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22:31:25来源:法律常识
我是在2020年底通过了司法考试,2021年领取了法考证并开始找律所实习。
然而过程并不顺利,从去年4月份拿法考证到11月份正式拿到实习律师证开始实习,期间我到过三个城市、换过三家律所,也算是积累了不少经验。
目前还有半个月就要结束实习,即将成为一名正式的律师。
我总结了一些实习期间会遇到的问题,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朋友们一点小启发。看法仅针对诉讼方向,不包括非诉业务,因为我和身边朋友都没有做非诉的,所以不是很了解。
1、实习律师的收入很少吗?
可以肯定地回答,确实如此。
如果大家对律师行业稍微有些了解,都会知道实习律师的收入在律师行业真的是底端。甚至有一些中小城市的律所,实习律师是没有保底工资的,更不要说社保缴纳了。而一二线城市的实习律师,虽会有社保缴纳,但工资基本只能维持日常开销,甚至房租都难以支付。
也有一部分非诉实习律师或者有提成的实习律师,收入会多一些,但也只是个别。大部分实习律师都是生存在温饱线的。
所以正准备入行的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心理预期。
还有就是,不要不好意思和律所谈薪资。
很多像我一样的朋友,长期是一种学生心态,总觉得自己在和指导律师学习,不能也不应该计较收入。但其实实习律师与律所或者与带教律师之间是雇佣关系,对于薪资收入的沟通是合理且正常的,要转变心态。我们能够通过司法考试本身就是成绩和敲门砖,不需要妄自菲薄看清自己。
2、是不是一入行就要选定业务方向?
我们同学之间经常沟通,纠结自己执业后是不是要立马定一个主做的方向,是做婚姻家事呢,还是刑事辩护?
我个人的看法是,并不需要这么急。
除非是诉讼方向和非诉方向的抉择,其他的都可以“骑驴找马”。
如果你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社会及案源方面已经有一些体系了,可能会对自己适合从事的业务方向有一个认知。
但是大部分朋友应该都和我一样,一毕业就投身于这个行业。
那么其实,我们对于大部分业务方向的认知都只是停留在书本和老师的描述。对于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是否适合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这个时候更应该“杂食”,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慢慢培养自己的业务来源群体。
同时,“杂食”对于刚刚执业的律师的独立及收入也是很有裨益的。
“杂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专业,反而是学习与工作能力的体现。
3、工作日常两极化?要么非常忙,要么冷板凳。
这种情况真的很多,经常看见网上分享自己实习经历的实习律师,要么就是开关机混底薪,要么就是被疯狂指使从早忙到晚。
本人算是实习期比较忙碌的类型。
工作饱和度一部分取决于带教老师,也取决于自己。
要利用有限的工作任务,更多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
也可以学会自己找活干,多问为什么、要不要,摆出一个态度。
同时也存在一个信任问题。
对于刚入行的,尤其是我们这种“小屁孩”,带教律师往往存在一个“怕做不好”的顾虑。因此我们更要用有限的机会建立信任。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出错。只要不是十分低级的错误,反而是在实习期间多犯错是好的。错误出现得越早越好,更有利于我们成长。正视错误,接受批评,才能更好发展。
4、总是做杂活,接触不到案件流程与核心?
确实会有这种情况,甚至可以说很多。实习律师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一方面,和上一个问题脱不开关系。
另一方面,是也许实习所在的律所业务没有很饱和,执业律师都没活干,还能轮到你吗?但带教律师也不能放任你不管,所以就让你做一些杂活,整理桌子、端茶倒水啥的。
应该很多实习律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能接触案件的时候疯狂学习,被安排干杂活的时候就“自我麻痹”。
实习律师的一年,是不能转所的,否则实习期会重新计算,在这种制度还没有改变的时候,我们只能放大优点,忽略缺点。
如果这种安排实在让你难受,那就坚持到实习期结束,然后转所。
当然不能排除有的带教律师就是存在PUA的情况,如果真的有,那就走。哪怕重新计算实习期,也没关系。我认为,我们的从业生涯不在乎这几个月,但是我们的身心健康以及业务能力的学习是更加重要的。
以上是我目前整理出来的一些实习期最常见的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想法。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授薪律师和提成律师、律所管理制度不完善、去大所还是小所等等,这些今后还会陆续和大家分享。