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02:20:40来源:法律常识
欢迎品读第28篇创始人笔记
这轮疫情爆发前,有两则行业新闻,似乎没有太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司法部发布《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明确律师人数将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底,全国律师有50余万;2025年,将达75万;2030年,大概率会超过100万。
二、司法部、发改委、市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律师服务收费的意见》,强调严格限制律师风险代理收费、健全律师事务所收费管理制度、强化律师服务收费监管。
认真想了想,我慌了。每个人的解读会有不同,有为国家法治繁荣鼓掌的,有为法律人人力资源丰富高兴的……而我,却高兴不起来,甚至有些沉重:律师数量翻倍,市场规模巨变,存量萎缩、增量有限;国际环境风起云涌,国内改革步履维艰,如果“两个循环”不顺畅,我们法律服务市场会进入恶性竞争新常态。
新加入的50万大军,你们的市场在哪里?不要听那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之类自我安慰的鬼话,我们要有清晰的认知,抱紧自己,积极自救,不能听从命运的被动安排。
揣摩一下政策的背后
一、先有面子,里子再说
老美3亿人,律师150万,中国15亿人,同比例的话应该有律师750万,毕竟咱们2030年“鸡的屁”要超过老美,各行各业要一起发力,律师业岂能落后,先搞个100万再说,人多力量大嘛。
二、安排就业,稳定社会
在中国,是个大学都有法学院,这么多老师,得有学生教;这么多法科生得有工作干,公检法没有萝卜坑,那就去做个律师吧,毕竟律师不需要投喂,说不定还能纳点税,虽然收入不多,但就像荒地里的野葱,每年都能割,每天都在长。
三、储备人才,新陈代谢
第一代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法科教育的法律人,已退出历史舞台多年;第二代60后70初的法律人即将退休;第三代70后80初的法律人正在为了生活(金钱)奋勇前进。中国法治要有未来还得靠年轻人,人才的新陈代谢很重要。
四、原高端消费,现普惠供给
法律消费从来都不应该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廉价午餐,国家倡导大家遵纪守法,理应提高违法成本。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人人平等,也就该平等享受法律消费,要强化律师的社会功能,高大上的法律服务变成普惠性公共服务,才能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一点十分重要,我们悟透了它,就能理解大部分政策背后的逻辑。
五、共同富裕,制度配套
共同富裕是国家战略,律师虽不富裕,但也会被“共同”。有人认为律师太有钱了,加点人,稀释一下。残酷的现实是,粥已经很稀了,米被大律师们吃了,40万普通律师只能泡在米汤里自娱自乐。
六、供给侧改革,说的都是泪
文件里说,围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称、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律师业务发展格局,大力提升律师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发挥律师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增加供给、促进竞争、转变发展方式,最终提高整体法律服务的效率,让法律服务更加普惠,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实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饼已经摊得很薄了;法定业务很少,即使有,也不一定能达到政策效果,反而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比如刑事辩护全覆盖。
事实上,律师行业政策工具箱里的存货是不多的,还是要靠市场调节。
律师行业阶段性显著变化
一、律师人数急剧增长,行业进入僧多粥少阶段
0-50万,用了40年;50万-100万,计划用时8年。人数快速增长,很明显是官方主动推动所致,而不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估计会引起人才“通胀”,僧多粥少。
二、律师社会功能加强,“人民律师”是正确姿势
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有不同的战略安排,以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以资本为中心),现在还要加个以“人民为中心”,以前是为了活下来,现在是为了活得好。
律师费,是经济基础;律师业,是上层建筑。前40年,律师们乘上发展的列车,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后面的日子,国家难,律师也会难;国家变,律师也得变。
律师是人民,来自于人民,在人民中间,为人民服务;人民难,律师也会难,与人民休戚与共,估计是国家对律师的整体期待。
加了“人民”二字,我们终于和公、检、法等“队友”平等了,但这个帽子特别重,是好是坏,大家自个儿掂量吧。
三、消费主体变化:谁消费谁买单,转变为有很大一部分服务由政府买单,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规模
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基本形成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服务机制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法律服务成果基本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全面覆盖、融合发展有力有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常需求。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不断提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水平、服务质量和公信力显著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充分发挥作用。
谁消费谁买单,是自由的市场行为;你消费,国家买单,是福利措施。这一措施,对法律服务业的繁荣,不知是助攻,还是乌龙。
四、律师行业已经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寡头垄断时代强势开启
前40年,律师行业可谓肆意生长,一批批优秀律师和律所不断涌现,他们已经完成了人才、市场、规模、布局、文化、资本、组织治理等方面的原始积累,具有不可动摇的品牌优势,内地律所规模化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基本完成。
论人数,全球十强,中国占六席,宇宙中不多的万人大所有之,千人大所更是遍地开花,如果拿中国非国有经济组织在世界上的排名来衡量,咱们的律师业应该是超越了中国经济地位的。可是我们的整体创收,却仅相当于中国民营企业100强中排名第40位的年营收金额,地位与营收现状极为不匹配。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的规模化是不是有一定的异化呢?
大所、大律师们凭借强大的资源、专业、品牌等优势,正在横扫千军,我们这些普通律师的前路,阻且长。
深秋已现,寒冬不远。
五、律师和律所的强监管和高风险时代已经来临
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政策,就有什么样的行业;有什么样的行业,就有什么样的从业人员。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是时代主旋律,律师业也一样,经历了其他商业组织一样的发展路径,也被涂上了一样的颜色,我们自己是有责任的。
国家改革进入深水区,各行各业都由粗放式发展进入到精细化经营,律师业亦然,监管部门的容错度一定会下降。不可否定,律师行业的整体地位不高,而且有下降趋势,这与我们表现出来的商人的集体人格有一定关系,部分害群之马为了创收,贿赂官员,出现了一系列窝案,人数虽少,但破坏力极大。我们期待国家必要的监管,也期待用心呵护我们的市场活力。
专业服务越来越复杂,如果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平台化越来越不受控制,那么律师与律所的执业风险也就越来越大。最近某顶级强所因法律意见书标题中的“笔误”引起自媒体哗然,很快就收到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真让人心惊肉跳;上海某大所因在“五洋债”案中未勤勉尽职而被判赔数千万,让同行们谈之色变。
六、增量市场不足,机会有限;存量市场萎缩,竞争激烈
多年来,外贸、投资、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现在好像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家虽在努力调整,但有些措施也未必是治本之策。
国家进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到律师业,这将意味着高端业务明显萎缩,传统的、成熟的、标准化的业务成为市场主流;意味着那些高手会屈尊降贵,来和普通律师争夺传统业务;意味着年轻律师不得不弃梦高端业务,又很快梦碎传统领域。
就是这么残忍,不管你信不信。
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法律科技智能化、法律服务普惠化、优质市场垄断化、市场规模存量化、法律人才批量化、税收征管多样化、执业成本(风险)极大化、职业价值边缘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我想,还是要在“人”字下功夫,只有做好人、链接好人、把人链接好、让链接好的人变得更好、坚持长期主义、相信时间的力量,我们才可以进入法律服务食物链的上端,而不在低端和那80%的律师大军厮战。
时代变了,政策变了,但还是有一些不变的路径,我们要站在人生的高度来安排我们的职业。
一、注意好身体,储备好能量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短暂而珍贵。长城不是一天修起来的,法治需要大家去努力,但不需要我们去拼命。律师工作压力大,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越没人疼,我们越要抱紧自己。(创始人笔记 | 这10个生活习惯和10个工作习惯,让我幸福满满!)
时光老人是公平的,每天十二个时辰,我们每天保证8小时高质量睡眠,其余都是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享受工作和生活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惆怅,一忙解千愁,当我们把时间填满后,就一定会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二、把握好认知,管理好期待
律师是手艺人,靠技术吃饭。我们善良对待每一个人、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日积月累,我们会有饭吃的。怀着一颗平常心,完成个人的人生奋斗,保持职业乐观主义精神,律师不是一个太差的职业,但也不大可能大富大贵。
律师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精英,但我们无官无权,做个良知未泯的顺民是上策。不要太热衷于各种荣誉和头衔,靠劳动吃饭,香!靠虚名换钱,难!靠关系逞强,险!
律师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而不是案源的中间商。我们的价值感来自于为客户解决问题,来源于与客户价值共生的过程。有不少所谓的大律师几乎不亲自参与工作,但他们为什么能赢得客户的委托呢?
我想,无非是透支自己的信用罢了,口口声声地和客户说:我有资源;我会参与案件关键环节;我会对我团队的服务质量严格监督。到头来,兑现不了承诺,客户付的是高端服务的费用,享受的是低端的服务,不仅损坏了自己的名誉,也降低了我们行业的整体评价,真的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也希望我们的年轻律师不要步其后尘。
从现时的国家意志来看,律师业无法产业化,而且去商业化的趋势特别明显。大家更要明白,我们不是商人,我们有的只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是生存的手段。否则,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但也得把话说回来,行业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果放在时代周期里看,它就微不足道了。只要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变,大家就还有钱赚,国家法治也会随之进步,律师行业也会进步。
时代大势是客观的存在,我们无法选择和左右,而在大的趋势下如何把握小趋势,是我们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不要悲观放弃,要审时度势,乖巧地活着。
三、选择好城市,安排好家庭
每个人的黄金职业时间是有限的,普通人都经不起折腾,虽说所有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但我们的代价会很高。我们要找一个符合自己期待的城市长期生活下去。同一粒种子,不同的土壤,结出的果实是不一样的。人也一样,同样的努力,在不同的地方,过程的体验感和结果的收获感也不一样。
我们要客观理性地评价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如果我们在比较好的城市成长和读书,建议大家扎根本土,不要盲目迷信北上广深,那里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如果我们是农村走出来或是成长在小城镇的,其实到哪儿都是异乡,都要艰苦奋斗,莫不如一步到位,到一线城市来。大城市相对公平,机会也会更多,下一代就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到处迁徙。
四、选择好平台,团结好同伴
这一点,很多律师并不重视,觉得自带生产工具,律所就是个开票中心,对这一点我特别不敢认同。人是群体动物,需要和一群人集体奋斗、互相成就,一个人,走不远,也走不快。
其实,人是被平台成就的。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被律所重视与培养,就会慢慢变得优秀。反过来,再去建设和成就平台,两者各取所需。
我们要多问自己为平台做了什么、贡献了什么,不要一味地挑剔平台的不足,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没有天然的义务。每一点努力,合伙人们其实是看得到的,时间久了,所有的努力便慢慢兑现为我们在平台的历史地位,更会是我们职场升迁时的信任合力。
那么,一个什么样的事务所是不错的选择呢?我觉得这几点很重要: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的合伙人、有专业水准的同事/师父、相对较好的办公条件、行业中等偏上的福利、明确的晋升通道(历史包袱轻)、符合行业特点的文化(创始人笔记 | 青年律师,你该如何选择律所呢?)。
五、培养好优势,错位化竞争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切莫妄自菲薄、自我怀疑,与其改变自己的不足,还不如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其实,优秀的人和普通的人,区别只有一个字:干!
永远把信心留给自己,把坚定的背影留给别人。
律师,是个熟练活,持续努力,必有回响。
六、拥抱法律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极大地解放了人类,提高了生产力。律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不舍得花钱,不知道是我们挣钱太难的原因,还是我们认知不足的问题。
一句话:能让机器干的活,绝不自己干。人应该干更有意义的事情,要去享受我们的人生。
结语
人到中年,喜欢往前看,也喜欢对比着看。想来想去,自己大局已定,还有十几年就退休了,也就这个样子了。特别羡慕你们年轻人,也经常为你们担心,你们如何才能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扎根啊,一个房子就要奋斗一辈子。真心希望你们有理想、有激情、坚持努力,否则真的会后悔莫及。到了我这个年龄,就已泾渭分明,富的富了,穷的穷了,病的病了,死的死了,离的离了,丢的丢了。
成功的人,不会有借口,很少有怨言,只会一心低头赶路,偶尔抬头仰望星空,不知不觉,你就会比别人强了很多。
少年要知愁滋味啊,时代变了,我们得迎头赶上。
愿大家都好,一起都好。
✍杨林兵
2022.6.1
上海解封日
执业技能
创始人笔记 13 | 女教师与千万富翁争夺抚养权,谈律师的「是非观」
创始人笔记16 | 八旬老太与两子狂打官司,谈律师思维的「点线面」
行业观察
创始人笔记 14 | 十字路口的你,是去做法务,还是独立律师呢?
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简介:
我们是中国第一家以“幸福文化”为管理驱动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目前由近90名卓富经验的新生代律师组成,拥有十二大专业部门。
以“文化驱动专业、专业反哺文化”的独特模式,帮助青年律师管理好健康、管理好情绪、管理好幸福、管理好理想、管理好品格,实现生意、生活、生命均衡发展。
愿景:打造最幸福的中国律师事务所
使命:通过幸福文化驱动律师行业健康发展
价值观:彼此自由 互相成就 一起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