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04:28:12来源:法律常识
在高校十年潜心研学,在律所十年深耕刑辩,在迈入下一个十年之际,曾任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事辩护研究中心主任的邹佳铭律师说:“我要打造一家‘专业+研究’型刑事律师事务所。”
2019年底,作为ALB 2015年中国最佳女律师、ALB 2017年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已近天命之年的邹佳铭律师放弃“坐享其成”的机会,听从内心的召唤,创办了北京和昶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和昶所”)。
此时,她仿佛找到了全新的天命和使命:倾其一生所学,创办一家独特的刑事律师事务所,让更多有志于刑事辩护的年轻人受惠于专业、系统的训练,成长为能独立思考、有情怀的律师;同时,以专业的法律研究透视社会热点议题,为个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于未然,让刑辩律师的价值向前延伸。
“这家律所谈不上严密的管理架构设计,我也不知道它的模式对行业的发展有多少影响,但是情怀使然,我就是坚信不疑,把我二十多年走过的路、受益的东西,传下去,这件事是有价值且值得去做的。”
近日,邹佳铭做客律新社《大咖来了》栏目,谈起一手创办的和昶所,充满热情且笃定。当一个人用生命和信仰投入一件事时,不得不说,这种力量“完美又绝对”。出身于湖南岳阳的湘妹子很笃信曾国藩“扎硬寨,打呆仗”的战术,她信奉成功没有捷径,有时候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10+10+10”能边办学边办所?北京和昶律师事务所主任邹佳铭律师做客律新社《大咖来了》 ,分享邹律师告别国内一流刑事强所后华丽转身,打造“专业+研究”刑事精品所的故事 律新社视频中心出品)
十年研习刑法
她在刑法学“坑底”徜徉
英姿飒爽。初见邹佳铭律师的人,都有这种感觉。
一头利落的短发,高挑的身型,说话干脆利落,充满力量。作为刑事领域大咖级的女律师,邹佳铭将“刚柔相济”诠释得恰到好处。
成为“和昶所主任”的这一年多时间,邹佳铭像是不断旋转的陀螺,做业务、搞研究、写作、手把手带教……生活被工作塞满,很忙碌,但邹佳铭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
为何要选择自讨苦吃?她笑答,我的人生很多时候都是“不得不选的”、“也是自己折腾的”,但是“我为能够一直遵从内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感到骄傲”。回望她的人生经历,许多事情看似偶然,却都在为这场挑战韧性的战斗做准备。
“小时候我就特别爱好打抱不平,那时候在班上当班干部,男生之间有了一些矛盾,也会跑来让我来主持‘裁判’,所以同学们就给我取了一个外号:‘邹大侠’。”
邹佳铭笑着回忆起理想最初的样子:童年时在电视上看到律师侃侃而谈的风采,就此种下了长大要当律师的种子。虽然,后来选择学习刑法是源自偶然,但是入门之后她确是真正地爱上了这门学科,她说,“也许这就是天性使然吧”。
邹佳铭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遭遇过高考落榜的窘境,后通过刻苦自学,考取了律师执业资格。
然而最初执业的两年,让邹佳铭很快地触到了瓶颈。“一方面是学历的先天不足,一方面九十年代末中国法律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难免遇到很多掣肘。”邹佳铭意识到自己必须弥补专业理论功底上的薄弱,因此她毅然脱产求学,踏上刑法研习的十年长征路。
考博时,邹佳铭初为人母,常常要在哄孩子睡下后才能专心复习;在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邹佳铭甚至一度失去经济来源。艰难困苦,玉汝以成。那一个个的艰难时刻,可能会将人击倒,却使邹佳铭蜕变:“任何艰难的事情,只要自己不放弃,就没有人可以打倒你”。
“外界的困难并不是最大的困难,重要的是战胜自己。”从硕士到博士后,十年间,邹佳铭承受住了各种压力,也抵御住了外部诱惑,在最孤独的时候,她最喜欢的就是走出去爬山,在天地间感受到个人和世事的渺小。
在刑法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仅为邹佳铭带来了专业提升,更让她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习和研究本身就是修行,把心静下来,不仅能够有新发现,还能够找到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创业的过程中,更是如此。
邹佳铭直言,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正是这段求学经历让她很明确自己要创办一家什么样的律所——一家专注于刑事领域的“专业+研究“型精品律师事务所。
因热爱而坚持
做好一名刑辩律师
2009年,从北师大博士后出站后,邹佳铭即加入京都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京都所”)执业,师从“中国刑事辩护第一人”田文昌老师。
在京都所的十年,邹佳铭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每个案件中,承办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往返于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在一次次精彩的执业经历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辩护风格。
十余年间,迭累的案件卷宗,承载着一个个生命的过去与未来、一个个家庭的悲欢与离合。“一个刑事案件的审判,以一个国家的名义去剥夺一个公民的生命或者自由,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如果不以这个为标准,那我们谁都有可能是潜在的犯罪嫌疑人。”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以个案形式表现出来的错案或冤案,更具有关乎法治全局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刑辩律师是规范、限制公权力滥用的社会力量,肩负着保障个人权利的责任。”“刑罚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如何对待那些脱离正常秩序的人的问题。”邹佳铭屡次强调,这就是刑事辩护与其他法律业务的不同之处。
为对自由和生命负责,为对得起客户的信任,不论处在执业的何种阶段,邹佳铭在处理每个案件时都会认真阅卷,并努力在阅卷的过程中,从错综复杂的法律事实地图中,寻找最有利于达到当事人最大利益的合法路径。
曾国藩“扎硬寨,打呆仗”的湘军战略给了邹佳铭许多启发,那就是,将刑事辩护中的基础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开庭时自然能成竹在胸、处变不惊。每每当事人向她表达出真挚的感谢,或者案件取得了良好的辩护效果,于她而言,这份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许多人视刑辩如畏途。但对邹佳铭而言,刑事辩护不仅仅是一份体面谋生的职业,更让她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2016年,京都所成立了京都刑事辩护研究中心,邹佳铭任研究中心主任。在田文昌老师的带领下,京都所不仅涌现了以“京都刑辩八杰”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刑辩律师,同时秉承“以个案推动立法”的精神,以研究中心为载体,为刑事实体法与诉讼制度的改革注入活跃在一线的刑辩律师的经验与思考,践行律师的社会责任。
至此,“专业+研究”的执业模式成为了邹佳铭的日常,也让她进一步认识到在法治环境尚未特别理想的情况下,刑辩律师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
“去完善那些尚不完善的,去坚持那些难以坚持的。”邹佳铭对此深有感悟。
打造一所“社会学校”
这是我的使命
从执业律师晋升高级合伙人,从单纯做业务到担任京都刑事辩护研究中心主任,邹佳铭在京都所的十年探索,成就不凡,期间她先后荣获ALB 2015年中国最佳女律师、ALB 2017年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
继续留在京都所深耕,对于那时48岁的邹佳铭而言,无疑是最优选择。但她选择了挑战自己,创办和昶所,重新奋发。
她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使命的。”
十余年的执业经历告诉邹佳铭,中国律师业还在初创阶段,刑事案件的代理门槛看似较低,但真正要做好却很不容易。“刑案往往更多地涉及人性、伦理、道德,那都是在法律专业之外的东西,需要生活经验的累积。”
邹佳铭看到了中国刑辩业务领域的现状,距离做得更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她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能凭借在校研学与实务磨炼的经历,带一批喜欢刑辩的年轻人,从专业和研究的视角,拓展刑事业务的边界,为当事人和社会带来更多价值,为行业带来另一种认知?
在采访中,邹佳铭时常提到“感谢老师”。无论是在高校求学的近十年,还是在京都所执业的十年,“老师“这一角色,对她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无疑产生了许多关键性影响。
如四川大学法学院向朝阳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林亚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王秀梅教授……十年研学路,正是邹佳铭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女儿尚小、没有了固定收入,但每一个老师,不仅以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助力她专业精进,而且在人生的重大选择上给予了许多无私的帮助,让她完成了从硕士到博士到博士后的深造,并最终落脚北京执业。
“后来当律师后,在田文昌老师的教导下,我不仅得到了刑法实践相关的宝贵经验,更让我学到了何为律师的社会责任担当。”薪火相传,将老师给予自己的财富传承给年轻律师的念头,由此在邹佳铭的脑海中逐渐发出强音。
时值2019年底,在身边好友的鼓励下,邹佳铭踏出舒适区,北京和昶律师事务所由此诞生。
邹佳铭介绍,“和昶”二字取自嵇康《琴赋》:“美声将兴,固以和昶而足耽矣”。在邹佳铭的阐释中,“和昶”意指和谐流畅,是一种修为的状态。“近五十年的人生经历,愈加让我体会到,困难不是外在的,当自我修为达到某个程度时,我们就学会了自我安在,以及自我与外在的和谐。有了这样的心性,再去做事情,自然就水到渠成。”
她期待和昶律师和律所,不断地自我精进,以自己的专业和勤勉赢得客户和同行的认可,像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声誉,从而实现客户与律师、律所与社会的和谐畅通。和昶而后“美声兴”,“美声兴”而必和昶。
在邹佳铭的蓝图中,和昶所一定是一家有人文情怀的律所,她将之定义为“社会大学”。“很多年轻律师遇到的问题我当年都遇到过,我希望能以自身经验为他们铺路,让他们能够潜下心来做更多的专业研究,成长为优秀的刑辩律师。”
律师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因此在邹佳铭看来,找对合适的人比管理本身更重要。“管理不一定能产生正向反馈,但找对了人就只需要激发他们,用内在去引导而非外在去控制,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唯有初心不变方得始终。”
正如和昶所的LOGO所示,左下角的橙色小方形代表了和昶的初心:保障个人权利,为企业保驾护航。每一个圆环,都代表着我们从这个初心出发,不畏惧外界的困难与诱惑,始终回归初心、葆有初心,永远保持创业心态、年轻心态。邹佳铭希望,和昶人能永葆对世界的好奇,勇担使命在肩。
升维研究、超越刑辩
拓展刑事业务边界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暂停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昶所的开局就遭遇了一次“大考”。
这使得邹佳铭难得地慢下来,这使得团队保持了线上高频交流,从训练怎么写文章、做研究开始。邹佳铭说,当时就顺势而为,结果收获了另外一种成果——年轻律师们最开始交到自己手上的文章,被改得密密麻麻,现在,她已经可以完全放手,任年轻律师们写“盲盒经济”、谈“共享充电宝”、聊“平台反垄断”,他们的潜力和成长速度总是在刷新邹佳铭的预期。她也收获了带团队的经验,“你一定要给机会相信他们,然后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截至2020年12月底,北京市共有律所2887家,律师37351人。在千帆竞发的北京法律服务市场,邹佳铭给和昶所的定位是,一家以刑事辩护和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为主,以保障公民权利,助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为使命的专业型、研究型律师事务所。
随着中国商业市场的法律规范不断被完善,市场需要更专业的法律服务。邹佳铭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法律服务市场有其独特性,目前很多合规业务是从英美国家引进的,但如何在中国落地?需要长时间的探索。
2019年,和昶所与《财富》(中文版)首次合作进行“中国企业家法律风险调查”,并发布了《2019中国企业家法律风险报告》,和昶所由此驶上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领域的新航道。
2020年,疫情阴影下世界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衰退,人们对经济前景忧心忡忡。无论是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阴霾都提醒企业家们,越是在经济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越是要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警惕,因为这是企业正常经营、企业家正常履职的前提和保障。
这一年,和昶所继续进行“中国企业家法律风险调查”,并形成了《2020中国企业家法律风险报告》,从宏观与微观以及正反两面,提示企业管理者必须关注与避免的“十大法律风险”。
“我们如何为企业家创造合规的营商环境?”邹佳铭认为,这是一个社会进化的生态过程,刑辩律师的参与有其应有之意,和昶所已经在探索解决方案,《报告》便是其一。怀着助力企业风险防控的初心,和昶所还将落地更多的法律服务产品。
这就是研究的价值,是邹佳铭坚定地将“研究”纳入和昶所发展基石的意义所在。
和昶——不只是一家专业型、研究型律所,也是一所可以终身学习的“学校”;这里不设创收指标,有的是一个尽情挥洒研究热情的舞台;这里还有一个很不像“主任”的主任,她有满肚子的知识和经验想分享,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拥有同样的理想、热爱与激情的年轻律师。
# 律新社记者手记
邹佳铭是一个很“窄”的人,她最好的朋友之一曾如此评价她。因为“窄”而专注,因为“窄”而不轻易变化,所以邹佳铭一旦做出了一个选择,她就必须“死磕”到底。读刑法学如是,当刑辩律师如是,办和昶所亦如是。
但邹佳铭也是“宽”的,她的“宽”在于不设界限、在于视野。刑事辩护是一个传统的业务领域,只有当犯罪事实发生之后律师的作用才能体现,这种事后介入的工作方式,不免存在许多局限性。于是,如何做好事前的刑事风险防控,便成为邹佳铭律师反复思考的问题。
作为时代的参与者,邹佳铭认识到只有“宽”才能承载日新月异的变化,她会主动看一些经济学、社会学的书籍,接受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框架。她说,有时候跳开法律说法律,反而更为深刻。打破传统窠臼,刑事律师应当为时代奉献专业所长,从被动辩护走向主动防控。
邹佳铭身上有着典型的湖南人的血性,她崇敬曾国藩,也将美国最高法院的沃伦大法官视为偶像。湘妹子的强悍与细腻一体两面,她也会苦恼于对家庭、孩子的照顾不周,但从踏出创所的第一步开始,她已做好全身心投入的准备,她说,生活就是在许多的不完美中做到自己的极限,无悔。
邹佳铭与和昶所,正开启刑事辩护的另一种可能。
(以上文章来源于律新社 ,作者赵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