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15:32:29来源:法律常识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很多大学生希望在校期间能获得一份亮眼的实习经历,以此提升求职竞争力。但是当前实习市场出现一些乱象,比如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向大学生收取高额费用,承诺为其提供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但实际情况往往与承诺并不相符,甚至还有大学生花了钱仍没找到实习的情况;还有一些机构表示如果大学生不愿参加实习,可以直接购买支持“背景调查”的实习证明。这样参与实习,不仅增加了大学生上当受骗的风险,而且无法让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不利于顺利实现就业。如何保障大学生在实习方面的合法权益?如何更好地发挥实习的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关乎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付费实习”现象频繁出现
“产品和运营班现在报名只需要5499元,进入大企业实习几个月就赚回来了,甚至还可能获得留用机会……”近日,就读于南京某高校的研二学生刘婧在网上寻找实习岗位时,遇到自称是实习导师的人员,对方热情地向她推荐“付费实习”项目。
“一些中介机构说只要我付钱,就可以帮我拿到互联网大厂的实习机会。要是能顺利实习的话,花点钱我也愿意。”河南某高校大三学生陈佩阳向记者表示。
如今,“付费实习”在大学生群体中已不足为奇。记者发现,“付费实习”的广告充斥网络空间。在电商、招聘应用、视频网站等各类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就会涌现出大量广告,声称互联网大厂、券商、银行等行业均可内推,服务内容涵盖导师一对一指导、名企直推、独家内推等,并且强调“保录取”或“不过退还部分费用”。价格根据辅导内容、企业类型、实习形式等不同情况而定,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身边的同学都开始实习了,但我还没找到满意的实习岗位。”浙江某高校研二学生李敬涵焦虑不堪,于是她花钱报名了一个名企内推实习项目,然而效果却并不如意。“所谓的‘导师’总是‘失联’,没有对我进行相关的辅导。”李敬涵说。
之所以有的大学生花了钱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是因为“付费实习”这一现象中存在着很多虚假宣传以及违规行为,自然无法完全“落地”。
“‘付费实习’的背后是部分中介机构编造假公司、假实习,‘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是提供实习机会,实际上只是粗劣的面试培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已经涉嫌诈骗罪;还有的是知名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与中介机构合作,私下收取或者索取费用,这已经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律师蓝天彬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知名企业都表示不存在付费实习项目,实习招聘都有严格的流程,不会与任何单位、第三方求职机构或个人有推荐合作。
多重因素导致“付费实习”乱象滋生
“付费实习”现象之所以会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对求职者提出需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等要求,而大学生往往缺乏工作经验,因此“进入名企实习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共识。
“我在国外读研,对国内就业市场不了解,投递的简历很少有回音。马上要毕业了,花钱找实习可以节约时间。”在澳洲留学的李晴雅对记者说。
“一方面大学生有到知名企业实习的需求,当自己没有‘门路’的时候,只能求助于中介机构;另一方面中介机构追求经济效益,也吃准了一些大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去知名企业实习的目标,因此‘付费实习’就这样产生了。”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喻海良说。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曹佳表示,“付费实习”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衍生出来的一种劳动力市场乱象,这与一些非法逐利的中介机构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
“有的用人单位存在管理漏洞,导致员工随意传播企业岗位需求等信息,使得中介机构有可乘之机。此外,有的大学生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加上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容易上当受骗。”甘肃合睿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鹏表示。
多管齐下为实习保驾护航
实习既是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的必要途径,也是锤炼意志品质、提前熟悉岗位、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对稳就业、促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个文件,不断规范实习市场。
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严禁委托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为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高校和实习企业不得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
今年年初,修订后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强调,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培训费、实习报酬提成。该规定为实习活动划出了底线和红线。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维护就业权益,依法打击“黑职介”、虚假招聘、售卖简历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治理付费实习、滥用试用期、拖欠试用期工资等违规行为。
针对政府出台的多个文件,蓝天彬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畅通政策咨询与情况反映渠道,开展专项排查、重点抽查,加大对有偿实习的打击力度,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联合惩戒,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
曹佳建议,要加强政策供给,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一方面政府部门、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要加强联动,打通校内校外服务资源,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另一方面要充实高校就业服务力量,强化校企合作,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实习机会,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王鹏表示,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会多利用身边的资源,如让学长、老师推荐实习机会;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实习岗位管理对企业形象、人才储备的重要意义,要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实习生招录、管理予以规范。另外,要严格管理员工,防止其“贩卖”企业秘密,牟取不正当利益。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原标题:花钱买实习不靠谱,小心踩“坑”
作者:中国劳动保障报报记者 王东丽
蓝天彬律师: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业务研究会副主任,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委员会委员,前政法记者,毕业于厦门大学,专注于研究公司人员、公职人员法律风险防控和刑事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