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20:54:41来源:法律常识
“太感谢了,现在不用去法院,就可以帮我讨回公道了。”5月30日,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一粮油店老板杜某娟在拿到裁定书时激动地说道。
可时针拨回到5天前,当临沭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与杜某娟联系时,她疑惑不解:“打官司就要去法院,让人民调解员来调解,算什么回事,这是耽误我要钱。”
前后仅几日,杜某娟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像杜某娟这样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临沭县青云镇、玉山镇,还有两名村民与她有着同样的经历。
他们故事的背后,得益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人民法院建立“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所发挥的效能。
快: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今年1月,临沭街道某村民小组在杜某娟的粮油店采购5万余元的大米和面粉,但村民小组一直未支付货款。无奈之下,杜某娟将某村民小组诉至法院。
在临沭法院,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通常先委派当事人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并由联系法官全程负责跟踪指导。
而法官王青松,就负责联系对接杜某娟所在的临沭街道,涉及街道的大小纠纷,都可向他请求帮助。像王青松这样,临沭法院于今年4月底,选派了9名具有丰富审判和调解经验的法官,定点联系2个街道和7个镇,实现全县“一镇街一法官”全覆盖,做到靠前协助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法律咨询等工作,全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人民调解员姚广军、孙永俊接手该起案件后,发现这是一起未曾接触过的纠纷,心里有些打怵。“先前调解的多为邻里纠纷,可这次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从没接触过,也没有这方面的法律知识。” 姚广军说道。
于是,姚广军和孙永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根据王青松公开的联系方式,拨通了他的电话,从买卖合同纠纷调解注意事项,到制作调解协议,再到进行司法确认,王青松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从接手案件,到调解成功,仅用时2个工作日,姚广军、孙永俊就成功化解了这起买卖合同纠纷,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完成了司法确认。这是临沭法院推行“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迅速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耗时短、效率高,是诉前调解的优势所在。杜某娟感慨的说道:“诉前调解很方便、很快速,又有法院的司法确认,真是给我上了‘双保险’啊!”。根据数据显示,诉前调解一起案件平均用时10天左右,较普通民商事诉讼案件减少了30天,能够推动矛盾纠纷快速化解。
为开展好“一镇街一法官”工作,临沭法院以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为抓手,主动对接基层解纷力量,已组织21个基层治理单位和165名网格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积极引导群众遇纠纷找调解、调解用平台,将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打造成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
好:急难愁盼和谐解决
玉山镇某村村民李某现生前无妻儿,丧事均由其侄子李某山一手操办。今年4月,因法定继承纠纷,李某山将其二叔和三个姑姑诉至临沭法院,要求继承其三叔李某现的房屋四间及银行存款。
“基层的一些矛盾纠纷看似鸡毛蒜皮,可一旦处理不好,不但影响和谐稳定,还牵扯基层党委政府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也考验着我们司法服务能力和水平。”临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冠龙在谈到开展“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初衷时说道。
负责联系玉山镇的法官张文超,为履行好“一镇街一法官”的工作职责,他第一时间制作了联系卡片,将联系电话和微信进行公开,“这样方便人民调解员与我及时联系,有时候一次沟通交流,就可能找到了纠纷的调解对策。”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这起继承纠纷,人民调解员李乐军在拿到案件资料时,一时找不到调解思路。看到办公桌上放着的张文超联系卡片,他主动与张文超进行联系,请求给予远程指导。
如何突破?张文超在了解案情后,给出了自己的破解对策,充分运用亲情引导方法,从情理、道德、社会舆论等方面引导当事人理性对待纠纷。
李乐军结合自己是本地人的优势,先后走访了5名当事人,并将走访情况及时与张文超进行分析。这时,张文超再出一策,针对李某山不善言辞的情况,主动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劝和,摆事实、讲道理,李某山的二叔和三个姑姑感动其能够照顾患病的李某现,并料理了李某现的丧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至此,叔侄、姑侄之间消除了心中隔阂,家庭重归和睦。
“不知如何与长辈说这事,那些天没少一个人喝闷酒,这件事把我压的都喘不开气。”在拿到裁定书时后,李某山吃了“定心丸”,心情又变的舒畅起来。
老百姓的烦心事有人理、群众的心里话有地儿说,“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基层党委政府。“法院的工作多了些‘泥土味’,能够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把司法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临沭县玉山镇党委书记袁军称赞道。
临沭法院依托“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线上+线下”司法服务,通过定期走访镇街党委政府、通报涉诉纠纷情况、开展法律风险提示等,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矛盾纠纷,联合当地解纷力量提前介入矛盾纠纷的调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省:省时省力简化流程
推行“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不仅节省了司法资源,而且减少了当事人诉累,例如法官陈清寒协助青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先由调解员进行调解,再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当事人省时省力还省钱。
今年3月,李某宝向谷某雨借款18万元,并在欠条中约定自借款之日起4日内偿还。但还款日期已过,谷某雨一直未予以偿还。多次催要未果后,李某宝将谷某雨告上法院。
5月30日,青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该案后,人民调解员王言峰发挥“人地两熟”的优势,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同时,陈清寒结合自身的法律知识特长,对拟定调解协议、确定支付利息等,给予专业指导,做到强强联合,促成双方当天便达成调解协议。“没想到一天的时间,可以调解成这么大的一个纠纷。” 李某宝对法官和人民调解员的高效调解竖起了大拇指。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像李某宝一样,在临沭法院实施“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后,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前提下,对婚姻家事、相邻关系、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先委托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当事人可在住址所在地进行调解,避免了来回奔波。
与此同时,这种方式让诉讼群众更省钱,以这起民间借贷纠纷为例,标的额是18万元,如果走诉讼程序,需缴纳诉讼费1950元。现在,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能够实现“零成本”维权。
“一个纠纷如果走诉讼程序,不仅要缴纳诉讼费,还要经过立案、送达、开庭等程序,全部走下来通常要两三个月,有时候时间会更长些。”临沭法院立案庭庭长李琴说道,将案件委派给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后,再进行司法确认,老百姓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就可以把纠纷解决。
临沭法院借助“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有效整合了镇街、村居调解力量,主动融入 “无讼村居”“无讼社区”创建,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诉前,最大程度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
截至目前,9名联系法官先后参与化解镇街矛盾纠纷132次,提供法律参考150余条,其中成功化解纠纷88件,为群众答疑190余次,开展普法宣传15次。
法官走出法院,走进村居,走向群众,搭建了司法为民“连心桥”,心贴着心,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儿上。
(文中当事人均系化名)
来源:齐鲁石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