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19:46:01来源:法律常识
(原载于3月10日南通日报A7版)
“疫情防控期间,真没想到案件还能够如期开庭。”
“这种开庭方式很特别,效果和现场庭审一样。”
“这样既保护我们当事人的安全,也减轻了我们的心理负担。”
“足不出户就参与了诉讼,真是一项便民好举措!”
……
2月19日,海门市人民法院速裁庭员额法官葛娟通过网络先后开庭审结21起房屋租赁纠纷系列案。当事人在家按照排序等待法官通知,轮到自己时便拿起手机登录网络庭审客户端参与诉讼。耗时4个多小时,均通过调解结案。庭审结束后,各方当事人为法院在特殊时期用这种创新举措实现审判、防疫“两不误”的做法纷纷点赞。
如此高效而又安全的审判,主要得益于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春节后牵头自主研发的“支云庭审系统”。该系统自2月10日正式上线投用以来,很快在南通两级法院实现100%全覆盖。截至3月9日,南通两级法院共配备“支云庭审系统”75个,通过该系统开庭2200余场次,得到法官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聚焦南通法院这项创新做法以《开启“互联网+”,异地诉讼恢复庭审》为题进行了报道。
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自主研发互联网庭审系统
近年来,南通中院借助“智慧法院”这把钥匙,开启集智慧诉服、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警务和智慧政务“五位一体”的智慧法院南通新模式。2019年5月,南通中院亮相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当前,如何确保审判“不停摆”,执行“不打烊”,公平“不掉线”?今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首次运用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平台召开专题党组会,对全市法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部署。为减少人员大量聚集和接触,会议决定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迅速成立团队研发远程视频开庭系统。
事实上,此前一天,南通中院行政装备处12名干警就放弃假期休息吹响集结号,组成网络中心战“疫”先锋小分队,并进行了先期讨论。次日晚上九时,互联网庭审技术架构方案出炉,队员们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要求,从技术架构、安全措施着手,各抒己见、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了项目架构以及安全规划。
事不宜迟。眼看2月10日即将迎来复工,相关的诉讼需求也会大大增长。1月31日,战“疫”小分队全员到岗进行项目实地部署测试。当晚,小分队队员们走出办公室楼,外面已是华灯初上,但大家心里却不轻松——测试情况不如预期,必须重新提交方案再次讨论。
压力就是动力,挑战就是命令。多次对方案进行调整后,2月3日中午,远程办公系统完成最后一次测试,当晚8点,拥有四层安全防护体系以及动态短信验证的远程办公系统成功上线。
2月4日,内网视频会议系统部署测试通过。南通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忠明再次向队员们下达作战命令:“网上庭审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司法硬核利器。要克服一切困难,力争2月10日上线运行。留给你们部署测试的时间仅有五天,希望一鼓作气,迎难而上;必须成功,不许失败。”
众望所归之下,具有南通特色的“互联网庭审”平台于2月7日上线测试。这是全省乃至全国法院系统内,首家与内网平台打通,并复用原有高清科技法庭的互联网庭审平台。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队员们就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视频卡顿、回声阵阵,画面掉线,推送信息不及时……第一次测试登录,问题层出不穷,队员们反复测试,与技术公司不断优化,协调安全公司步步跟进。就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集结号越吹越响,战“疫”小分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
2月9日,一切准备就绪。首场互联网开庭能否一次成功?研发队员们充满了期待。
按期顺利研发成功,曹忠明院长为系统命名
“上诉人、被上诉人、第三人,各方当事人都能听清法庭说话吗?”“能。”“现在开庭!”2月10日9时30分,随着法槌声敲响,一起劳动保障行政确认案件在南通中院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审理。
湖南人张某在启东某工地工作时感觉不适,下班回工棚吃饭后感觉胸痛加剧,后送医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心源性猝死。此后,张某的妻子罗某向启东市人社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启东市人社局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罗某不服,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被驳回后,上诉至南通中院。
案件审理中,承办法官刘海燕与身在湖南的上诉人、身在启东的被上诉人,以及第三人、工程承包方北京某建筑工程公司通过互联网庭审系统视频连线。
围绕案件争议焦点,双方通过视频你来我往发表陈述。其间,书记员现场制作庭审笔录,并显示在庭审系统终端上,供各方实时查看。约一小时后,互联网庭审结束。法官告知,各方可将相关意见以书面形式邮寄至法院,裁判文书将通过邮寄送达。随后,书记员及各方通过终端对庭审笔录进行了签名确认,法庭闭庭。
当天上午,南通中院有6起案件均通过网络隔空开庭。身处不同地区的当事人,通过互联网庭审平台完成了庭审,整个过程画面清晰、发言流畅,各个场所秩序井然。
在逐个观看各个庭审后,曹忠明院长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短短的十多天里,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赢得了初步胜利,说明中院技术团队和技术研发公司是一支在关键时刻拿得出、打得响、能啃硬骨头的队伍。但不能骄傲自满,要继续前进。”
“感谢院长的鼓励和支持!这是我们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系统,您能给系统起个名字吗?”行装处副处长周峰向院长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
“那就命名为南通法院‘支云’庭审系统,你们看怎样?”曹忠明告诉干警们,取名“支云”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位于狼山之巅的支云塔是南通城市形象标志之一;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支”为“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支”字与“云”字相组合,意为“高入云霄、支着彩云”,有“支撑起一片法治天空”之意;“支云”,南通话谐音“只赢”,说明该系统的研发创新争优,精益求精,技术领先,以“支云”命名的南通足球队在赛事中也正展示了这种精神;以“支云”命名,意涵互联网的云元素,“支在云端、互联天下”,通过线上云、云计算、云平台等,使“支云”庭审系统保持先进。
这个既讨口彩又被寄托美好期望的名字,让研发团队深受鼓舞。现场,曹院长继续勉励大家:“你们不能骄傲自满,还要继续前进。要把提升用户体验作为系统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服务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战果迅速扩大到全市,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全覆盖
接下来几天,针对系统在当事人身份核验、语音转写系统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发团队在不断细化、完善基础功能的前提下,继续做好相关技术上的攻坚克难工作,并相继取得了突破。
“该系统全国领先,目前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依托现有科技法庭系统、既保证了庭审环境的庄严,又避免了硬件重复投入;对接审判业务系统,关联案件基本信息;对接中国庭审公开网,实现案件同步互联网庭审直播;全程同步语音转写。”行政装备处副处长周峰介绍,该系统的优势还体现在通过网上实景,保障刑事案件被告人家属在线旁听庭审;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多种格式证据材料网上展示;当事人身份核验(人脸识别、身份核验);庭审笔录同屏展示;禁言、禁听、关闭单路画面等多种庭审控制;庭审笔录电子签名;同步录音录像;庭审录像检索、回放、下载。
统一开发、统一部署、统一运行、统一维护。南通中院试点取得成功后,研发队员们迅速分头展开行动,分赴基层法院以及人民法庭进行部署。目前,南通两级法院共配备“支云”庭审系统75个,其中包含了全市法院34个人民法庭,在全市法院现了全覆盖,这在全省尚数首家。
“这种网络庭审方式既符合疫情防控需要,又免除了我们往来奔波。谢谢你们!”2月21日10时许,如皋市人民法院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第二法庭王华副庭长刚开完庭回到办公室,便接到原告代理人杜律师从无锡打来的感谢电话。
安徽蚌埠的陈女士租赁靖江某贸易公司的场地从事碎石加工。2019年6月,泰州市靖江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陈女士的碎石加工项目未依法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擅自建设、需配套建设的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即投入生产、使用,认为其违反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遂对其作出罚款4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责令三个月内限期改正。陈女士不服,诉至如皋法院。经征求意见,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在疫情特殊时期,同意通过互联网开庭审理此案。
2月21日9时,庭审准时开始。合议庭与分别在无锡新吴和泰州靖江的原被告通过“支云”庭审系统实现“三地”视频连线,核对当事人身份、陈述行政争议、查证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依法有序进行。
期间,书记员现场制作庭审笔录,并显示在“支云”庭审手机APP上,供各方实时查看。约一小时后,互联网庭审结束,双方当事人在各自手机终端对庭审笔录进行签名确认,审判长宣布休庭。
“与其他智能庭审系统相比,南通法院‘支云’庭审系统与法院高清科技法庭系统直接对接,具有图像清晰、连接稳定、书记员操作便捷等特点。”如皋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章智敏表示,今后,不管是疫情防控期间还是在疫情结束以后,该院将重点使用“支云”系统开展互联网线上庭审工作。
虽然互联网庭审形式新颖,但“尝鲜”之余也不能乱了“规矩”。为了全面推行网络庭审活动,南通中院、南通市司法局、南通市律师协会联合就使用“支云”庭审系统发出倡议。同时,南通中院还制定出台互联网开庭实施细则和“支云”系统庭审规范(试行),进一步强化庭审公开和法庭纪律,保障网上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
“要把这项工作常态化的开展下去,做到让科技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南通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曹忠明要求全市法院在系统使用过程中要多收集法官、书记员、律师、当事人的使用意见与建议,并做好宣传、推广,让更多的诉讼参与人更高效、更便捷的使用“支云”庭审系统。
(作者:顾建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