是他独特的赚钱观念让他赢得了更多的财富。
赚钱是为了什么?有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有人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物质生活。自28岁之后,李嘉诚就否定了这些答案。
对他来说,赚钱是一种内心的历练,是一种对周边人的帮助,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是一种修行,而他一直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在传统文化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人脱离日常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或者是一些人专职打坐沉浸于灵修哲学,我一度思考:修行难道就是严禁口腹之欲追求清心寡欲的生活吗?
在李嘉诚身上,我明白了:只要认真地去生活,满怀爱心地去看待社会,时时刻刻觉察自我,丢弃傲慢、贪求、期待与恐惧,以一颗清净心,追求生命的真谛,就是修行。
商界有一种“佛商”的概念,所谓佛商,是有佛心、佛智和佛行的企业家。他们有明确的信仰,有慈善的行动,有充满智慧的见地,有平和快乐的心态。他们最大的信念是众善奉行,自利利他。
从李嘉诚身上,我看到了智慧、慈悲、平和、博大,他通过智慧使事业、公益、人生、家庭都得以发展和提升,而又以一颗慈悲之心为社会进步而努力。
对李嘉诚来说,赚钱是一个充实内心和建立自我的过程,他生平一直致力走在“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道路上,赚钱是他最好的修行。
03 信用是最大的资本
李嘉诚说:不论是在香港还是其他地方做生意,信用最重要。一时的损失将来还可以赚回来,但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李嘉诚在创业之前,做的是销售,他也最擅长公关和与人打交道,因此,也累积了不少人脉,创业之后就有很多老客户主动找上门来。
有一次一位老朋友过来,看到李嘉诚刚创业,明白他创业的艰难,决定帮他一把,从他这边订货,没想到,李嘉诚坚定地拒绝了他的好意。
因为这位老客户是他老东家的客户,他曾经和他的老东家做过君子协议:离开万和塑胶厂之后,绝对不带走他们的任何客户资源。
这样的承诺现在多少职业经理人都做过,可是真正做到的人有几个呢?
客观地说,即使后来食言了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毕竟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积累自己的人脉关系,只要不恶意抢单,都属于公平竞争。
而在李嘉诚这里,这样的承诺必须要兑现,他很清楚,抢客户资源,绝对不会走很远,况且圈子这么小,这么做一定被传得人尽皆知,这无疑就是为蝇头小利而丢掉信誉的短视行为。
我们想一下,对于送上门的生意往外推,这看上去多少有点犯傻,何况他刚开始创业,急需客户资源,但李嘉诚却没有这么做,他也不愿意破坏自己在圈内的口碑。从这个角度来看,他更像一个修行者,因为另有所求而内心坚守。
这件事情后来传到了他的老东家王东山那里,王东山很赞叹李嘉诚的德行。
这件事也给李嘉诚做了一个很好的人格信用,也证明了,在生意场上做一个有原则的老实人,看似愚笨,实则一点儿也不吃亏。
即使到了现在,信用依然是最大的资本,未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将寸步难行,一个把信用放在首位的人,一定会能守住原则和底线,他也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法国启蒙主义者卢梭说过:“十岁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给贪婪所俘获。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
幸运的是,李嘉诚在28岁的时候,就踏上了追求睿智的道路,而这也把他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04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芳华
我最喜欢李嘉诚办公室的那幅字画,是清代儒将左宗棠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24个字,凝聚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李嘉诚将其视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李嘉诚的一生也在不断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一位采访过李嘉诚的记者写道:李嘉诚的心胸很大。
就连收购和记黄埔此等之事都一直密不外宣,甚至连自己的老婆都不知道,这一切都放在自己心里,用博大的胸怀撑出来的。
丧父、养家、肺病、贫穷,当一个人在自己15岁左右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击垮,他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承受的了。
所以用孤独来形容李嘉诚再合适不过了,虽然一直都是华人首富,有着李超人的名号,但“孤独感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自然的常态。”那位熟知李嘉诚经历的高层如此评价道,在她看来,经历过少年磨难的李嘉诚,早已习惯了孤独的感觉。
回忆早年的苦学生涯,李嘉诚说:“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问’。一本旧《辞海》,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
没有人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帮助自己,只有自我强大和自我提升才是解除命运的枷锁。
在刚创办长江塑胶厂的时候,李嘉诚为了学习最新技术,跑到德国,深入一线,自己潜心学习,精进,回国后,开始自产自销,这些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李嘉诚的一个友人说:“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自己会不断抛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他早已习惯了如此。”
在商场几十年的历练,超强的自律和独处能力早已养成,他必须学会跟孤独相处,只有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后,才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在李嘉诚办公桌上,有一段话,让我一直记忆心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孤独是他的能量,赚钱是他的修行,李嘉诚用一辈子的践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侠之大者的风范,也值得我们用一辈子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